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硫磺岛战役时日本能在硫磺岛上坚守这么久?

猫鲨22


图注:硫磺岛的航拍,可以看到岛上的机场,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硫磺岛的位置非常关键,图片来自网络


硫磺岛是一座面积不足21平方公里的火山岛,这座小岛最长8000米,最宽处4000米。硫磺岛属于小笠原群岛的火山列岛,向北1000公里可达日本本土,向南1130公里至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

图注:塞班岛上的B-29机群,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正在进行轰炸的B-29轰炸机,图片来自网络


1944年7月,美军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拿下了塞班岛,这里立即变成了陆军航空兵轰炸日本本土的主要基地。从塞班岛起飞的B-29机群向北飞行2000多公里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的轰炸,以摧毁日本的战争潜力和抵抗意志。硫磺岛恰恰就在美国轰炸机群飞往日本的中点上,岛上的日军在发现美军轰炸机群之后能够提前向本土发出警报,此外从岛上机场起飞的战斗机还能够对美军轰炸机进行拦截,甚至偶尔会长途奔袭塞班岛袭击美军机场。无论是从战略意义还是战术意义上,美军都必须拿下硫磺岛。


再看看日本方面,随着美军在1944年2月占领了马绍尔群岛,大本营已经意识到正在失去外围防御圈上的重要据点,于是开始加强包括硫磺岛的防御。对于硫磺岛防御起到关键作用的栗林忠道中将在6月抵达硫磺岛,栗林忠道可是日军中少有的“美国通”,他曾经在哈佛大学学习,对于美国和美军都有深入的了解,对于美军的战术也很熟悉。栗林忠道深知美军一旦进攻硫磺岛,将会集中兵力和兵器上的绝对优势,在对硫磺岛进行长时间轰炸和炮击之后才会发动登陆作战。栗林忠道修改了原有的作战计划,放弃滩头决战,将主力配置于折钵山和元山方向,依托有利地形进行抵抗。栗林忠道命令挖掘四通八达的坑道,将火炮等重武器也配置于坑道和半地下的掩体之中,炮兵对于可能的登陆地点进行了测算,这样可以直接对美军造成杀伤。在部队的运用方面,栗林忠道将部队机动配置,要求指挥官巧妙利用地形进行伏击,等美军靠近之后再射击,当然还有传开了的禁止自杀冲锋,每个士兵必须杀掉十个敌人之后才能死的要求。在美军登陆时,硫磺岛上的日军以109师团为主,兵力已达到2.3万多人,配有大量火炮及23辆坦克。

图注:登陆硫磺岛的两栖攻击编队,图片来自网络


1945年2月19日,经过数天的炮击和空袭之后,美军正式在硫磺岛登陆,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第五两栖军,下辖第三、四、五3个陆战师,兵力近7万人,同时还有500艘作战舰艇的支援。经过长期的空袭和登陆前高强度的炮击,美军自认为已经大大削弱了硫磺岛守军的力量,美方指挥官乐观的认为只要5天时间就能够占领硫磺岛。

图注:在折钵山上插旗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们,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海军陆战队士兵展示他们的战利品,图片来自网络

美军登陆硫磺岛之后,立即遭到了日军猛烈而顽强的阻击,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2月23日,陆战五师的哈罗德·希勒中尉带领一支小分队登上折钵山顶,他们在这里升起了国旗,这一刻被一旁的的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拍下,这就是著名的“星条旗在折钵山升起”。星条旗出现在折钵山山顶上极大的鼓舞了美军的士气,同时也鼓舞了美国国内的战争士气。3月26日,在经过36天的厮杀之后,美军宣布占领硫磺岛。在整场战役中,美军阵亡6821人,伤21865人,伤亡总计为28686人。日本方面,除了1083人被俘之后,其余22305人全部阵亡。

图注:阵亡美军士兵的尸体,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一座面积不足21平方公里的小岛,美军用了36天的时间,伤亡2.8余人,第五两栖军整体失去战斗力,这在太平洋战场上是绝无仅有的。抛开别的问题,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日军能够坚守这么久?

日本方面

图注: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图片来自网络

指挥官方面,前文已经介绍过,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非常了解美国人,在战役准备及开始阶段,其都进行了非常出色的指挥,这也是日军能够在这个弹丸小岛上坚守1个多月的关键因素。

兵力配置方面,日军并没有在战役中进行大规模的白刃冲锋,白白消耗有限的力量,而是分兵把守各个防御点,同时留出了机动兵力用以进行支援。

火力配置方面,虽然硫磺岛上只有两万多日军,但是却配置了包括海军岸防炮、反坦克炮、迫击炮在内的500多门火炮,这还不包括防空炮和坦克上的火炮。为了坚守硫磺岛,岛上储备了相当多的弹药,一些原本要运往西南太平洋诸岛上的物资弹药也被运至硫磺岛。大量的火炮在配置上也非常注意,都安装在半地下的工事里,不容易被发现,而且生存力很强,美军舰艇就算抵进直射也很难将其摧毁。

图注:从坑道里爬出来投降的日军,图片来自网络

坑道战术,为了对抗美军的火力优势,日军在硫磺岛上挖掘了大量的坑道,这些坑道有效的抵消了美军火力的杀伤,同时又能够隐藏大量的兵力和武器。在坑道中坚守给美军的进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夜里日军士兵往往会偷偷爬出坑道,对休整中的美军发动夜间袭扰。

美国方面

侦察不足,这个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在战役开始之前,美军对硫磺岛进行了大量拍照侦察,但是由于分析人员的失误,大大低估了硫磺岛上日本守军的实力,这也导致了美军的轻敌。

图注:硫磺岛上的美军坦克,图片来自网络

糟糕的地形,硫磺岛上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这些火山灰相当松软,不利于坦克等重武器的机动,重炮也没法在这种地形上展开。失去了坦克等武器的支援,纯靠步兵攻击日军防御阵地难度可想而知。

图注:正在清剿日军的陆战队员,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正在向坑道窥探的美军士兵,图片来自网络

不熟悉的战场形势,与之前热带海岛上的作战相比,硫磺岛上的作战环境和方式对于美军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热带雨林的战斗虽然危险,但是对手都在视野范围之内的地面上,硫磺岛上的日军都躲藏在山洞和地下坑道之中。有的时候美军清除了表面阵地,但是地下坑道中依然有日军活动,美军在对付坑道洞穴中的日军是也非常吃力,喷火器、炸药包、燃烧汽油等战术也是慢慢推广使用的。


图注:硫磺岛上陆战五师的墓地,图片来自网络

综合以上这些原因,美日双方围绕着硫磺岛进行了长达36天的残酷战斗,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上少有的美军伤亡超过日军的战役,此战对于双方都有深远的影响。


古生物探索


有网友问:为什么硫磺岛战役时日本能在硫磺岛上坚守这么久? 其实总有人喜欢说折钵山,如何如何!其实折钵山开战第4天,就被美军占领了,而整个硫磺岛战役则打了1个月。

防御折钵山的日军是海军为主组建的部队,地面战水平很差,依托山体坑道工事也就是打最多4天的能力。硫磺岛日军,混成第2旅团,独立步兵第17联队等等这些都是临时组建的,实力很差。

另外2万日军,还有7000人是海军的航空队地勤,建设大队,更加没有实力。真正的战斗力是步兵第145联队和战车第26联队4000多人。硫磺岛失守后,步兵145联队长池田被越级追授为中将,整个二战时期只有2个联队长被追授中将,佩里硫步兵第2联队长与硫磺岛步兵145联队长

可见,日军步兵第145联队在战斗当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这个第145联队主要防御元山机场,美军和日军在硫磺岛战役主要就是在元山机场和附近打,那是一小片平地,什么山头丘陵都没有。

(折钵山下面的跑道,就是元山机场)

日军主要是躲避在元山机场的地道里,进行中等距离射击,来阻止美军。还有将轻便火炮进行机动灵活的作战,在地道里面进行机动,从各个隐蔽口射击,随后立刻再进入地道。

在硫磺岛日军的轻便火炮包括,90-150毫米口径迫击炮15门,20-40毫米口径高射炮226门,掷弹筒380具,火焰喷射器61具,其实日军也是有火焰喷射器的。13毫米大口径机枪168挺。

日军的准则就是利用地道机动,隐蔽射击,尽可能把美国步兵控制在距离300-500米位置上。不能让美军坦克在步兵掩护下逼近上来,从而摧毁日本火力点,或者引导战列舰炮击火力点。(美军有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日军防御的核心就是地道隐蔽,中等距离阻挡住美国步兵。


深度军事


硫磺岛战役——太平洋上的“绞肉机”,这是美日之间爆发的最激烈、最血腥的岛屿争夺战,这一战打的美军怀疑人生。

硫磺岛战役爆发于1945年2月19日,近11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与2.2万名日军,在该岛上展开了36天的激烈争夺战。美军伤亡共计2.8万人(死亡近7000人),日军阵亡2.2万人,被俘虏的伤兵约1千人。美日参战兵力,比例约为5:1,战损比约为1.3:1。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日军坚守硫磺岛长达一个多月?我们认为有三点原因。

首先,硫磺岛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最后一道屏障。

硫磺岛,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座弹丸火上小岛,却是战略要地。硫磺岛北端距离东京1200公里,南端距离塞班岛1100公里,是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对日本来说是至关重要。硫磺岛的存亡,事关日本本土的安全。

这座岛对于美军来说,同样是势在必得。美军在取得塞班岛、菲律宾战役等胜利后,硫磺岛就成为美军攻击日本本土的最好支点。硫磺岛上的日军早前除了对日本本土提供预警外,还对美军的轰炸机群机进行各种攻击,美军如鲠在喉。

就这样,这座弹丸小岛就成为了美日争夺的焦点,美军为了更好的攻击日本,势必要夺下硫磺岛,而日军为了本土的的安全,誓死坚守硫磺岛。这便是日军坚守硫磺岛一个月的原因之一。

其次,日军在后援无望,背水一战的情况下,激发出顽强的战斗意志。

我们先看一下二战美国老兵的战后回忆:“我们对待日本人的态度与对待德国人的态度不同,当德国士兵觉得没有希望时会放下武器投降。而日军则完全不同,跟他们战斗的时间越长,日军不是人类的感觉就越加强烈。”

守岛的日军很清楚自己面临的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死战,日军的海空军已被美军消灭,无力提供任何支援,硫磺岛意味着没有援军,没有退路。硫磺岛日军总指挥栗林忠道采取减少牺牲,最大限度的消灭消耗登岛美军,为本土防御争取喘息时间。

美军在硫磺岛的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惨重的伤亡都使得美军失去再次投入战斗的勇气。日军最顽强的战斗是在382高地的争夺中,美军战斗部队的伤亡高达一半以上。美军战地记者描述海滩上的情形时说:“美军是在最凶残的暴力下死去的,在战场上我从未见过这样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尸体。许多人完全被分为两半,手和脚都在躯体15米之外。”

硫磺岛上的树皮等几乎被日军一扫而空,许多士兵饿死,活着的也多虚弱不堪。美军曾向日军第145联队发出劝降信,但绝大多数日军选择了为天皇死战到底。绝境中的日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子弹打光后,他们举着手榴弹冲向美军与之同归于尽。

日军的地堡简直就是人间炼狱,许多日军引爆手榴弹自尽,在遇到美军向洞内投掷瓦斯弹、倒油点火时,重伤的日军忍痛不发一声,壕沟内尸体堆积如山。日军宁愿自杀也不愿被俘的行为,使与他们作战的美军觉得日本士兵似乎不是人类。日军如此顽强的战斗意志是日军坚守硫磺岛一个多月的第二个原因。

最后,日军利用硫磺岛上火山溶洞,构筑了极为坚固的地下堡垒群。

硫磺岛是一个火山岛,岛上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天然熔洞非常多,而且这些溶洞极为坚硬。守岛日军便以这些溶洞为主体,构筑了坚固的地下工事。日军的构筑的工事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溶洞有机结合,用地道相互连接。

炮兵阵地基本都建成半地下式,防御性及隐蔽性非常好。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点都是经过日军精确计算的,既能有效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的消灭美军。日军在这些相互连通的数百个溶洞之间穿梭自如,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军死于熔洞里的射击。

日军的地下通道一般深到地下9米左右,日军的工程兵轮班施工。在靠近火山的地方进展很是缓慢,那里温度高到88度,日军每次只能劳动10分钟。所有的火山溶洞入口都有90度转角,以防火焰喷射器或者炸药。

硫磺岛南部的折钵山里挖了7层的地下工事,北部的防御重点有2处,其中北野角是栗林忠道的指挥部,位于地下23米处,坑道长达40米。382高地旁边的362A高地内部的一个坑道系统有至少4层大概300米长,共有11个出入口。这些坚固的共事同样是日军坚守硫磺岛一个多月的原因之一。

硫磺岛战役总结

在美军付出惨重代价后,硫磺岛基本被占领。胜利无望的粟林忠道焚毁了军旗,发出了诀别电报,准备实施最后的死战。战役最后一天清晨,粟林率领350名日军向美军发起了冲锋,许多美军死于睡梦中。在美军的反击下,粟林忠道负伤后切腹自杀。

硫磺岛战役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伤亡,也是唯一伤亡总数超过日军的登陆战役。日军在硫磺岛战役中,如果能有充足的补给和兵员补充,那么日军坚守一年半载的根本不成问题。


野史也是史


美国大片《硫磺岛来信》真实的描写了二战期间美日两军在抢夺硫磺岛控制权,进行的一场殊死的搏斗。在此之前,美海军运用蛙跳战术,解决该岛周边的其他岛屿,使其成为孤岛。面对声势浩大的对手,守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本剧的主人公日方指挥官栗林中道,该如何面对劣势排兵布阵?

一、为了本土的安全,增加兵力,选派得力战将。

在过去,它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岛。但此刻,作为日本本土的门户,它的得失变得举足轻重,于是日方不断加强该岛的守备。尤其是在马里亚纳群岛失守以后,守军由千余人迅速激增为23000人,同时,火炮、高射炮、轻重机枪等装备不断地增加。目的就一个,要将这个小岛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都派上用处,组成一张密密的火力网,重重把守,严阵以待。

由于在以往的战役中,日海空军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没有海空军支援,只能在陆地进行抵抗。因此,选派一个得力的指挥员是防守该岛的关键所在。日本大本营的高层一致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栗林中道大将。

栗林是一名出色的职业军人,战术家,曾经担任过天皇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他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过,曾任驻纽约及加拿大武官,并专门研究美军事,是日陆军中少有的熟悉美军特点的高级将领。让一个“美国通”担任守备的主官,可见日方大本营也是费了很大的心思。

二、经验丰富,冷静善战的栗林大将决定扬长避短。

在缺乏海空军支援的情况下,抵挡美军的攻势,简直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是这个坚毅顽固的职业军人偏偏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首先,他上任以后,仔细研究了岛上折钵山、元山两个山地的有利地形,决定将岛上两个机场作为主要防御地带,选择了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相结合的纵深防御工事。

其次,将作为主战场的折钵山,几乎掏空成了一个空壳。外面看起来并无异常,但其中却布满九层通道。大量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隐藏在坑道内,所有武器都经过精确的设置,不放过一个死角,不浪费一颗子弹,组成一个密不透风的火力网。而在海滩纵深也是陷阱重重,埋了大量地雷,攻击部队一旦登陆,立刻全面开花。他们却可以根据地势,进行机动防御,让对手完全摸不到头脑,没有主攻方向,无处下手。

三、改变传统战术,强调“以一换十”。

栗林认识到,尽管岛上的士兵增加了,但对手的总兵力,依然是日军的3.5倍。另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军舰、飞机,面对面的硬拼一定会以卵击石,一败涂地。他规定:士兵必须分散开,进行灵活的防御,以诱敌、伏击为主,所有的攻击改为近距离射击,等对方上钩了再进行打击。这些规定的推出,虽然牺牲了射界,但都是为了尽量减少日军的损失,提高在猛烈攻击之下的生存能力。

每一名士兵的生命都成为防守下去的重要力量。在过去,“武士道”精神武装的士兵,在战争初期惯用的死拼战法必须放弃,栗林要的是以最小的牺牲换得最大的破坏力。于是他下令:不允许自杀冲锋,要灵活出击,每个人的生命必须换来至少十条美国大兵的性命。

结语

孙武说的好:“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意思就是说: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从单纯的战术角度讲,栗林很好的贯彻了这个思想。在以后的作战中给美军造成了极大困难,也使硫磺岛战役成为太平洋战场最为严酷和残忍、艰巨的登陆战役。

支持原创//不断更新//谢谢关注和推广


白杨树下谈历史


实事求是的讲,抛开战争背景,粟林中将指挥的硫磺岛防御战是个奇迹,在没有补给、没有外援、没有海空军配合,甚至连干净的水最后都没有了,还能坚持这么久,这股狠劲儿,已经超出了常人能够忍受的极限。

在天皇绝不投降的前提下,粟林忠道接手硫磺岛的防御时,就清楚这是一条不归路,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拼死反抗美军进攻,给本土给大本营多争取一些喘息的时间,毕竟硫磺岛一旦陷落,美军的轰炸机将成为日本天空的常客,粟林一切防御准备都是为了这个战略服务的。

粟林以折钵山为核心,2个机场作为主要防御阵地,建立了全面的防御体系,几乎把整个折钵山都挖空了,山下坑道密布,整整有9层坑道,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四通八达,为了扩大生存能力,日军的炮兵阵地也变成了半地下式,一系列的精心设计,使得日军的火炮和通讯能够在美军的猛轰之下还能保持较好的状态。

为了延缓美军进攻速度,粟林在美军可能进攻的海滩前沿设置了大量地雷,在周围以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等构成严密火力网,能够最大限度杀伤美军。粟林也严格禁止日军自杀冲锋,尤其严禁军官带领士兵自杀,要求每个士兵至少杀死10个美军后才能死,并规定了近距射击、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粟林一系列精心安排,使得硫磺岛战役成为太平洋战场上最残酷的战役。

美军在登陆前共消耗炮弹、炸弹24000余吨,硫磺岛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1200吨,但日军凭借坚固的地下工事,损失轻微。而美军登陆后,折钵山前沿覆盖了厚厚的火山灰,不利于步兵冲锋,美军甚至无法安放炮架,而日军躲在碉堡后面以逸待劳,对美军造成大量杀伤。

从战斗意志来说,美军日军都是以命相搏,美军伤亡人数甚至超过了日军,从开始到结束,美军始终保持强大攻势。而日军也在绝望中困兽犹斗,以命换命,换取美军延缓进攻日本本土的步伐,这小小的20平方公里的硫磺岛,最终美日两军在这里留下了近3万具尸体。


云中史记










海军陆战队的M4A3喷火坦克正在攻击日军阵地





栗林忠道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军吸取了太平洋战争前一阶段岛屿作战的教训,守将栗林忠道在作战会议上公开对手下说,鉴于美国拥有绝对的海军和空中火力优势,那么任何在滩头建立碉堡阵地的正面抵抗手段都会收效甚微,最好防御的手段就是诱使美军登陆部队离开舰炮的掩护,深入硫磺岛腹地,然后用星罗棋布的坑道和暗堡工事迫使美军陷入一场旷日已久的消耗战。他特别强调硫磺岛制高点,位于南部的死火山褶钵山的防御核心作用,将它变成一个强大的碉堡,在其中充分囤积物资弹药,并设立大口径火炮,截止美军登陆前夕,整个硫磺岛已经变成了太平洋上最为坚固难啃的阵地,以两个机场为核心,日军构筑了三道防线,至少挖掘了350个碉堡和暗堡,集中了21000名守军,其中陆军14000人(109师团为主体)以及海军7000人,其中褶钵山由1860人防守,栗林忠道对部下说“每个士兵都必须抵抗到底,你们的阵地就是自己的坟墓,每个人在牺牲报国之前,至少要杀敌十人”。另外,由于硫磺岛独特的地理结构,它拥有许多天然洞穴彼此有地道相连,但其中弥漫着硫磺蒸汽和温泉热蒸汽,日军充分利用并改造了这些洞穴,变成了天然的隐藏之地。

1945年2月19日,美军登陆行动开始,在此之前,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B24以及B29轰炸机群已经对硫磺岛进行了6个星期的轰炸,美国海军的6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和1艘轻巡洋舰在几天之内,向硫磺岛日军阵地发射了超过21000枚炮弹,但这些攻击对隐蔽在坚固地道,暗堡内的日军效果甚微。为了进攻硫磺岛,美国组建了第五两栖军,下辖第3,4,5海军陆战队师,总兵力达到60000人。不出栗林忠道所料,陆战队登陆地点选在了硫磺岛东部的海滩,这里是一片笔直而平整的滩头,海滩上是黑色的火山灰形成的厚重黑色积沙,极为松软,体重稍大的行走者可能被直接陷到小腿或者膝盖。在炮火准备的时刻,陆战队员们从坦克登陆舰上登上了他们的LVT两栖登陆车,从空中看,如同万箭齐发,在碧蓝的海水中划出一道道白线,向滩头靠拢。

在半个小时之内,美军战舰已经向滩头发射了超过8000发炮弹,随着海浪带来的颠簸,以及LVT舱中浓烈的柴油味,一些早餐吃得过饱的陆战队员在LVT里开始呕吐,终于两栖登陆车开上了滩头,陆战队员们纷纷下车,陷入齐膝深的黑沙中,开始蹒跚前进,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没有遇到预想中日军的抵抗,各级指挥官于是命令先头部队越过海滩上那道斜坡状的沙堤,向内陆和机场挺近。

当陆战队的先头部队从海滩向前推进了大概900米,而第三波,第四波登陆部队的人员和车辆装备已经密密麻麻在海滩上铺开的时候,栗林忠道下令开火,从褶钵山山体内炮台布置的大口径海岸炮,到日军各阵地上的榴弹炮,迫击炮,所有武器一同开火,隶属第四陆战师的陆战队员杰伊.雷博斯楚克回忆说,日军的炮火像一把巨人手中的扫帚,横扫整个海滩,滞留在滩头的后续部队许多人被炸得粉身碎骨,车辆和装备也损失惨重。

海军陆战队第五师是首次参战,试图从整个海岸线的左翼,也就是南侧通过海滩进入内陆,然后孤立褶钵山,并分出一部向北挺近,占领机场,而海军陆战队第四师的任务是从右翼包抄,协助第五师占领机场,九点三十分钟左右,第一批美军M4中型坦克开始登陆,但他们立刻陷在了松软的火山灰沙里,被日军反坦克炮和迫击炮肆意射击,导致数辆被击毁,由于得不到这些坦克的掩护,第四师和第五师的海军陆战队官兵只得依靠自己的勇气,用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一座接一座地对付日军的碉堡和暗堡,损失惨重。海军陆战队炮兵通讯联络官本杰明.罗塞尔少尉回忆说,自己在下午一点左右登陆,刚刚和自己的联络小组登上沙堤,一颗迫击炮弹就飞来,把自己的左脚炸断,两个无线电通讯兵立刻为他进行了包扎,上止血带,但另一颗炮弹又飞来,直接把这两人炸死,罗塞尔完好的右腿上也扎进不少弹片,第三颗炮弹飞来,把他手下第三名通讯兵的右腿被炸断,这个丧魂落魄的士兵立刻拖着断腿拼命往滩头方向爬去,罗塞尔找了一个沙堤附近的炮弹坑爬了进去,直到黄昏时分才被医务兵发现。

当太阳落山时,上岸的海军陆战队员已经达到3万人,但伤亡已经超过1000人,其余人员被炮火压制在一个四公里长,纵深大约一公里的滩头阵地上,幸亏日军储备的炮弹不多,栗林忠道命令减少射击,因为战斗旷日已久,不能第一天就耗费太多的炮弹。另外,日军还制造了一种土法上马的“火箭弹”来袭击滩头的美军,即将60到250公斤炸药改成射程2000米的火箭,放在简易木架上,用电开关控制发射,虽然精度不高,但对于靡集在狭窄海滩上的陆战队,却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2月21日,在海军舰炮和海军舰载,陆基飞机的掩护下,陆战队员从凌晨8点左右开始进攻,第四师终于前进了大约1公里,推进到褶钵山脚下,第五师也推进了大约一公里,另外,十几架从日本本土起飞的神风敢死队飞机,对美国海军舰队进行了突击,重创了护航航母萨拉托加号,并击沉了护航航母俾斯麦海号。褶钵山要塞的日军指挥官厚地兼彦大佐电告栗林忠道,虽然杀伤了许多美军,但他的部队损失惨重,许多士兵被美军的火焰喷射器烧死在碉堡和坑道中。第二天,海军陆战队队员们缓慢爬上了褶钵山,与弹药将尽的日军展开了近身坑道肉搏,用刺刀,工兵铲和随身匕首作战,上午十点十五分,哈罗德.施里埃上尉和其他五个陆战队员,包括一名叫路易斯.查曼的印第安人士兵,用一根长长的钢管做旗杆,将一面星条旗竖在了褶钵山顶峰:位于滩头阵地和其他地方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开始欢呼,军舰起底齐鸣,海军部长福莱斯特激动地对太平洋海军陆战队总司令霍兰.史密斯将军说“褶钵山上的这面旗帜,将让陆战队名垂青史百年”——由于美联社记者中午才到,在午后将近1点钟时,一面更大的国旗从登陆艇上被送上了褶钵山顶,竖旗仪式被重演了一遍,这张经典的照片在次日登上了美国各大报刊的头条。



占领褶钵山,并不意味着血腥战斗的结束,相反,战斗刚刚进入高潮,在中部的二号机场,日军占据着几十个碉堡和暗堡,顶住了陆战四师坦克与大炮的进攻,陆战21团的士兵们发动了“自葛底斯堡战役以来最为坚决的冲锋”,尽管伤亡累累,他们终于突破了日军防线,用火焰喷射器将敌军从碉堡中逐出,然后用枪托,刺刀,工兵铲和敌军进行了肉搏,并在次日傍晚占领了机场的大部。在这几天的血腥战斗中,陆战四师每天的伤亡高达700人之多。

杰伊.雷博斯楚克没有参加机场战斗,而是和自己的部队,2营E连一起,在突破滩头后,沿着西海岸北上,试图通过一片后来被称为“死亡谷”的地区。在这个阶段,每天的战斗变得程式化:遭遇日军暗堡和地道火力的袭击,呼叫炮火支援,陆战队员携带炸药包,手雷和火焰喷射器抵近,摧毁对方掩体,再继续前进一段,周而复始。他回忆说,日本人就像土拨鼠一样从地里钻出来,他们不开火,陆战队就基本无法发现他们。死亡谷是一片很深的谷地,像一个露天体育场,陆战队员们必须从南面较为平缓的部分下山,穿过谷地,再从北面慢慢爬上去,在整个过程中,处于高处的日军可以像“拍苍蝇”一样居高临下地攻击美军,但陆战队别无选择,雷博斯楚克回忆说,E连下到谷地,前进了不到50米,日军的武器就打响了,机枪,步枪,迫击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他和班长以及两个战友跳进了一个弹坑,一个陆战队员刚一抬头,一发子弹就正中了他的前额中央,旋即另一个陆战队员的钢盔也被机枪子弹打穿,他和班长被火力压在弹坑里感觉像两只蠕虫,竭力想把身体埋到沙土里。忽然空气中传来了金属摩擦的嘎嘎声,是增援的M4谢尔曼坦克终于赶到了,坦克向死亡谷附近的日军暗堡和火力点开始射击,受到鼓舞的陆战队员们开始向前移动,搜寻日军藏身的坑道和山洞,一个陆战队员向一个山洞扔进了一枚白磷手榴弹,但却引发了巨大的爆炸,投掷者当场被炸飞身亡,强大的气浪让许多陆战队员也纷纷倒地,根据猜测,这枚手榴弹可能引爆了山洞中日军的弹药贮存,当天在死亡谷,E连有16人战死,超过30人负伤。

随着血腥战斗的延续,美军士气也开始动摇,一些海军陆战队员在宿营阵地附近的岩石上写下了不少黑色幽默的标语,比如“褶钵山不动产公司,海景秀丽,凉爽宜人,每晚免费观看烟火”,有些媒体如旧金山观察家报,发表报道社论,认为海军陆战队为这个岛屿付出了太高的惨重代价,美军在抵达日本本土前,就会被拖垮。

直到3月3日,开战后整整两周,美军才抵达了硫磺岛中部的元山,美军开始使用M4谢尔曼改装的M4A3 105喷火坦克,它显著减轻了陆战队的伤亡,4日,攻克硫磺岛的重要意义终于开始显现,一架刚刚轰炸完东京的b29超级空中堡垒由于机械故障,燃料即将用完,摇摇晃晃地在硫磺岛临时机场降落,按照往常情况,它根本无法坚持到返回提安尼岛机场,同日,位于岛屿最北端坑道司令部中的栗林忠道,向东京陆军大本营发去了电报,声称自己和剩余的将士将与敌人同归于尽,自己的魂魄“”将始终攻击敌人,护卫皇土。”

绝望的日军想出了各种方式,试图与美军同归于尽,比如志愿者将炸药或手雷绑在自己背上,将自己变成一枚活的饵雷,埋伏在美军坦克经过的道路上,更多的人则绝望自杀,在最终不肯投降的日军将校中,包括西竹一男爵中佐,1932年洛杉矶奥运马术场地障碍赛金牌得主,在最后时刻,陆战队曾用高音喇叭试图劝降已经陷入绝境的西,称“世界将为失去马术冠军西男爵而惋惜”,但西竹一拒绝投降,最终在山洞中开枪自杀。



(西竹一男爵)

至3月11日,日军已经被挤压到两个狭小区域,硫磺岛的东北和西北端,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已经从该岛南段打到了最北端,将一瓶海水当做见证送给了特遣舰队总司令特纳少将,3月14日,坑道中的栗林忠道下令焚烧军旗,并于5时35分向东京发送了告别电报“我部官兵之英勇敢斗,足令鬼哭神号,我军与拥有海陆空绝对优势之敌做决死之战,然而卑职深感遗憾的是,终究让一块日本领土沦于敌手”,3月26日,最后350名日本陆海军士兵,进行了最后的万岁冲锋,从西北端向南狂热地攻击,他们袭击了一个海军陆战队工兵营,经过一天的白刃战,美军才击毙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把其余人俘虏或驱散。次日清晨,已经受伤的栗林忠道将军在山洞中切腹自杀,他的参谋长高石正大佐和中根兼次大佐随后开枪自杀。

次日,雷博斯楚克和E连剩余的士兵搭乘LVT登陆艇,和其余战友一起离开了硫磺岛,返回夏威夷休整,在整个硫磺岛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死亡5931人,海军死亡363人,负伤人数高达17000多,21000名日本守军中除了216人最终被俘,其余都战死,美军共有27人获得了海军荣誉勋章,其中就包括在瓜岛之战中成名的英雄约翰.巴斯隆,正当雷博斯楚克和战友们最终回到夏威夷时,船上的扩音器响起,宣布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去世,年轻的陆战队员们顿时失声痛哭,不仅由于他们失去了总统,更是由于总统的逝世让他们想到了长眠在硫磺岛上的无数战友。


用户69792950182


记得此前看过一个二战美国大兵的访谈,他说德国、日本的士兵完全不同,德国士兵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之下会放下武器,但是日本士兵越战越像战斗机器,根本就是非人类的存在。硫磺岛战役之中,日本能坚守这么久,最根本的还是他们的“玉碎”精神。而且当时的总指挥官栗林忠道在要求全军玉碎的同时,还利用对美军的了解给美军下了套,让美军本以为5天就能结束的战役拖到了整整36天,最终以巨大的伤亡代价占领硫磺岛。

栗林忠道曾经在美国留学,也在战场之上多次和美军打交道,他深知美国军队的作战特点,一定会在大规模轰炸之后才让陆军登岛。所以栗林忠道改变了之前所制定的死拼的战术,将所有的士兵都藏在事先安排好的山洞和地道之中。

因为日本海军主力在此前的菲律宾战役之中受到了毁灭的打击,加上日本陆军和海军本身就关系冷淡,没有补给的硫磺岛注定是一个等待灭亡孤岛。栗林忠道虽然知道这场战役之后,岛上两万多名士兵必将所剩无几,但是他严禁士兵盲目地自杀式冲锋,并且严格要求每一个士兵,必须在杀完十名美国士兵之后才能选择玉碎死亡。

栗林忠道对日本士兵的要求是极富日军特色的,这几条规定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全员无条件完成,但是日本士兵可以做到。栗林忠道命令士兵将所有的地洞、碉堡和隧道连接成非常庞大的防卫体系。所有的武器也都藏在山洞和坑道之中,以确保大部分的人员和武器在美军的第一轮轰炸之中能够保存下来。最后他们在小小的硫磺岛上设置了多处近距离射击和诱敌陷阱,对美军登陆硫磺岛的路线进行了准确的估算,巧妙利用地形进行伏击。

果然,美军在登岛之前对硫磺岛进行了数日的轰炸,美军斯普鲁恩斯上将觉得这小小的20平方公里的小岛,在这样密集的轰炸之后,残存的有生力量已经很少。但是当空中侦察兵将航拍的照片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对岛上的防御系统也十分震惊。

美军登陆硫磺岛之后受到了日军变态而顽强的抵抗,美军不仅仅要面对时不时从坑道里面冒出来的日军或者杀伤性武,在夜晚时还必须时时提防日军的偷袭。在小小的硫磺岛上,美军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惨烈的代价,有一天甚至在大量死伤的前提之下才前进了4米。

最可怕的还是美国在俘虏日本战俘时所受到的抵抗,即便只剩下一个日本残兵,他也会绑上手榴弹对美军进行自杀式袭击。即使美军已经宣布了占领硫磺岛,粟林忠道还带着300多名残兵发动了最后疯狂的反击,将许多还在沉睡之中的美军杀死。

粟林忠道最终切腹自尽,即便指挥官死了,岛上的日军还在死拼。这场战役之中日军被俘的只有1023人,剩下的每一个人都是用尽最后一口气在和美国抵抗。这场战役之后,美国已经无法估算登陆日本之后即将付出的代价。最终,美国选择对日本动用原子弹。


木剑温不胜


硫磺岛战役之所以打得惨烈,是因为日军的防守体系和战斗意志的强大。

守卫硫磺岛的日本总指挥是粟林忠道中将和他的109师团,日军兵力共有23万人,火炮120门,高射机枪300挺,步枪和其他轻武器2万支,迫击炮130门,臼炮20门,火箭炮70门,反坦克炮60门,坦克23辆。



最坚固的要属硫磺岛上的防御工事了,日军利用硫磺岛上天然的洞穴和修筑的数百公里的坑道阵地,采取纵深防御,不在海滩设防。

粟林忠道的特殊指挥才能和军事眼界,在硫磺岛一役中表现了出来。他坚持说服部下,没有命令不得射击登陆艇,也不得阻击海滩登陆的敌人。他把一些重型海岸炮都藏在山洞里,等到敌人距离很近时在开炮。



纵然在登陆之前,美军的海空军已经对硫磺岛持续轰炸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坚固的防御体系并没有损失太多的日军兵力,这种防御体系让后来登陆的美军可吃了不少苦头。

美军刚登陆的20分钟,日军抵抗微弱,美军开始怀疑是不是以前的炮击奏效了。然而,之后日军精心隐蔽好的火炮、迫击炮一齐开火,重创了美军。随后,日军又坚守并发起了自杀式攻击,让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日军在硫磺岛的23万守军,除了1083人被俘外,全部阵亡,美军阵亡的人数则比日军还要多。



虽然最后美军还是占领了硫磺岛,但是硫磺岛一役,改变了美军对待进攻日本本土的方式。换句话来说,也正是硫磺岛一役,在战略上挽救了日本的人民。


历史长流水


太平洋战场上的硫磺岛战役是二战中唯一的登陆一方(美军)伤亡超过守备方(日本)的战役;日军可以完全说是孤军奋战,在战役中没有海空支援,又断绝了增援补给,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形下,仅凭陆军坚固而隐蔽的工事、果断的指挥、灵活的战术,进行了“死战”,竟然让美军原计划不超过一周就攻占的弹丸小岛,足足打了36天,并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美国电影《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s)就是通过美国大兵个人的角度描述的硫磺岛战役。(下图)处处反应出硫磺岛战役犹如“人间地狱”的惨烈情形,和给美军留下的巨大阴影。
首先,必然要提及的是日本士兵疯狂的“死战”状态,这方面大家看到的太多,本文就不多赘述;

而且,与我们传统印象中,嗷嗷叫着“为皇国玉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日本兵不同,硫磺岛战役多数时候,日军并没有在不要命的“死战”,毕竟,岛已经被包围,士兵打一个少一个,所以必须省着用,不能一下子呼啦啦的跳出来拼命。

在二战美军眼中,一般来看,攻打一个小岛无非就是“飞机炸完了大炮轰,大炮轰完了坦克攻,坦克攻完了步兵冲”。当然,如果是欧洲战场,这个打法可以说是百搭,屡试不爽。

然而,守卫硫磺岛是日本指挥官粟林忠道,这个人可不简单,不是咱们现在电影中常见的那种,短小的四肢张牙舞爪,挥着武士刀高呼“玉碎”口号,让手下去“万岁冲锋”(自杀式攻击行为)的军官。

(美日合拍电影《硫磺岛家书》,中引用不少粟林忠道给家人的信。总感觉这部电影有点美化军国主义之嫌。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无论是日军还是美军,来自母亲信中的叮嘱都是相似的,只看见一群绝望而可悲的人,从小被洗脑,为了“崇高的大东亚共荣”,在弹尽粮绝的孤岛上面对美军的压倒性的优势和日本高层的欺瞒、愚弄,期盼着已经不可能兑现的支援和早已沉入海底的舰队。)


再回到现实中,前期,粟林忠道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坑道战术,日军环岛修建了大量地道地堡,中央阵地的折钵山几乎被挖空,日军的整体部署规划很合理,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

开战之时,日军全部人员都躲到坑道里面去了,美军的火力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论战斗意志美军与日军远不是一个级别,制胜法宝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武器装备和火力的优势,这么一整,美军优势一下子就被打压下去了,美海军的炮火准备和登陆前空袭几乎没有对阵地内的日军造成多大伤亡。

其次是硫磺岛上的地形,整个岛上树木稀少,整体地势平坦,静守在坑道内的日军视野非常开阔;相反,美军能用来登录作战的掩体却非常少,前期的抢滩几乎完全暴露在日军炮火下。加上日军在海滩埋设了大量地雷,一半以上的美国陆战队员都死在抢滩和冲锋环节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粟林忠道一改日军自古崇尚的自杀式战术,规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还严禁情绪化的“万岁冲锋”,避免不必要的兵员损失,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

在整个战役中,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日军对美军抢滩采取不抵抗战术。直到美军先头部队进入陆上500米,再发起反击,利用隐蔽工事,使战场对日军半透明,可以高效的近距离地大量杀伤美军有生力量,同时尽量减少日方的伤亡。

毕竟,粟林忠道接受任务时看的已经非常清楚,他所对抗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人数是岛上日本兵的三倍多, 装备也有压倒性优势,而且美军海陆空抢滩作战也在欧洲战场上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守住硫磺岛是不可能的,但是尽量拖住美军的脚步,为大本营争取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最终,粟林忠道手持武士刀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实践了所谓的“玉碎”。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硫磺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与美国爆发的战役,从1945年2月19日持续到3月26日。 美军牺牲6821名士兵。日本损失23,786名士兵,1,083人被俘,22,703人阵亡。 美军获胜后将该岛建设成供战斗机和轰炸机起飞降落的机场。硫磺岛战役后来被拍成了许多的电影。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硫磺岛南距关岛1130千米,几乎是东京和塞班岛的中间。全岛南北长约8千米,东西最宽4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约不到21平方公里。因为岛上覆盖着一层由于火山喷发造成的硫磺而得名。美国为什么要进攻这个小小的岛屿?

主要还是为了B-29对日本的战略轰炸。 虽然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B-29从那里起飞已经可以覆盖日本。 但是美军迫切需要在这条轰炸航线中途找一个中继站,一是建立战斗机机场,让航程有限的战斗机能够从那里起飞给B-29护航,二来可以让在空袭中受伤或者出现故障的B-29可以迫降,减少损失。 硫磺岛北距东京1200公里,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1100公里,几乎正好处于B-29从塞班起飞去轰炸日本京滨地区的航线的中点。而且该岛本来就有日军的飞机场,所以比较合适。 攻占硫磺岛后,B-29对日本的毁灭打击才真正开始。


日本之所以能够坚持那么久。最根本的还是他们的“玉碎”精神。而且当时的总指挥官栗林忠道在要求全军玉碎的同时,还利用对美军的了解给美军下了套,让美军本以为5天就能结束的战役拖到了整整36天,最终以巨大的伤亡代价占领硫磺岛。


硫磺岛战役的指挥官栗林忠道。他先后两次出使美洲,任驻美国及加拿大武官,曾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研究美国军事,是日本陆军中少有的熟悉美军特点的高级将领。他知道在面对美国绝对的力量面前。硫磺岛是绝对守不住的。他要在硫磺岛上拖住美军。好给日本本土时间来进行战争准备。



粟林忠道命令士兵不许自杀。硫磺岛战役之初,有人建议开展滩头反登陆作战,在美军登陆之前就将美军赶下大海,然而这个决案很快就被栗林忠道否决了,他心里太清楚,早在菲律宾的战役中,日本空军就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这次的战役,几乎是没有空军作为掩护的。如果实行反登陆作战,很快就会被强大的美军炸成焦土。他采取的办法是深挖洞广集粮。把硫磺岛变成一个地下堡垒。互相连接方便部队调度。并且还对重炮要塞使用水泥和钢筋混凝土进行了特别加固,硫磺岛上的折钵山甚至已经被日军挖空了。


战役开始以后美军,使用100架飞机和海上的舰炮对硫磺岛进行狂轰滥炸。投射到岛上的各种炮弹几千吨。整个硫磺岛被犁过好几次。日军躲在深深的坑道里。损失微乎其微。美军以为岛上已经没有一个活人了。开始抢滩登陆,但是等待他们的是日军狂风暴雨的子弹和炮弹。美国被杀的血流成河血肉模糊。后来美军使用喷火器。坦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占领硫磺岛。粟林忠道负伤后自杀。日军被俘1083人,其余全部战死。美军阵亡6821人(其中陆战队阵亡5324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血腥的战斗让美军不寒而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