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如何学会“敏感”抓取小心思?方法尤为重要

宝宝刚刚出生后,他们的生活除了吃就是睡,经过一年多的磨炼之后,他们学会了各种技能。与此同时,随着孩子的逐步长大,细心的父母们就会发现孩子们的“

小心思”越来越多。

这些小心思不仅会促发孩子们的情绪,还会延伸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些时候还会为他们铸就未来的梦想。可面对这些小心思,不同的父母表现态度也会大不相同,而想要成为合格的父母,首先我们就要学会观察和理解。

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如何学会“敏感”抓取小心思?方法尤为重要

养娃“小事故”引出家长的“敏感性”,能缓解孩子压抑情绪

周末的时候家庭聚会,哥哥、姐姐们的孩子都凑到了一起,3个孩子一见面就愉快的玩耍起来。三个孩子中大姐文文静静6岁,二弟活泼调皮4岁,三妹古灵精怪3岁,虽然年龄上有差距,但丝毫不影响三姐弟之间的乐趣。

可是玩着玩着,文文静静的大姐佳丽居然嚎嚎大哭起来,我急忙跑过去查看情况,看着弟弟和妹妹两个人手中各有一半的书,我似乎明白了大姐哭泣的原因。这时大姐的妈妈走过来,问她为什么哭,大姐吼着嗓子说:“他们两个把我的书弄破了。”

弟弟妹妹看到嚎嚎大哭的姐姐,赶忙把手机的书递给了姐姐,姐姐看到书的样子,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佳丽妈妈安慰道:“弟弟妹妹又不是故意把你的书弄破的,明天妈妈在给你买一本一模一样的好吗?”

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如何学会“敏感”抓取小心思?方法尤为重要

孩子完全不理会妈妈的话,哭的更加痛苦了,看此情形我的出马了。于是我走到大姐的身边轻声的说到:“佳丽不哭了,告诉姑姑你非常喜欢这本书是吗?”佳丽狠狠的点了点头,情绪也似乎开始稳定下来。

“那你告诉姑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呢?”我接着问道,佳丽抽泣着一抖一抖的说到:“这本书是我的好朋友送给我的,她是我最喜欢最好的朋友,所以她送给我的礼物也是最珍贵,最独一无二的。

说到这里我才理解到原来这本书的重要性,因为觉得重要她想把这本书分享给弟弟妹妹,可是由于孩子过于调皮,结果一不小心就把书弄破了。这时候佳丽的情绪已经稳定了下来,我告诉她,姑姑会帮她把这本书修补好,虽然不能像之前那样完美无缺,但是让它看起来还和之前一样。

最后,佳丽拿到我修补好的书,开心的对我说了一句谢谢,小心翼翼的放在了自己的书包里,生怕再次被弟弟妹妹损害。

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如何学会“敏感”抓取小心思?方法尤为重要

其实,不光是案例中的佳丽,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孩子们情绪奔溃,有些时候我们甚至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闹脾气。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做父母的去深入的了解孩子,从而变得“敏感”起来。

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如何学会“敏感”抓取小心思?

为什么要学会“敏感”?因为这可以让你更好的去了解孩子,我们要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父母的帮助,你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身发展。接下来,我们就来告诉您,面对孩子哪些方便需要你变得“敏感”起来。

1)要对孩子的『情绪』敏感

“都说小孩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这话一点也不假,这也充分的说明孩子的情绪变化速度极快。对于孩子来说,情绪对他们的波动很大,面对一些事情他们只能通过情绪来表达,而这时父母的作用就是通过语言来帮助他们表达出来,从而控制住他们的情绪波动。

  • 问:如果孩子养的一只小兔子突然离世了,你会怎么办?

♥不敏感型的家长:小兔子已经死了,马上就要臭了,妈妈给你做兔子肉好不好,味道可香了。

看到这里不要笑,有的家长真的会这样说、也会这样做(原谅我这样说,情商低的家长是硬伤),这种处理方式只会让孩子长时间沉浸在兔子离去的悲痛中。本来心爱的小兔子已经死了,你还要它的肉肉,简直是太残忍了。

♥敏感型的家长:小兔子生病了,可是妈妈并没能救活它,让它离你而去,而这也是妈妈不愿意看到的,妈妈向你道歉。既然小兔子已经离去了,我们把它放在纸箱里,放上它最爱吃的胡萝卜,然后把它埋到院子里好吗?如果你想它了,可以到院子去看它、和它说你的心里话,好不好。

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如何学会“敏感”抓取小心思?方法尤为重要

对比完之后,家长们会不会发现,如果通过第二种方式来处理,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兔子离开的事实呢?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先理解孩子,然后再帮助他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不能以大人的身份来强制要求他们,这样不仅会恶化他们的情绪,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创伤。

想想如果用第一种方法来和孩子交流,那孩子以后是不是对兔兔就有一种伤感情怀,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

2)对孩子的『需求、兴趣、爱好』敏感

每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的需求是吃,慢慢长大后他们的需求是学习技能,在大一点他们的需求会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可这个时候很多的家长都会发现,抓不住孩子的兴趣点。

事实上,孩子越大你越难发现他们的需求以及兴趣爱好

,因为他们和你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而你看着别的孩子学跳舞就让自己的孩子学,看到别的孩子学弹琴也赶快让他们报名参加,可通常都是学习了三五天,之后就没有了兴趣。

其实,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他们的非常的明显,他们不会朝三暮四一天换一个,往往会长时间的专注以某一件物品或者活动上,而这个时候父母如果仔细的观察就很容易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再加以培养就会成为孩子的专属兴趣爱好。

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如何学会“敏感”抓取小心思?方法尤为重要

  • 故事案例

同事张姐的孩子豆豆6岁了,在4岁张姐给孩子报了一个书法班,当时我好奇的问道:“孩子这么小,能坚持下来学习吗?学书法这么枯燥无味。”可张姐笑笑说道:“孩子喜欢,我相信她一定会坚持下来的。”

“孩子喜欢”?原来豆豆爷爷经常带着豆豆去公园玩,公园里总会有一些爷爷和小朋友在青石地板上用海绵制成的大毛笔来写字,有的是一句句的古诗,有的则是名言名句,每次到公园,爷爷和豆豆都总盯着看1个多小时,久而久之到公园看别人写字就成了这爷孙两的日常生活。

转眼4岁了,豆豆在家里总会拿着棍子在地上划来划去,起初张姐并不知道孩子在画什么,觉得只是贪玩而已。可是有半个月的时间,每次从公园回来,他都会在地上画半天。张姐好奇就问豆豆在画什么,豆豆总会高兴的说:“我在练字啊,我要和公园里的爷爷一样,把字写的漂漂亮亮的。”

张姐发现了豆豆对书法颇有兴趣,于是在和豆豆谈心之后,问豆豆愿不愿意去培训班学习书法,豆豆则是欢呼雀跃的回答“愿意、愿意”,并且还保证自己要好好学,要比公园里的小朋友写的还要好。

的确,张姐的选择没有错,6岁的豆豆经过2年的学习,书法水平也是突飞猛进,还到处去参加比赛。这让张姐很欣慰但是的选择是对的,如果当时他并没有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就不会有现在优秀的豆豆,现在豆豆在公园里绝对是“最亮的仔”。

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如何学会“敏感”抓取小心思?方法尤为重要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某一方面的潜能,关键的是在于他们的潜能是否能够被激发出来,从而有施展的机会以及得到专业的指导,所以这和家长的细心观察是离不开关系的。面对孩子如果这时候我们可以再“敏感”一些,就会造就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做父母可以“敏感”但不要“过敏”

在这里还想给各位父母出一道题:你8岁的女儿突然告诉你,妈妈我喜欢迈克,我可以带他回家吗?

这时候大多数的父母第一反应是“孩子早恋了”,一定要把她的这种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于是就会严厉的说到:“你年级这么小,不能喜欢任何人;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把你的心思放在正经地方,别整天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这时候孩子真的会害怕,她不知道为什么喜欢迈克会让妈妈有这样的表现,其实,这位妈妈的做法真的是“过敏”了。她只是想到孩子喜欢谁谁谁是早恋了,而并没有问孩子迈克到底是谁?

事实上,迈克只是孩子新上任的音乐老师,因为幽默又有才华,他深得学生们的喜欢。这就像孩子突然之间打碎了一直玻璃杯,而父母的反应就像孩子们打碎了一个古董花瓶一样,这种就属于“过敏”的现象。

当家长有“过敏”现象的时候,不妨先在心里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然后再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就不会让孩子们被妈妈的“敏感”所吓到了。

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如何学会“敏感”抓取小心思?方法尤为重要

看到这你,面对孩子你是一个“敏感”的妈妈,还是“过敏”的妈妈呢?其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遇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学会观察和理解孩子,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层层磨炼,都会成为合格的父母。

宝妈们,你觉得你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是过敏、敏感亦或是无感呢?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