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Gastroenterology:結腸鏡檢查致小腸壞死一例

Gastroenterology:結腸鏡檢查致小腸壞死一例 | 病例學習

Gastroenterology:结肠镜检查致小肠坏死一例 | 病例学习

病歷資料

患者女,73歲,因既往存在結腸腺瘤史而前往醫院接受結腸鏡複查。結腸鏡檢查過程十分順利,醫生在乙狀結腸、直腸處發現3個小息肉,將其用冷活檢鉗切除,患者出院。大約12小時後,患者突感下腹部疼痛,且無法排便,遂再次前往急診室就診。

體格檢查發現,該患者腹部輕微膨隆,叩診呈鼓音,下腹部深部壓痛,腹部、盆腔CT掃描示小腸輕度擴張,提示腸梗阻。

醫生對其置入鼻胃管,並從中抽吸膽汁。當晚,患者突發心動過速、呼吸急促。體格檢查發現腹脹膨隆加重,壓痛更明顯。

實驗室檢查發現白細胞數升高,合併高乳酸血癥和低蛋白血癥(結腸鏡檢查前實驗室檢查結果無異常)。

重複腹部、盆腔CT掃描,結果顯示小腸擴張,新發腸內積氣、氣腹(圖A,B)。

Gastroenterology:结肠镜检查致小肠坏死一例 | 病例学习

圖A

Gastroenterology:结肠镜检查致小肠坏死一例 | 病例学习

圖B

急診行剖腹探查術,術中可見小腸壞死(圖C)。

Gastroenterology:结肠镜检查致小肠坏死一例 | 病例学习

圖C

該患者小腸梗阻、壞死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揭曉

腸繫膜扭轉腹內絞窄性疝導致的小腸梗阻、壞死。

術前CT掃描顯示左下象限小腸梗阻,腸繫膜扭轉(圖B,圓圈內)。

術中發現右下象限裡,壞死的腸段突出於乙狀結腸網膜,但無穿孔。

健康的腸段和壞死腸段之間有明確的分界線,在切除壞死腸段(160cm)後,醫生完成了一期吻合。

術後,該患者發展出了腹膜炎,經過使用抗生素後,病情好轉,患者在第10天成功出院。

住院期間,醫生再次對該患者詳細詢問了病史,患者訴術前已間歇性腹痛幾月餘,右腹部和右肩的疼痛在術後消失,因此,醫生猜想她之前表現出的症狀與內疝有關。

結腸鏡檢查過程為腸道內帶入了氣體,在氣體的進入和腸粘連的存在下,小腸最終發生絞窄。在術後5天的隨訪期內,患者自述感覺良好,無不適。

結腸鏡檢查後發生小腸梗阻的風險十分低,一般而言,這種情況出現,很可能是因為檢查前已存在內疝和腸粘連。

現存的醫學文獻中,只有一例腸繫膜扭轉的病例與該患者情況類似,這例腸繫膜扭轉患者最終在完全依靠保守治療,無外科干預的情況下恢復健康。

但在此彙報的該份病例也提醒著各位消化內科醫生,臨床上也可能遇見需要行手術切除的小腸壞死的情況。

提高對這種少見但可能威脅生命的併發症的認識對於評估患者結腸鏡檢查後併發症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Daniel Bushyhead,Flavio G. Rocha,Richard A. Kozarek.Small Bowel Necrosis After Colonoscopy.Gastroenterology.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19.01.2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