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1、异类名将


在民国诸高级将领中,徐永昌将军是个异类。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阎锡山,程潜,朱培德等人,是老同盟会员。李宗仁,张学良,冯玉祥,唐生智等人,则是一方诸侯。陈绍宽是技术官僚,何应钦是蒋介石嫡系,白崇禧狡黠多谋,薛岳能征惯战。

只有徐永昌将军,既没什么老资格,也不是一方诸侯,既不是蒋介石嫡系,也没怎么冲锋陷阵。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他能够在众多国军将领中脱颖而出,靠的是人品,和润物细无声的才华。

徐永昌将军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故事,是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非常励志。


2、悲惨童年

徐永昌,字次宸,公元1887年12月15日,即光绪13年11月1日,出身于山西崞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和比他小13岁,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张学良将军相比,如一个在地一个在天。事实上徐永昌将军在民国所有高级将领中,出身也是最寒微的。

徐永昌将军的童年,比明太祖朱元璋还要悲惨。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1岁生母病死。

7岁,二姐病死,大哥坠亡,大姐也病死。

13岁,继母在夏天去世。父亲也于当年十月撒手人寰。

13岁的徐永昌,失去了他生命中的6位亲人,成为孤儿,流落山西大同街头。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3、否极泰来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西逃,徐永昌迎来了生命中的贵人-----毅军师爷徐椿龄。徐椿龄喜爱喝茶,却没有一个合适的茶童伺候,就看上了在茶馆里做童工的徐永昌。少年徐永昌就此随军,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由于年龄太小,这孩子只是在营部挂了一个名字。

少年徐永昌在军中从事各种打杂工作,随着这支部队南来北往,增长了不少见识。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1908年,直隶提督奏准开办武卫左军随营学堂,徐永昌报考。虽然幼年贫寒,但徐永昌的父亲粗通文墨,曾经教他读书认字。徐永昌凭借这一点文化知识,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随营学堂。但不久之后,徐永昌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和刻苦学习的恒心,战术、代数、三角、历史四门功课名列第一。

1912年,徐永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陆军部将校讲习所,第二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旋即入陆军大学第四期。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至此,徐永昌完成了从一名穷孩子到天之娇子的华丽转身。然而前方,等待徐永昌的路还很长。


4、晋绥军主将

1916年,徐永昌大学毕业,刚好赶上袁世凯称帝。应崞县老乡续西峰之邀,徐永昌回到山西老家,在续西峰麾下做事。第二年,徐永昌追随续西峰南下,去广东拜谒孙中山先生,结果因孙中山不在,未能遂愿。续西峰带着徐永昌又转香港,赴越南,走遍大半个中国。虽然这番远行无功而返,但徐永昌游历南方各地,对中国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徐永昌长期在直隶就学,与直系军阀将领中的孙岳等人交好。所以在南行之后,受孙岳之邀,再次回到直隶,并出任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第二团团长,第三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第三军第一路总指挥等职,第三军第一师师长兼陕西警备司令等职,跟着长官冯玉祥,由直系军阀成为西北军一部。1926年春,第三军驻军包头,军长孙岳生病修养,徐永昌代行第三军军长职务。

徐永昌是虽然命运坎坷,但性格却十分仁慈,尤其是对山西故土,更是感情极深。早年父母双亡,是山西父老帮着埋葬,还曾对年幼的徐永昌有过照顾,所以在他担任师长,军长期间,三次受到打山西的命令,都消极执行。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这一幕,都被老(爱)奸(才)巨(心)猾(切)的山西王阎锡山看在眼里,并主动向山西老乡徐永昌伸出了橄榄枝。

1926年秋,徐永昌前往太原,与阎锡山相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阎锡山用一口浓郁的山西话,打动了徐永昌,二人越说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太原相会之后,第三军以客军身份,移驻山西。

从此,徐永昌成为晋绥军主将,被阎锡山倚为心腹,成为老闫的爱将。加入晋军战斗序列后,徐永昌率部参加北伐战争,被阎锡山委以重任,出任东路军总指挥,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5、阎锡山的左膀右臂

1928年7月,北伐战争结束,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一起前往北京,告祭国父孙中山。徐永昌随阎锡山同行,第一次见到了蒋介石。

蒋介石欣赏徐永昌风采,单独约请徐永昌,称徐永昌为兄,并征求徐将军对未来国家的看法。徐永昌提出四点意见,其中有一条,是建议国府迁都北京。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北伐战争后,许多军阀仍然养兵自重,而徐永昌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辞去军职,自解兵权。他在出任绥远省主席的时候,将所属第三军交给阎锡山,主要将领全部按阎锡山意志任命。这样的做法,连阎锡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徐永昌却这样回复他:军民分治,请自我始。

将军无私之心,堪为民国军人楷模。

在任绥远省主席期间,将军不失平民本色,常策马深入民间,探看百姓疾苦。其在绥远期间施行的军垦方法,让军人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在强军的同时,减轻了百姓复旦。这一模式成为后来新疆、内蒙、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提供了历史借鉴。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1930年中原大战,徐永昌未战便对阎锡山断言:张汉卿出兵相助则有可能胜,反之则必败。

阎锡山战败下野,出走大连,将山西与绥远军政事务,全权交给了徐永昌。这种信任,是对徐永昌人品和能力的双重肯定。但这种肯定,对徐永昌来说却是一种挑战。

徐永昌面对阎锡山留下的烂摊子,既要令蒋介石满意,令张学良满意,还得令傅作义孙楚等一班晋绥军悍将满意,令奉命进驻山西的庞炳勋孙殿英等人满意,同时还得考虑山西和绥远的内政和治安问题,还得为老长官阎锡山将来复出做好铺垫。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徐永昌感念阎锡山知遇之恩,废寝忘食,宵衣旰食,在各种势力之间纵横捭阖,对粮饷物资合理统筹安排,让晋绥军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段时期,即对各方面都有所交代,又保存了实力。即使阎锡山本人在,也不过如此。

事态逐渐平息后,徐永昌主动斡旋,积极运作阎锡山返晋事宜。阎锡山借回老家探望父亲之名,秘密从大连返回山西。对此事反对态度最坚决的张学良,因为九一八事变突发,自顾不暇。徐永昌通过南京市长魏道明,在国府为阎锡山打通关节,终于让阎锡山免于通缉,在1932年重返太原,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阎锡山不愧是阎锡山,他慧眼识人,他没有把山西交给那些跟了自己几十年的亲信,而交给仅仅相识四年的徐永昌,颇有远见卓识。

可以这么说,没有徐永昌,就没有阎锡山雄霸山西38年的神话,阎锡山因此而对徐永昌毕生感恩戴德。

徐永昌在处理太原危机中表现出的卓越领导才能,也引起了蒋介石的重视。在1932年10月,蒋介石将徐永昌约到武汉,亲密交谈,以示笼络之意。但徐永昌不是冯玉祥,更不是韩复榘石友三,他婉拒了蒋介石的好意,继续担任山西省主席,在阎锡山做第二把手。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6、蒋介石的智囊团

徐永昌在官场上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颇为蒋介石赏识。1935年,徐永昌被授予二级上将。1937年抗战爆发后,蒋介石破格提拔徐永昌为国府军令部部长,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长白崇禧、政治部长陈诚并称为军委会四大巨头。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从此,徐永昌位列中枢,参与决策了国军22次重大会战。徐将军性好写日记,这22次抗日会战中的决策及交战过程,徐永昌都在日记中做了详细记录,成为研究抗日战争史的重要史料。

在日记中,徐永昌还对许多民国大人物的日常做了不少描述。比如记录张学良,说张学良“意气至豪,在渠以为极周至、极爱国,事实上则大都非是,今仍不悟。思想幼稚、极易受环境支配,亦可以说是浮躁、无定见,苦哉。”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在一次与蒋介石因观点不同,产生分歧后,徐永昌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日谈话,蒋先生始终皱眉,似有不快。为国家计,为渠计,安管渠之快不快。”

即使在私下里下日记,徐永昌也总是文质彬彬,或称对方为先生,或称对方小字,语多正面评价,像张学良那样的负面评价极少。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7、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

1945年9月2日徐永昌作为中华民国受降代表,前往东京湾,接受日本投降,成为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

是年,徐永昌将军58岁。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在受降仪式结束后,徐永昌被记者围住,接受采访,将军讲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今天每一个在这里有代表的国家,也可同样的回想一下过去,假如他的良心告诉他有过错误,他就应当勇敢地承认过错而忏悔。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在受降前后,徐永昌将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高兴,而是忧心忡忡,在看到各国停靠在东京湾的舰船,对随行人员感慨:甲午之役,果能一胜,则我海军今日不悉何似?

将军知道自己代表中国受降意义重大,在签字的钢笔上,刻上“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二日在东京湾签日本降书之笔”,流传后世。

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国将军,深受蒋介石阎锡山器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