03.06 孩子变得“高敏感”,家长要做好引导,把“玻璃心”变“勇敢”

文l松鼠妈咪(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昨天,同事王姐邀请包括我在内的三个同部门同事一起去她家做客。王姐有一个四岁的儿子,叫浩浩。我们几个刚进门,浩浩就非常有礼貌地跟我们打招呼问好,笑起来还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长得这么可爱又懂礼貌,谁能不喜欢呢?我们几个都对浩浩赞不绝口,他也很开心地没有打扰我们大人聊天,而是自己在一旁玩拼图。

谁知,如此其乐融融的氛围还没能维持10分钟,在我们旁边玩拼图的浩浩突然发起脾气,将拼图的残片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并大哭起来。

王姐立刻严肃地询问浩浩怎么回事,浩浩一边大哭一边说:“这拼图太难了,我拼不出来!你们已经嘲笑我了吧!”我们急忙安慰浩浩,并向他解释我们根本就没有嘲笑他。然而这些安慰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他听完后更是直接说,自己以后再也不玩拼图了!

孩子变得“高敏感”,家长要做好引导,把“玻璃心”变“勇敢”

浩浩对他人的态度如此敏感,我们是万万没想到的,而且,只是没有拼出拼图而已,便直接放弃了,还哭闹发脾气。

王姐后来也跟我们说,其实对于浩浩如此高度“敏感”,以及完全不能接受一点点挫折的“玻璃心”,她也十分苦恼,完全不知道如何纠正。很怕说错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便刺激到浩浩了。

可能不少孩子也有这样的表现,如无法接受家长夸赞别的小朋友,只要家长一夸别的小朋友,他们就感到委屈并且大发脾气。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看到其他同学比自己表现好或者成绩比自己好,就会非常的急躁,无法接受自己的不足。

不少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时,都会觉得自家孩子太过于“玻璃心”。殊不知,这些所谓的“玻璃心”,只是因为这些孩子是“高敏感”的孩子而已。

在心理学上,敏感的人一般都会非常在意细节,他们会过度的放大自己的感受以及变动,并对这些做出过激的反应,这些反应包括认知以及行为举止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以及负面的情绪。那么,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哪些表现来判定孩子是否是“高敏感”的孩子呢?

孩子变得“高敏感”,家长要做好引导,把“玻璃心”变“勇敢”

一、“高敏感”的孩子通常会有哪些表现呢?

1、过度的活跃

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类的大脑对行为的判断是有两个系统的,即行为抑制系统和行为激活系统。相比于一般的孩子,“高敏感”孩子的行为抑制系统是经常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的。

哪怕只是对于每走一步路的判断,都需要经过 大量的思考。当然,这个行为有利也有弊,利是做事比较谨慎,而弊则是很费脑子,极易过度消耗大脑的能力,还会让自己出于过度焦虑的不良状态中,情绪也很容易过激。

家长们对于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应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与引导,使孩子不会太过于小心谨慎,瞻前顾后,一点儿小事便忍不住把自己困在负面情绪中。

2、对外部的变化极其敏感

可能不少家长都发现,自家孩子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和差异也能快速的感知到。对于年龄还小,心智还未发育完全的孩子而言,高敏感使得他们感知到外部的这些变化,但他们不一定能适应这些变化,容易变得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等。

孩子变得“高敏感”,家长要做好引导,把“玻璃心”变“勇敢”

如在幼儿园里,接触的是新老师,那么,高敏感的孩子很可能会感到很不舒服,上课也没有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会很排斥新老师,不愿意接受不熟悉的人或者东西。

如果自家孩子是高敏感的孩子,家长们对孩子应该给予最大的理解与宽容,否则,将会让他们感到更大的压力,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3、情绪波动比较大

高敏感的孩子,心理方面是比较脆弱的。他们的情绪波动会比普通孩子的大许多,容易激动以及多愁善感。在生活中,他们需要更多的认同,并且喜欢通过倾诉来说明自己的需求或者感受。细心的家长可以观察一下,自家孩子是不是比较喜欢抱怨呢?

高敏感的孩子,不仅需要大量的认同,对于别人愿意分担他们的感受、忧虑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的高兴。所以,家长们在他们情绪低落时,不仅仅是鼓励、安慰他们,更多地是能做他们最好的倾听者,给他们足够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平复自己的情绪。

孩子变得“高敏感”,家长要做好引导,把“玻璃心”变“勇敢”

正是因为高敏感度,孩子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也比较弱,从而造就了我们大人看到的“玻璃心”。当然,“玻璃心”的养成,也离不开家长们的溺爱,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一直处于十分平顺的状态。

家长们对孩子的事情过度参与,使孩子离开了家长,便失去方向,这些长久下来,也会让孩子养成“玻璃心”,经不起一点挫折。

著名的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研究专家伊莱恩.阿伦曾指出:“高度敏感的儿童,更能关注到许多别人没有关注到的更多细节,而且,他们更善于观察与思考,也能思考更全面。

强烈的情绪加上深刻的思考,他们的同理心也更强!”所以,科学的引导,亦能将孩子看似弊端的缺点,转换为利于孩子的优点。把孩子的“玻璃心”转变为勇敢。

二、把“玻璃心”变“勇敢”,试试以下三个方法

1、家长们应适时的对孩子放手

要想孩子变得勇敢,那就不要让孩子时刻躲在家长们的羽翼下,让他们自己接受一些风雨的磨练。许多家长老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比如告诫他们这不要做,那不要尝试,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也是必然的。如果孩子又很敏感,更会过分放大家长口中的危险。

孩子变得“高敏感”,家长要做好引导,把“玻璃心”变“勇敢”

比起时刻紧盯着孩子,事事为孩子做完,家长们更应做的,是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困难与挫折,家长只是充当他们的后盾而已。

2、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我

可能对于“玻璃心”的孩子而言,与外人交流,与不熟悉的人说话,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更多地会选择躲在家长背后。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这样的表现,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引导孩子正面认识关于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表达自我的举动,让孩子知道,这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他完全可以做到。

当孩子因为害怕或者羞涩而不敢与不熟悉的人交谈时,家长们不可一味的呵斥孩子。比起粗暴的批评,积极向上的鼓励对于孩子而言,才是最好的,让他们勇敢踏出去的方式。

3、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亦是如此。他们之所以会控制不住在陌生环境或者不熟悉的人面前发脾气、闹别扭,正是因为他们心智还未发育完全,也不会对自我的情绪进行管理。

家长们应该对此多加注意,正确的引导孩子慢慢学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大吼大叫等表达自己的内心,或者自己的感受。

孩子变得“高敏感”,家长要做好引导,把“玻璃心”变“勇敢”

家长们细心、耐心的引导孩子,比起简单粗暴的批评,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们的认同与爱,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内心也能变得更大地强大。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不然,孩子从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开始,便有了自己对外界的独有看法与感受。

而家长们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以及敏感度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们的“高敏感”、“玻璃心”与这些影响密不可分。

家长们在养育的过程中,能正确看待孩子们的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科学引导孩子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分享各自的心理感受等等,都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你家孩子是否也比普通孩子更加敏感呢?当孩子出现“玻璃心”时,你是如何处理的?欢迎分享你的故事,我们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