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秦失於之“強”,宋失於之“弱”?司馬光庸人理論有無道理?

秦失於之“強”,宋失於之“弱”?司馬光庸人理論有無道理?

如今我們可以經常看到一些關於秦朝的電影及電視劇,如前幾年流行的《大秦帝國》《英雄》都是在講秦朝的歷史事事件而電影中的共同點都是彰顯著秦朝的強大,如今的中國也是因秦朝統一天下而盛,若沒有秦朝的統一估計如今的中國會跟歐洲一樣,諸國林立。

自豪秦風的同時人們也在痛惜弱宋。歷史上的宋朝不僅沒有像歷代先人那樣開疆擴土,還因國家的軟弱丟失大片土地。縱然經濟世界第一又如何,最後還是便宜了那些侵略者,國家軍事上的軟弱讓人恨其不爭。

一、為什麼歷史上秦朝沒有長存下去

1、秦朝政治體系的影響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而秦朝的建立也標誌性著幾百年以來諸國割據的結束。秦朝統一天下後,規劃統一了度量、文字,還制定了比前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更完善的“秦律”,同時秦朝的還是當時最早在軍事上應用生產線的國家,弓弩的組裝、弩箭的標準尺度都在彰顯著秦朝時期不管在政治還是軍事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

可就是這樣的國家在建國到滅亡僅僅只是存在了十幾年。關於秦朝走向滅亡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胡亥不懂政治,導致國家無法正常運轉因此致使秦國在短短十幾年就滅亡了?但筆者卻不這樣認為,秦始皇時期的左膀右臂是文有李斯、武有蒙恬,胡亥稱帝時是文有趙高、武有章邯,可想這都是出色的人才。

而秦朝時政治上不僅有當時各國的人才為自己治理國家,出謀劃策,還有各種各樣的制度來制衡各國人才,不擔心他們造反,但其根本卻還是因為郡縣的事實。

秦失於之“強”,宋失於之“弱”?司馬光庸人理論有無道理?

因為前期秦國是諸侯國之一,國家需要很多改革,因此實行各種各樣的政策。但到了秦朝立國後國家郡縣制不僅不會讓國家向更好的道路發展,還會因為其的不完整性拖累國家。好比在陳勝吳起義時國家各地的郡縣都沒有私兵,導致在鎮壓起義上國家只能派軍隊去解決,而這也就導致了秦國的滅亡。

2、亡於小人之手

秦的滅亡不是外患也不是內憂,人們常說秦朝滅亡是與秦始皇、胡亥二世的暴政脫不開關係,但這只是促使人們反抗的矛盾體,並不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其實早在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就詮釋了所有王朝滅亡的主要因素。其中開篇就寫到“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司馬光認為在國家統一及地方割據分裂時,統一是最好的選擇,而當天下動亂與天下穩定時,穩定時最好的選擇。在這一基礎上秦國是分裂後的統一,按理來說應該是會有長久的發展興盛的道路之選,可這卻並沒有堅持下去這是為什麼?在《資治通鑑》中司馬光也給出了回答其中寫到

“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

其大概意思是在國家選拔人才時,若沒有聖人與君子,那不如選小人、弱人、愚人。而在比能為國家帶來利益的人才中我們選擇愚人、弱人雖不能為國帶來發展與利益,但也不會為國家造成損害,更不會因為某些事情而去擾民。所以在國家層次的人才選擇中我們若選不到聖人就去選不會生事的“愚人”,如此這樣國家內部才能不滋生矛盾,才可以天下太平、長久不衰。

秦失於之“強”,宋失於之“弱”?司馬光庸人理論有無道理?

而秦朝的滅亡其主要因素即是在人才選擇中出現了錯誤,任用了陰險的趙高及左右不定的章邯,若非沒有他們兩人的失利秦國也不會只短短存在了十五年。

三、亡於自身的弱宋

1、宋朝的國家制度

在宋朝建立之初統治者為了防止同樣的情況在自己身上上演,採用了重文抑武的國家政策,同時在國家政治體系上又使用了選拔制度,而非“先王之制”,這就導致了在國家人才選拔、社會文治武功的失衡。在這根本制度下的宋朝因文人過多地位突出,武人形同莽夫地位地下影響到了國家方方面面。

其主要受到影響的便有軍事領域,國家軍備的不足及軍人地位的偏低造成國家防禦外敵侵略的弱勢。其次在治理方面國家通過選拔制度導致過多的庸俗文人當官。

2、庸人過多的宋朝

國家治理不僅僅要考慮平衡及變通,還需要把人才選拔作為重中之重。若不完善人才選拔制度或只一味的所求安穩、太平的人才,而不去召集變通、改革、創新型人才,國家最終的走向必然是衰敗滅亡。

關於宋朝滅亡的因由早在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就指出宋朝的選拔機制是非理性及無益於國家的制度政策,其中寫到“顧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而風俗日以衰壞,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秦失於之“強”,宋失於之“弱”?司馬光庸人理論有無道理?

宋朝的內憂在於庸人當道,外患在於周邊勢力的窺探。加上統治者不行變法改革之路,宋朝才因此而亡。其現今很多學者都在研究宋朝的滅亡根由討論那個制度的不好,但要說根本早在宋人葉適的《外稾》中已經指明瞭宋亡的原因其中寫到“秦所選之官,皆為“強人”,而宋所選之官,則皆為“廢人”

由此可見在弱宋的滅亡因素是因為人才選拔的疏漏及不變的追求,一味的選擇那些不利於國家發展不能為國家創造利益的人才有關。而秦滅亡的原因恰恰相反,其是不斷尋求強人的能力,妄想以此不斷改變可事實上秦所求的人才卻為自己奠下滅亡的基礎,因此不管在什麼時期只有做到人才的正確選擇才是國家能否長久下去的根本。

四、歷史上秦宋的庸人政治分析

1、從司馬光理論中看秦朝

在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國家建立、治理、滅亡的原因有很大的理解及領悟。就如在司馬光所著寫的對德才的分析,其中說到

“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而在國家需要人才發展時就應用識人之眼去尋找有益於國家的人才,而當國家需要安穩太平時,國家在選用人才上就需尋找庸人、愚人,才可避免國家的變亂,但能否做到這點還需要看統治者有沒有這樣的眼力。

秦失於之“強”,宋失於之“弱”?司馬光庸人理論有無道理?

而秦正因人才選用的錯誤才導致國家最終走向滅亡。因秦始皇屬於強人因此在任用人才時不會選拔那些利於國家安穩的名士及庸人,只會選擇才能突出的人才。但是當時的秦朝已經統一天下,不在需要這類人在出謀劃策,而是需要能臣名士來治理天下,安穩國內。庸人雖無多大才華,但卻可以安穩地方不會生事,名士雖無多少才能但卻有益國家發展,在治亂上有好的才能。

2、從司馬光理論中看宋朝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文化經濟非常強大的朝代之一,但在這種情況下宋朝卻依然守不住自己的領地,阻止不了國家的衰敗,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國家治理的政策制度出來了很大的問題。根據司馬光所提出的德才論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宋朝的政治風貌及不合理。

其不僅僅體現在了選人制度中,在國家體制政策上也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首先,宋朝的重文抑武

制度,不僅僅使當時社會上的文人地位高於武人,還影響著國家的軍事。不光如此,在國家選用人才時也一味的追求庸人,少了創新精神。

而文人的過多也讓宋朝的社會風氣過於儒雅少了剛烈勇猛,甚至影響到了朝廷,在當時外患的影響下宋朝不但不養兵強軍,還不斷減弱軍事力量,而當外敵來臨時不但不任用岳飛、韓世忠等名將率軍抵抗,竟商討和談求全。

秦失於之“強”,宋失於之“弱”?司馬光庸人理論有無道理?

相比歷代宋朝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在當時不僅是經濟世界第一、科技力量也是處於領先地位,在《宋史·兵記》中就記載了相關的火器。可就是在這科技發達的國家,其社會風氣竟是重文輕武的狀態。庸官不斷當政,武人不斷沒落,至此才導致宋朝亡於外敵入侵,而現代人結合其風氣實力皆稱其為“弱宋”。

結論: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國家人才選拔及任用看的很是透徹,不僅講到了國家在什麼時期任用什麼人才,還說明了不同的人才對國家會起到什麼作用。這對在如今我們研究各個王朝歷史及其的建立、發展、滅亡的原因用有很大的參考價值,而筆者也覺得司馬光的這篇德才論可謂是能詮釋中國歷史上大多數國家的滅亡原因。

不管秦失於強還是宋失於弱,我們可以歸於歷史的進程,若要言一個根本那只有一句可以總結,就是那句辯證理論“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