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乾州豆腐脑


乾州豆腐脑

豆腐脑是一道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特别是被誉为“乾州四宝”的乾州豆腐脑,无论是从色、香、味,还是加工制作上,堪称一绝。

乾县豆腐脑的制作过程即先将黄豆浸泡,吸饱水份后再进行打浆、滤渣、煮滚,然后用石膏点制、搅拌即成。看似制作简单,但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制作豆腐脑的诀窍关键是在石膏的用量和火候上,点嫩了水分大,不劲道,点老了即成了豆腐。

所以好的豆腐脑,应该是质地嫩白,如脂如膏,如妙龄少女的肌肤一般。

乾州豆腐脑

又因豆腐脑是利用黄豆制成,富含高蛋白,具有极高的营养,所以也是老少皆宜、喜爱食用的一种便民小吃。另外,豆腐脑吃起来省事、简便,下地或下班归来,不启炉火不启灶,就地圪蹴或摊前一坐,一碗豆腐脑两个馍,吃得满嘴流油,打个饱嗝扬长而去。

豆腐脑由来已久,搜集网络,大多认为是淮南王刘安为寻求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而召集术士门客于八公山下,燃起熊熊的炉火,别出心裁地叫他们用黄豆和盐卤来炼丹,结果“炼”出雪白细腻的豆腐脑。虽非灵丹妙药,但也美味可口,别有风味。故此迅速传开,豆腐脑也就成为汉民族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

但乾州人,更相信这样的传说。

乾州豆腐脑

唐代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动用民工二十余万人,那时早间以喝豆浆为主食。有一名工匠劳作过程中,身上沾染了许多石灰浆,因先一天晚上太累,未来得及收拾。第二天早上起来急急忙忙跑去喝豆浆。到了锅前,由于人多,大家挤来挤去,把工匠身上粘的一块石灰挤得掉进豆浆锅里。就看见锅里的豆浆瞬间发生了变化,凝固成了块状。大家一起聚在锅前都惊呆了,没有人敢食用这发生了变化的豆浆。眼看着早餐泡了泡,都抱怨工匠。工匠一看自己闯了大祸,就决定拿自己的性命来试食。结果吃到嘴里,发现味道更加鲜美,安然无恙,于是大家纷纷食用。后来,每天早上就往豆浆里故意放一点石灰来做这种食品。再后来又有人加入醋、盐和油泼辣子,发现味道更是鲜美可口。于是,豆腐脑就这样开始在乾州这个地方传下来了……

其实豆腐脑全国各地都有,大江南北,江浙泸津,甘宁川陕,随处可见这种风味小吃。但也因地域及饮食习惯不同,吃法也大不相同。比如:南方人好甜,就佐以砂糖;北方人喜咸辣,就佐以醋、食盐和油泼辣子等。

作为乾县人,在成长的岁月里听惯了晨昏交替的村头深巷,那拖着长长的嗓音吆喝着叫卖豆腐脑的声音,也吃惯了那泛着豆香味的油泼辣子裹挟的雪白嫩滑的豆腐脑,总认为:吃遍东西南北,还是乾县的豆腐脑比较正宗、地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