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生前他盗别人墓,死后别人盗不了他的墓。一代奸雄,摸金校尉鼻祖

生前他盗别人的墓,死后别人却盗不了他的墓。一代奸雄的遗嘱,让人们从曹操墓看到更真实的曹操。

2009年12月27日,河南一个小村庄外,聚集了众多专家学者,随着众人面前的一座甲形陵墓轰然洞开,一件件文物被工作人员取出,墓主人的身份终于确定,他正是“宁可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的魏武帝曹操。


生前他盗别人墓,死后别人盗不了他的墓。一代奸雄,摸金校尉鼻祖

关于曹操人人都能说上几句,但真实的曹操到底如何,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拿得准。我们通过曹操墓发掘出的文物结合其遗嘱,重新认识一下这位绝世枭雄。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奸雄”,平生奸诈多疑,却也身怀雄才大略,建立了纵横乱世的文治武功。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为“建安七子”成员,在文学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操的胸怀大略,不仅用在了处理国家大事上,也用在墓地的安排上。

据说在安葬那天,七十二具棺木分别从邺城不同方向出城,这就是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流传的“七十二疑冢”。

正因为传说众多,所以曹操墓的位置被发现之初,大家并不十分确定。再加上当时考古发掘技术不成熟,本着保护文物的想法没有立刻挖掘墓地,结果却让盗墓贼给盯上了,越来越多的盗洞出现在曹操墓位置附近,最后倒逼官方在发现十年之后才正式发掘曹操墓。

其实曹操墓中并没有什么贵重的器物,也没有大型的玉器和青铜器,只有一些普通的金银器和玉器,基本上符合了曹操遗嘱中所说的薄葬。但墓中出土了8件刻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碑,充分说明此墓确实是魏武王曹操的陵墓。


生前他盗别人墓,死后别人盗不了他的墓。一代奸雄,摸金校尉鼻祖

曹操墓出土的石碑

伴随曹操墓的确认,墓中人身份出现了疑问,墓中发现的头盖骨据古人类学家测定是一男二女,男的是曹操,但二女一为20几岁,一为50岁,这两个女人到底是谁?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激烈讨论。

二女身份暂且不论,单从曹操陵墓的规模和出土文物上看,就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其一,奸诈多疑的盗墓鼻祖。在挖坟掘墓的勾当上,曹操绝对可称得上是鼻祖了,当年他兴兵之初,为了充实军需,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专门挖掘古墓中的财物。所以在他死后,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后人挖掘,故意将自己的墓弄得真假难辨,早在《三国志》上就对曹操墓的位置有记载,说在邺城西面的丘陵,无随葬,也无祭殿。可实际位置却什么都没有。至宋代之后,通过文学作品,曹操奸诈的形象深入民间,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也传了出来,关于曹操墓的传说也越来越多,所以关于曹操墓的传说更加扑朔迷离了。

其二,主张薄葬的现实主义者。曹操不仅将自己墓的位置弄得真假难辨,而且在墓中也根本没放什么金银财宝。当时北方已定,曹操是有实力像秦始皇一样对自己死后之事大操大办的,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主张薄葬。相较秦始皇那样重视来生及千秋万代,曹操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更看重的是现世。曹操墓的发掘情况基本符合曹操在临终前颁布的《遗令》,他说:葬礼一切从简,嫔妃不用陪葬,可以改嫁。在魏晋以前的帝王都是要厚葬的,虽然汉文帝也主张薄葬,但那是因为国库紧张,就算如此,他的葬礼规模也比曹操大的多。因此曹操也算是帝王薄葬的开启者。


生前他盗别人墓,死后别人盗不了他的墓。一代奸雄,摸金校尉鼻祖

曹操墓

​其三,重民、节俭的执政者。在曹操行将就木前,他颁布了两道有遗嘱性质的诏令,即《终令》和《遗令》,在诏令中曹操事无巨细,交代了朝内朝外,家里家外,各种大小的事务,在当时“天下未定”形势下的特殊安排,不特别增加政府开支、又减少人民负担、不与民争地,突出反映了节俭务实的民本思想。

一个历史人物,往往有多张面孔,曹操尤其如此。在小说和电视剧当中,我们对曹操的看法就是,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而曹操墓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曹操主张勤俭、重民的一面。

名人评价: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罗贯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