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医生日记:来武汉刚好一周了,其实我们也有点想家

我们是南方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里的十五个队员,我们都是护士。

来武汉刚好一周了,其实我们也有点想家。

我们来自十四个不同科室,有三支绿叶十二朵花。有人相识许久,有人似曾见过,有人从无交集。

你知道的,护理工作总是特别忙。除了五一二算是一起过的,其他聚一块真不多。对了,护士节还搞各种评比呢,这节过的,好!

医生日记:来武汉刚好一周了,其实我们也有点想家

医生日记:来武汉刚好一周了,其实我们也有点想家

我们这有大姐姐,像惠侨科的李利护长、肾移植科的史丽莎姐姐。他们可都是不得了的人物,当年抗击“非典”去过北京小汤山呢。

肖大夫说,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岁月流逝,灵魂不老,两位姐姐今天又聚到了一起。凡事她们都带头,其他人可不能比输了,我们要的就是这股劲。

我们这也有小妹妹、小弟弟,像口腔科的何丽娜是96年的、惠侨科的陈国豪是95年的。李利、莎莎姐戴口罩去小汤山上班时,他俩刚上小学二、三年级呢。

可你别看人家年纪小,干起活来那是利索得很,推起氧气罐,跑的可一点不比谁慢。报名来支援武汉,也不是二话不提说来就来。再说了,我们十二朵花,谁年纪大了?都是十八!

我们多数人都不是湖北本地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刘浩是,荆州的。大年三十,她在科里已连续上班七天,正盼着初一休小假呢。听到报名支援,她就说了一句“我来”。

刘浩护长朱顺芳说了,心里觉得挺对不住她的,等她回来要炖一锅红烧肉,都是她的。

其实,不管哪里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永恒基因。疫情爆发,医护是一家,我们不来,谁来?

医生日记:来武汉刚好一周了,其实我们也有点想家

急诊科的汪琴、介入科的何景萍,估计压力要有点大,因为他们作为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昨晚刚通过支委表决,同意拟定为“预备党员”。火线入党,以前我们都是在电视上看过,没想到榜样就在身边。

除了两位大姐姐是久经考验的老党员,心内科的龙玲也是一名党员。曾经在心内科工作,现在老年病科的邹艳平,是一名预备党员,她们都特别珍惜这次的特殊任务。看她俩遇事不慌张,就知道平时锻炼多。

我们做群众的,那可都没拖组织后腿啊。护长说其他队排班人手不够,重症医学科的彭岚、血液透析室的张乾(绿叶之二)就主动过去了。我们九个群众可都是第一时间交了入党申请书的。

有两个管脑袋的科室都派护士来了,洪婧是神经内科的,也是除何景萍、史丽莎外的另一位主管护师。张志博是神经外科的,队里最后一片绿叶。内外兼修,大脑是中枢,他俩见过的世面可不少了。

还有小儿科的葛静,对,就是那个给肖大夫、胡教授理发的那个Tony静。看他俩的头型,你就知道儿科的护士多有爱。耳鼻喉科的谭雅方,在南方医院工作已14年了,早已是一名优秀护理人。

真是难为肖大夫了,花了那么长时间才把我们编到了一起,说好等他写完,看完再睡的,结果大家都没等到。别纠结了,肖大夫。

医生日记:来武汉刚好一周了,其实我们也有点想家

医生日记:来武汉刚好一周了,其实我们也有点想家

在这里,向所有关心南方医院护理团队的家人、朋友、同事、领导,问一声好,说一句“想你们了”!

向所有默默祝福我们的热心人,说一句感谢!

请大家放心,我们在武汉,一切都好!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加油,期待凯旋的那一天!

医生日记:来武汉刚好一周了,其实我们也有点想家

记者:曹雉文

终审:郑亚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