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人死之后为什么一定要火化?看到这个事件直呼:后怕

古代,人们对气象的了解十分浅显,每当旱灾出现时,便以为是自己惹怒了天上的神仙。尤其是帝王,此时必须祭天求雨,以向上天祈盼,愿天降神雨。在天下手游中,太康王在得到大禹鼎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祭祀,以求九黎太平,百姓安居。

其实,山海经中有关祭祀的记载有很多,甚至有学者详细地将大祭司分为了九类。但要说这其中最吊诡的故事,便是与祈雨有关的大祭司的故事,她也是唯一一位女祭司——女丑之尸。

女丑作为一位大祭司,拥有的本领十分高超,可以说是神通广大,她负责巡逻九州原野,有独角龙鱼和大蟹两大神兽为自己所用。而且,天地间的祭祀需掌握各种学识信息,在当时十分受尊重。

然而,海外西经记载:"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意思是说,女丑受十日暴晒而死,死时右手遮面,直视着太阳的方向。

人死之后为什么一定要火化?看到这个事件直呼:后怕

女丑的命运为何突然扭转至此?这还要从旱魃的故事讲起。

相传,旱魃所到之处连年逢旱,寸草难生,因此在古代人们有这样一种习俗:凡是人死后一百天内坟墓未长草且渗水者皆为旱魃所变,这样的尸体应彻底焚烧干净方能除掉旱魃。

直到今天,火化仍是人们处理身后事的首选,其中缘由,应与此习俗关系极大。

清代年间,山东有一地区连续发生旱灾,百姓深受其害,民不聊生,朝廷派各个官员前来治理皆无成效。一时间谣言四起,旱魃成精的言论越传越盛。有人请来风水师测算,只见风水师眉头紧锁,死盯着手上的罗盘,身边人都怕出现凶兆,但却不敢妄动,只能等待风水师的结论。半晌,风水师缓缓吐出几个字,曰:西南角。百姓不敢怠慢,匆忙往西南方向寻去,走到尽头发现是当地李姓人家的坟墓,坟头已然潮湿。于是人们更加相信这就是旱魃,便强行开棺焚尸。不出几日,天色大变,一场暴雨下了三天三夜。

人死之后为什么一定要火化?看到这个事件直呼:后怕

传说旱魃是黄帝的女儿,在黄帝与蚩尤的大战中击败蚩尤,立下大功。《山海经》原文写道:"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正是由于"所居不雨",所以旱魃慢慢演变为凶象的征兆,人们对其带来的旱灾深恶痛绝,便下决心灭掉它。

但旱魃是抓不到了,人们只好找一个替代品,找谁呢?不错。正是女丑之尸。

天上人间那么多选择,为什么偏偏选了大祭司呢?

答案就在于《海外经》之中。

书中记载:"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意思是女丑之尸也穿着青色衣服,但她用袖子遮住了脸面。

人们为向上天表示自己的诚意,便以女丑之尸扮成旱魃的样子,将其焚烧掉,祈望老天爷看到会降雨人间。

人死之后为什么一定要火化?看到这个事件直呼:后怕

就这样,山海经中唯一一位女祭司便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命运。

山海经志怪言怪,各种祭祀传说神乎其神,连鲁迅也评价其为"巫书"。我们现在所能解读到的山海经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在看这种奇书时,更要以历史的眼光欣赏,切不可教条地一味相信或者一味否定,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