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重庆国际村,隐藏了抗日时期最多的大使馆,却鲜少人知

作为重庆人你了解重庆吗?重庆的朝天门、观音桥很多的朋友都知道,当时还有很多有历史底蕴的地方你肯定不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陪都,不仅成为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上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外交中心。随着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的沦陷,不少的外国的驻华使馆,也随着国民政府一起西迁重庆。你知道有哪些驻华使馆旧址吗,现在让我慢慢的给你介绍。

重庆国际村,隐藏了抗日时期最多的大使馆,却鲜少人知

美国大使馆旧址

缓慢的走入渝中区的健康路,犹如回到了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滴滴答答的发电报声,还夹杂着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已经日军飞机飞过的轰鸣声。随着忙碌的人群走过,我们可以看见一座仿巴洛克式砖木结构的建筑,面积32.5米,进深12.73米,通高10.73米,有房屋28间。据渝中区文管所资料显示,1896年12月,美国在重庆开设领事馆,首任领事石密特,馆址设在城内五福宫前。这是美国与重庆关系的开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民政府首都迁往重庆,从此美国就与这座山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重庆国际村,隐藏了抗日时期最多的大使馆,却鲜少人知

1938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詹森率美国驻华大使馆人员迁渝。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派遣深谙远东事务的高思接替詹森担任驻华大使。1944年10月下旬,由于史迪威与蒋介石矛盾加剧,罗斯福决定召回高思,任命赫尔利为驻华大使。1946年美国大使馆返迁南京。


重庆国际村,隐藏了抗日时期最多的大使馆,却鲜少人知

英国大使馆旧址

如果不是坐车从南岸区南山街道经过,可是这座建筑会被很多人遗忘,它周围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如果不走进看,可能它真的被埋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这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平房,坐西朝东,使用土木和石头建造而成的,长25米,宽12米, 通高4.8米, 共5间,呈“一”字形排列,面积为300平方米。而这座建于1940年的房子,并非原来的英国大使馆。

重庆国际村,隐藏了抗日时期最多的大使馆,却鲜少人知

重庆最早的英国驻渝总领事馆在渝中区民生路,是重庆的第一座外国领事馆。到了1900年,英国领事馆迁至七星岗领事巷14号。这座别致的二层小楼,正立面连续的拱形回廊延续了英国在远东殖民地建筑的一贯风格,有着堡垒式的造型,通风庇荫的回廊。从1900年建成,到1939年日机轰炸被迫搬迁至南山,总共使用了近40年,迎接了前后34位英国总领事,成为了重庆近代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领事馆。

重庆国际村,隐藏了抗日时期最多的大使馆,却鲜少人知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重庆成为了整个远东地区的反法西斯战场的指挥中心,也成为了日军的重点轰炸地区,英国大使馆遭遇了日机10多次的反复轰炸,房屋、财物毁损惨重。最后在1941年7月将其迁移到南岸区南山街道,也就是那座中西合璧的不起眼的平房。

苏联大使馆旧址

在重庆市第三人医院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1936年,为仿巴洛克式砖石木结构,外廊、露台、亭阁、拱形窗、罗马柱、石雕、坡屋顶等-切欧式建筑符号都堆砌在这座建筑主体上,气势雄伟可观。这座小洋楼共有四楼,面阔27.5米,进深21.7米,通高25.9米,有房屋56间,总建筑面积2438平方米。楼本是原川军师长曾子唯斥巨资在枇杷山修建的一座公馆,抗战时期,苏联大使馆于1938年1月至1946年5月期间曾在此入住。该楼依山而建,背靠枇杷山,遥对南山秀,西倚佛图雄,东闻两江涛。

重庆国际村,隐藏了抗日时期最多的大使馆,却鲜少人知

而在这座大使馆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与中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条约》。根据这个条约,1938年7月,苏联拨付了5000万美元的贷款。中国利用这些贷款,向苏联以低于市价20%的价格购入大批武器装备,所购武器足以装备20个师,大大缩小了中国军队与日军在装备上的差距。

重庆国际村,隐藏了抗日时期最多的大使馆,却鲜少人知

1939年6月13日,中苏再次签订了1.5亿贷款条约。一年后苏联另外提供5000万美元。截止1941年,苏联提供给中国的援助与贷款总计有3亿美元,是英美两国之和的4.5倍。

重庆国际村,隐藏了抗日时期最多的大使馆,却鲜少人知

在重庆除了有这三个大使馆旧址以为,还有位于鹅岭公园的澳大利亚大使馆旧址和土耳其大使馆旧址,以及丹麦公使馆旧址等。他们都是修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和中国人民一起见证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也成为了重庆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