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儿孙可以称祖,皇太极只能称宗?

通古斯R荷西


庙号,作为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后世供奉时的称号,本来是个非常严肃的事情,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来议定。

也就是说,称祖的皇帝,必须是有功劳于社稷的,这个功劳一般又指开创国家的功劳,所以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才能称祖,后世的皇帝一般都称宗了。

皇帝如何才能称祖

祖的称谓有三种区别:

1.自己白手起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点一点打下江山的,称作太祖皇帝。比如汉太祖(汉高祖属于司马迁讹误,被后世沿用了高祖称谓)、明太祖等。

2.祖上有势力,开国皇帝属于继承基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然后创立国家的,称作高祖皇帝。比如唐高祖。

3.一个朝代断代史的开创者,或者对于国家具有必要的承上启下作用的皇帝;或者开国皇帝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后世皇帝完成统一大业的,称作世祖皇帝。比如元世祖、清世祖。

清朝三位称祖的皇帝

1.太祖皇帝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天命皇帝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是大清数百年基业的开拓者,祖上没有势力和基业可以继承,自己领十几个人就开始了创建国家这个高难度活动,所以后世给努尔哈赤上的庙号是太祖皇帝。

2.世祖皇帝福临

▲福临

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本来按照正常的庙号要求,顺治帝是不能称祖的。但是,顺治帝在入关以后统一了汉人政权的核心领土,一统中国,完成了前两任皇帝没有完成的统一大业,所以后世给顺治皇帝上庙号为世祖皇帝。

3.清圣祖玄烨

▲玄烨

最有争议的就是康熙帝的庙号了,被雍正皇帝尊称为圣祖。当然了,之前也并没有在庙号里上圣祖称谓的先例,这个庙号是雍正帝特定的。

不过雍正帝倒是给了原因。

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但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鸿猷骏烈,冠古轹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朕意宜崇祖号,方符丰功。

这是雍正元年的时候,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圣祖庙号时给大家的解释。

雍正皇帝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我爹康熙皇帝,按照礼制应该上一个宗的庙号,但是我爹是旷古未见的盛世明君,并且收复新疆西藏,安抚蒙古,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况且在位六十一年,万国来朝,按法理说是个守成的君主,但是按实际情况来说,他相当于一个开创的君主,只有上祖的称号,才对得起他老人家的功绩。

这里面确实是有康熙帝的功劳,但是更多的是雍正皇帝想要借上庙号这个事情给自己树立微信、加强皇权。

毕竟,雍正皇帝继位之初,政权还不安定,以八王爷胤禩为首的一批人想要给康熙皇帝上一个宗的庙号,雍正皇帝要通过提升康熙皇帝地位的手段,借此彰显自己的权威和继位的合法性。

所以,清朝有三个称祖的皇帝。

题外话

历史上还有一个特别的祖——明成祖朱棣。

朱棣的庙号本来也不是祖,是因为嘉靖皇帝的大礼仪之争被抬升了一级,才变成了祖。

嘉靖皇帝的帝位是捡来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没有子嗣,按照血缘关系,杨廷和选择拥立朱厚熜做皇帝。这时候如果按照礼制尊祖上庙号的话,嘉靖皇帝就不能认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父母了,而是要认明孝宗朱佑樘做亲爹。

年轻气盛的嘉靖不同意,总不能做个皇帝,把爹妈给做没了。于是就发动了著名的大礼仪之争,最后嘉靖胜利,可以把自己的亲爹妈抬进太庙了。不过,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如果把自己的爹妈抬进太庙,庙号已经满了,嘉靖爹妈进太庙就意味着需要从太庙里再抬出来一个人,可是太庙里的都是正牌皇帝,谁也出不来。

嘉靖皇帝神奇般的发现了明成祖朱棣,如果把他的庙号再抬升一级,从宗抬升成祖,那不就都解决了。思来想去,明成祖既不是开国皇帝,又不是中兴皇帝,也不是一统天下的皇帝,世祖的庙号他不能用。这可怎么办?嘉靖皇帝异想天开般的解决了问题,给朱棣上了个成祖的庙号。


风陵流度


清朝皇帝有三位称祖的人,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其余的都称宗,象清太宗皇太极、清世宗胤禛、清高宗弘历等等,为什么皇太极称宗而他的儿子福临、孙子玄烨却称祖?




这里的祖、宗说的是庙号,庙号这东西起源于商朝,商朝是个重祭祀与敬拜的朝代,庙号并不是每个帝王都有,对于国家有大功、值得后世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才会特别追上庙号,有永远立庙祭祀之意,一般君王死后都会有专属的家庙祭祀,这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的话,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就会有祭祀上的困难,所以弄了个太庙合并祭祀,这样庙号就产生了,这么多先王集中在一起,当然有功劳大值得纪念的,也有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就给了那些有特殊贡献的君王弄个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在三国之前,想上庙号是很难的,你不但要当上皇帝,还要是个好皇帝,能从家族皇帝当中脱颖而出才可以亨有庙号,象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分别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东汉有三位,分别是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三国之后天下乱的飞起,制度也乱的飞起,庙号快变得和谥号一样,人人都有。


庙号也按“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开国皇帝一般称‘太祖’或‘高祖’,就象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太祖跟高祖同义,《汉书详解》说道:

“盖邦配天地,是为高祖,而尊号加之于上,虽昭穆之太祖庙,此亦高祖之庙也。”

不过真要说起来,太祖比高祖要高一级,因为庙号里说了:“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刘邦的庙号是太祖高皇帝,只不过《史记》中称他为“高祖”,就这样叫习惯,这两者主要区别是太祖是靠自己的力量一刀一枪开基创业的,高祖虽然也是开国皇帝,不过沾了祖宗的光,是名门权贵之后,得到了祖先的荫蔽。


开国皇帝之后一般称为‘宗’,所以李世民称为唐太宗,赵光义称为宋太宗,皇太极就称为清太宗。

‘祖’这个称号不仅仅有‘太祖’、‘高祖’,还有‘世祖’、‘圣祖’,世祖是作为新时代开创者或者王朝承上启下人物的特定庙号,就象汉光武帝刘秀庙号是汉世祖,而清朝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第一个皇帝,完成了前两任皇帝没完成的任务,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皇帝,所以顺治的庙号是“清世祖”。

至于康熙本来应该是要称宗的,只不过在雍正的坚持下,康熙被定为了“圣祖”,雍正是这样说的:“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但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鸿学猷骏烈,冠古轹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朕意宜崇祖号,方符丰功。”


意思就是我父皇在位60余年,开疆拓土的功劳实际上也是开基创业,我的意思称父皇的庙号为“祖”,才能表达父皇对大清国的贡献。

康熙对大清国的贡献自然是很大,不过按雍正这样说唐太宗李世民也该称祖才是,所以这种说法说白了就是皇帝想怎么称就怎么称,称宗也可以,称祖也可以,据说雍正要称康熙为“祖”,是因为八爷党主张以“某宗”为康熙的庙号,雍正为了跟他们唱反调,就用了“圣祖”这个庙号,这其实就跟明朝嘉靖皇帝一样的,出于自己的目的,把朱棣改为了“成祖”。


历史红尘


关于古代皇帝的庙号,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打江山是祖,坐江山是宗,祖的地位远远高于宗。太祖作为是宗庙中的始祖,主要授予开基肇业的皇帝,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的庙号全部都是太祖,包括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太宗一般作为开国第二任皇帝庙号,皇太极作为第二任皇帝皇帝庙号太宗也属常理。

康熙皇帝是清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清朝第四任皇帝,因为入关第一帝顺治因居功甚伟已经称为“世祖”,那么康熙帝的庙号应该称“宗”,是在雍正帝的坚持下,依旧被定为“祖”,并且是“圣祖”,也是空前绝后了,要知道,之前唐、宋上圣祖庙号的都是李耳(老子)、赵玄朗(财神)这些大仙。

以上是本人见解,请您参考,谢谢您提问。




小明在山西


您好,

满清开国皇帝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按照惯例,第二任皇帝一般是称宗。如李世民唐太宗等。

皇太极作为清朝第二任皇帝,谥号太宗是合适的。他统治期间,虽然对明朝有致命打击,但是满清还是止步于山海关,没有统治全国。

至于顺治皇帝被封清世祖,康熙皇帝被封清圣祖,分别有一定的理由。

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任皇帝,满清从东北一个地方性政权入关主宰全中国,算是定鼎天下,称世祖是顺其自然的,比如元朝统一中国的第一任皇帝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所以顺治的谥号没有异议。

有点争议的是康熙皇帝,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一般不宜再称祖,但是他的儿子雍正认为,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收服台湾,平定准噶尔,对分崩离析的中国力挽狂澜,避免了分裂和丢掉江山,功绩形同再造,因此上尊号清圣祖。

所以皇太极只能称宗,而他的子,孙都称祖。

谢谢。



菊花古剑酒


古代对皇帝的谥号是有严格要求和规范的。开疆扩土谓之祖,守土建业谓之宗。皇太极为什么是宗原因就在于此。虽然是他建立的大清,可他的基业是继承努尔哈赤的,而到顺治才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开创了清王朝历史上的新的纪元,也是时代的分水岭。

清朝在顺治帝时期开始入关,并且由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顺治十八年顺治帝英年早逝,当时的汉人吏部尚书孙廷铨提议:“大行皇帝龙兴中土,混一六合,功业同于开创,宜谥为高皇帝”。这个谥号为“高”是开国皇帝才可以享受的谥号,意思是顺治帝使清朝从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王朝,等同于开国皇帝,所以上谥号为“高”。但满洲四辅政大臣之一的鳌拜这时候不同意了,坚持将顺治帝的谥号定为“章”,并且改努尔哈赤的谥号“武”为“高”,使努尔哈赤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鳌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鳌拜身为满洲大臣,又是努尔哈赤委任的亲信,以自身角度来看,认为清朝在关外的努尔哈赤时期,就是当时正统,所以要将努尔哈赤的地位提高。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大有作为的帝王,他收复了台湾,削裁了三藩,平定了葛尔丹,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但是依照古例他仍然不能称祖。那为什么他不但庙号称祖,而且是圣祖呢?康熙被上庙号圣祖,是雍正坚持所为的。

在雍正继位后,关于康熙庙号问题,雍正是这样说的“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意思是康熙看似是守成之君,但功劳实则跟开创一个王朝没什么区别,所以称之为祖。这是因为雍正继位之初,皇位极其不稳固,所以提高康熙的地位,借此来显示自己的孝心,以达到稳固皇位的目的。这里也充分显示了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君权高度集中,皇帝的权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所以很多事情由皇帝一言而定之,全然不顾传统制度和群臣反对。

附: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云路千程


在从西汉开始的历代王朝中,通常情况下只有开国皇帝和先祖的庙号可以称“祖”,其他皇帝的庙号都叫“宗”,大多数情况开国皇帝叫“太祖”或“高祖”,例如汉太祖刘邦(刘邦的庙号是太祖,高祖是误称,因为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在《史记》中司马迁称刘邦为“高祖”)、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

而在这些开国皇帝之后的皇帝,庙号基本上都是叫“宗”,但是也有例外,例如: 汉朝有两个祖,汉太祖刘邦与汉世祖刘秀。隋朝有两个祖,隋高祖杨坚与隋世祖杨广。元朝有两个祖,元太祖铁木真与元世祖忽必烈。明朝有两个祖,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清朝更是出现了三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顺治)、清圣祖玄烨(康熙)。 清朝的三祖并立确实是十分罕见的,其中庙号为清太宗的皇太极夹在努尔哈赤、福临、玄烨这三人中间确实有些尴尬与寒酸。

先列一下清朝前四个皇帝的庙号:

努尔哈赤-清太祖

皇太极-清太宗

福临(顺治帝)-清世祖

玄烨(康熙帝)-清圣祖

说实话,前三个皇帝的庙号都是符合规矩。努尔哈赤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叫太祖是理所应当的。按照规矩,开国皇帝的庙号一般都叫“太祖”和“高祖”。

其中全靠自己白手起家去打天下的开国皇帝叫太祖,例如汉太祖刘邦,梁太祖朱温,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

而受祖上荫庇,继承父辈基业而打天下的叫高祖,例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

杨坚之所以能够建立隋朝,离不开父亲杨忠留下的家族势力。隋太祖杨忠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三世孙,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杨坚是在继承父亲的基础上打下天下的,因此叫高祖。

但因为隋朝只存在38年,后世往往不称杨坚的庙号为隋高祖而习惯称谥号为隋文帝,对隋朝的正统性进行了贬低。而隋世祖杨广是庙号是洛阳的隋朝皇泰帝杨侗尊的,但后世往往用李渊给谥号隋炀帝来称杨广。

而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北周时追封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昞,官至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是在继承祖父辈的基础上才打下天下的,所以叫高祖。

三国时代,魏国的六位皇帝,就有三位庙号全部用“祖”,即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叡,如此一个不是大一统王朝的曹魏政权就出现三位拥有“祖”的皇帝,“祖”焉能不泛滥。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庙号是汉烈祖,谥号昭烈皇帝,可惜刘备没有像刘邦、刘秀那样一统天下,没有被承认为汉朝的皇帝。

三国时代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的庙号是吴太祖,谥号是大皇帝。

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连后赵、前燕、后秦这等小得不能再小的割据政权的开国皇帝都能用上“祖”的庙号,汉国开国君主刘渊庙号高祖,后赵开国君主石勒庙号高祖、前燕开国君主慕容皝庙号太祖、后秦开国君主姚苌庙号太祖等。

因此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虽然他的国号不叫大清,但清朝事实上就是在后金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的,努尔哈赤是是清朝实际上的创始人,庙号清太祖实至名归。

至于皇太极有开国之功但庙号只是“宗”的问题。太宗的庙号已经非常高了,历朝历代的第二位皇帝大多数都是太宗,例如唐太宗、辽太宗、宋太宗、金太宗、明太宗(朱棣原本的庙号也是太宗,后来被嘉靖皇帝升为成祖),清太宗的庙号丝毫没有贬低皇太极的意思。

皇太极虽有开清朝之功,但也是建立在了父辈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基础之上,实质上不是最早的一批打江山的创业者,乃是锦上添花的继承者,若论威望和能力皇太极在兄弟之中也算不上出众,只是名义上是清朝的缔造者,再加上当时清朝尚未入关,中央政权是崇祯帝的明朝,皇太极的清朝只是地方割据政权,所以皇太极并没有十分卓越的文治武功。

加上皇太极死后,掌握最高权力的是他的弟弟多尔衮,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被皇太极逼迫殉葬的,当然不可能给皇太极太高的评价,只能按正常标准评为太宗皇帝。

而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顺治帝福临,按理说他的庙号也应该是“某宗”,但是由于福临继位后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使清朝定都北京,从一个地方割据政权转变为全国性政权,相当于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王朝,因此顺治被儿子康熙尊为“世祖”。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也有很多,除了福临以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三个非常有名的世祖:汉世祖刘秀、隋世祖杨广、元世祖忽必烈。这三位虽然都不是开国皇帝,但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杨广有开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开疆拓土五千多里等丰功伟绩,忽必烈则是灭亡南宋一统天下,建立了元朝,所以他们的庙号都是世祖。

但是康熙帝玄烨的庙号绝对是超规格了,按理说康熙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虽然他功劳甚大,但无论如何也是没有资格叫“祖”的,更何况是“圣祖”。

“圣祖”这个庙号始创于唐朝,是唐玄宗李隆基追尊老子李耳的尊号,此后“圣祖”一直是给开国皇帝的老祖宗的。比如五代十国中的前蜀皇帝王衍追封祖先王子晋为前蜀圣祖,宋真宗追封祖先赵玄朗为北宋圣祖。

不过,等到圣祖这个庙号传到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就将其改成皇帝的庙号,意思是比开国皇帝还伟大的皇帝。比如新罗国第27位君主金德曼,大长和国皇帝郑买嗣,越南郑朝的第十代君王郑森、越南阮朝第二代君主阮福晈等的庙号都是圣祖。

在康熙之前,只有辽朝皇帝耶律隆绪的庙号中使用过“圣”这个字,但耶律隆绪的庙号也不过是“圣宗”而已。

当然“清圣祖”这个庙号也不是康熙自称,“清圣祖”是雍正加到他老爸康熙头上的。

康熙死后,雍正为表示对他的推崇,就特意下诏说:“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但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鸿猷骏烈,冠古轹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朕意宜崇祖号,方符丰功。”

意思就是说,我父亲康熙皇帝,虽然按照传承应该称宗,但实际上却是开创之君应该称祖,因为他不仅开疆拓土无人可比,而且让四方诸国都来朝拜,总而言之,他的文治武功堪称大清朝最强,所以我要尊崇他为“祖”,这样才能彰显他的功绩。于是,雍正决定借鉴周边国家的传统,将这个“圣祖”的庙号,送给了康熙。

雍正给康熙加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庙号,看似对自己父亲感情至深,实际上也许是欲盖弥彰,因为雍正继位的时候,有关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篡位的传言就众说纷纭,雍正还写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大义觉迷录》为自己“谋父逼母”辩护。

雍正决定自己死后也不跟父亲康熙埋在一起,而是又单独起了个坟,也就是清西陵。 清东陵和清西陵可一点都不挨着,其中清东陵在唐山遵化,清西陵在保定易县,两地直线距离为210公里!

也有说法是雍正埋在西陵是他的儿子乾隆决定的,因为传说雍正被人砍去脑袋而死,乾隆觉得无颜让他与康熙埋在一起。

客观而论,皇太极对清朝的功绩绝对不亚于努尔哈赤、顺治、康熙,毕竟没有皇太极,也许就没有清朝这个国号,而且清朝在皇太极时期已经打垮明朝军队主力,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已经是大势所趋,但皇太极运气不太好,清朝入关定都北京的时候,皇太极已经死了。其实皇太极叫清高祖更加合适,因此清朝的所谓三祖一宗,其实应该是四祖。


厚德载物49847


这就是巧了呢,庙号是后代子孙为先王/皇帝追封的称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死后会被追封什么。

“祖”和“宗”的区别

一般开国之君才能称之为“祖”,比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等等,而后代君主无论有多么优秀,只能封为“宗”,不能追封为“祖”,比如汉世宗刘彻、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等等,而清代却比较特殊,出了三个“祖”,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恰恰作为努尔哈赤儿子、福临的爹,玄烨的爷爷的皇太极被封为清太宗。到底为何如此,下面我简单的说说。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努尔哈赤被封为“祖”比较好理解,因为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实际开创人,相当于开国之君,被封为“祖”毋庸置疑。

皇太极被封为“宗”也比较好理解,因为按照正常帝王追封规律来看,皇太极就是应该被封为“太宗”。

福临和玄烨

而福临和玄烨却为何不按套路,被封为“祖”,我认为原因如下。

福临即顺治皇帝,他在位期间想必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死后被追封为“世祖”,所以和他基本是无关的,然而玄烨作为福临的儿子,认为清朝真正作为中国正统王朝,是从明朝灭亡,顺治皇帝入主中原开始的,之前的清王朝仅仅是偏隅东北的地方政权,顺治作为大一统清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有资格被追封为“祖”的,即“清世祖”。

玄烨即康熙皇帝, 他在位期间估计也不知道自己死后被追封为“圣祖”,之所以康熙被追封为“圣祖”,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康熙一生都在以实现国土完整统一为目标这个原因有关,顺治皇帝虽然是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但江山并不稳固,西北有噶尔丹不服,北方蒙古也不稳,沙俄对边疆也虎视眈眈,西南西藏也不稳固,南方还有三藩威胁,东面台湾郑氏政权也是心腹大患,而康熙则是东南西北全部打了一遍,相当于把中国又打了一个二周目,大概其子认为康熙才算是清王朝坐稳中国实际的第一人,因此才被追封为“祖”的,即“清圣祖”。


其实无论如何,清王朝追封庙号的方法是不符合历代规则的,好在出人意料的自恋狂魔乾隆皇帝,没有追封其父雍正为“祖”,要不然嘉庆皇帝又要为难了o(∩_∩)o 哈哈


曹老师xixi


这个问题不复杂。皇太极做了崇德皇帝,自然把他的老爹尊为“太祖”。而在他去世后,他也就和朱迪一样,被尊为“太宗”(朱迪在嘉靖时期被尊为成祖)。到了皇太极的儿子,因为是统一中国全部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他去世后被尊为“世祖”,到了康熙,本来没有任何理由称祖了,但是雍正皇帝考虑到康熙执政六十一年,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平三番之乱,回收宝岛台湾,西征准格尔,北讨戈尔丹……看似守成,实则开拓。因此,执意给康熙上尊号“圣祖”。对此,乾隆皇帝内心可能有不同意见,所以在他去世前,叮嘱永琰嘉庆皇帝,只可给他称宗,不可称祖!


无法回避的历史


一般封建王朝,开山创业为祖,继承守业为总。“祖宗”是庙号,是太庙接受供奉香火的前君,是后世帝王为先君所表。庙号并非一成不变,如蒙古帝国的创始人成吉思汗称元太祖,儿子窝阔台称元太宗。但孙子忽必烈确称元世祖。其中的原因就是忽必烈另立乾坤,是元朝的开创者。明朝创始人朱元璋称明太祖,接班人孙子朱允炆称明惠宗,但儿子朱棣确称明成祖。其中原因就是朱棣另立乾坤,换代不改朝,是朱棣这一宗皇权的开创者。努尔哈赤是金国开创者,后世上表为清太祖,其接班人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为清太宗。但是清朝此时只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顺治皇帝是第一个入住中原北京称帝的皇帝,清朝由地方政权变为全国性政权,可以称开山之祖,名曰清世祖也能说过去。康熙元年,南明灭亡,康熙22年前明台湾延平王政权覆灭,清朝统一实至名归,真正完成改朝换代。康熙也可以说在筑乾坤,所以清圣祖一说,也算合情合理。

那么我们说说清朝的三祖一宗,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并没有称帝,他只是后金满族政权的大汗,也就是大金汗王,而他的庙号是皇太极建立大清朝后,为了追思努尔哈赤为清朝版图疆域作出的贡献追任的,我以为这个太祖称呼的合情合理,既显示出的努尔哈赤的功绩又解释了皇太极继位合法的说法。那么皇太极驾崩以后自然称为太宗,因为太祖太宗,祖有大功,更何况清朝实际上在位的第一任皇帝是人皇太极,等到顺治驾崩的时候天下早已经不是满族人在东北偏安一隅的时候了,幅员辽阔、定鼎中原,虽为守城实为开拓,称为世祖一点都不为过,那么到康熙这称为圣祖就值得商榷了。

庙号都是皇帝死后定的,所以皇帝死后掌权者对他的评价实际上对庙号就有决定性的影响了。皇太极虽然对满清有事实上的开国之功,但他死后是多尔衮掌权,你觉得一个被抢走皇位的弟弟会给抢他皇位的哥哥什么好话?估计太宗这个庙号还是看着大玉儿的面子给的。反过来康熙就不一样了,即位的是亲儿子,而且这个亲儿子还得位不是特别正,所以亲儿子只能给康熙加庙号,好体现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正儿八经小青年518


中国早就没有了皇帝,人们对皇帝的称呼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庙号,一种是年号,还有一种是尊号。

庙号是指封建王朝,在立室时的,例如唐太宗、宋徽宗;年号是指皇帝纪年的名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例如洪武、康熙、雍正;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的称号,尊号一般很长,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在这三种称呼中,庙号用得最多,而且庙号还有特殊的含义,开国皇帝的庙号都为"太祖"或者"高祖",而非开国皇帝只能叫"宗"。

当我们在浏览清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清朝有三个皇帝的庙号是祖,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和清圣祖康熙。

这是很不合常规的,当然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件怪事,明明皇太极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却叫清太宗,称祖的是他的父亲和他的儿孙,这是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这四个皇帝的功绩。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割据辽东,攻下了明朝的七十多座城池,开辟了清朝的疆土。

皇太极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完善制度,巩固了努尔哈赤的基础,为清军入关做足了准备工作。

顺治六岁的时候清兵入关,满清正式统治中原,顺治当时年幼,清军入关应该是当时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皇族的功劳,不过顺治毕竟是皇帝,于是将功劳归在了他身上。

康熙灭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使清王朝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对后来的清朝版图居功至伟。

无论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还是顺治入关,康熙四处征战,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开疆扩土之功,他们都进一步壮大了清王朝的领土面积,而皇太极夹在他们中间,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一方面继承父亲打下的江山,一方面制定各种制度,壮大国力,为儿子孙子扩大疆土奠定坚实的基础。

清朝的前四位皇帝都很优秀,虽然皇太极劳苦功高,但是和另外三个比起来还是稍有逊色,可以看出,清朝对庙号的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个人功绩的,而不仅仅考虑是否为开国皇帝。

康熙因为其卓越的成就,一直受到了儿子和孙子的大力追捧,祖孙三人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使清朝国力达到顶峰。

康熙死后,在决定康熙的庙号时,雍正坚持将父亲称为祖,理由是父亲不仅品行高尚、德高望重,对后世有立德之功,而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成就都是他人无法相比的。

康熙能称为祖,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雍正的助攻,顺治登基的时候只有六岁,如果年龄大点,可能也会大力吹捧父亲,将皇太极称为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