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医方剂‘’药引子‘’有什么作用?

袁聪


中医方剂“药引子”有什么作用?

我身为一名中西医结合医生,我也来就我的知识和了解简单和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一下“药引子”

“药引子”在中药方剂中主要是引药到病灶或者引药归源的作用。例如牛膝在治疗腰膝酸软的疾病中,牛膝是起到把药物的功力引到下肢的“药引子”的作用。例如头痛经常用的川芎,川芎也是头痛治疗的“药引子”。所以说经常有口诀“脚膝不离牛膝,头痛不离川芎”。还有些药物是引药归经,引药归脏府。如肝经常用“药引子”柴胡,香附,当归。等等。还有很多。就简单介绍到这。

总结一下中药方剂中“药引子”是把药效引入到疾灶和要治疗的部位。



在线共享医生


我朋友小孩拉肚子,吃东西就吐,后来去医院都治不好,治了差不多一个月,没有效果,最后什么都吃不下,喝水都拉,没办法去找中医看,中医开了猴子膏,就是猴子骨头熬成的膏药,然后去找一种树的皮弄成手环带手腕上,最后再找药引子,这药引子不好找,找个两天才找到,就是公木瓜的花,,木瓜分公和母,母的结果,公的只开花但不结果,这花捣烂贴在肚脐眼上,不知道有没有加别的药,我也没问,治了一个礼拜后全好了。所以药引子还是很重要的。


海南月亮最圆


药引子是很多老中医开处方时比较习惯用的使药。它是归经的俗称,也是中医师根据各自病情需要所设定的,与相应中药及中成药配合使用,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其作用有下面几方面:

黄酒图



1、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药力达到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到“向导”的作用。

2、可增强疗效。

3、解毒;顾护、制约矫味。

4、保护胃肠道。

5、起到“催化剂”等辅助作用。

6、药店没有,必须自己到民间寻找采集的品种。

一般常用的药引子举例如下:

姜枣囝


陈棕炭、血余炭、童子尿、人指甲、人中白、鲜竹茹、鲜竹心、鲜竹沥、鲜桑叶、鲜枇杷叶、灶心土、鲜侧柏叶、鲜苦楝皮、灯芯草、鸡蛋壳、凤風衣、百草霜、京墨、挑枝、柳枝、草木灰、白酒、黄酒、米酒、陈醋、冰糖、白糖、红糖、蜂蜜、木炭、杠炭、黄泥浆、活泉水、新汲井水、鲜地龙、鲜青苔、分心木、羊肉、猪蹄、猪脑髓、牛苦胆、猪苦胆、卿鱼、丝瓜络、玉米须、鲜田螺、陈年雪水、鸽蛋、苎麻灰、针砂、老茶树根、万年青叶、绿茶叶、刀豆壳、米糠、淡盐水、米汤、粳米、葱白、生姜等等。由于篇幅有限,不一 一罗列,望谅。

灶心土图



明白了吗?答读者疑难,传岐黄仁术!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的咨询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赞评。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一叶轻舟85


有故事说,兄弟三个分羊,羊七只,老大分一半,老二分剩下的一半,老三分余下的一半,只能分活羊,

故事说,有老人牵一只羊,加入到总数中,于是老大四只,老二两只,老三一只,老人牵走他带来的羊,

这只羊就是药引子,既不可或缺,又似乎没用,但它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平衡,达到了目的,

化学试验中有一个物质,叫催化剂,如二氧化锰(mno2),它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各个不同的领域,名称不同,异曲同工,


黄河之滨215


龙无雲不行,药无引子不效。药有君,臣,佐,使:药引是辅助药,调和协调药的毒性一般方用大枣几梅擘,鲜生姜,竹茹,盘龙草,车前艸,溙潼医院常用丝瓜络(治风湿),鸡🐔冠花(红,白)风仙花(子,花有白花,菊花,霜桑叶,野蜂房,桑树桑树堪,其实归经药。共分享。藥到病除。


汤汤171012563


药引是与中药的“定向定位”作用有关的一个概念。药引,可以理解为药或方剂的“引子”,或理解为具有“引子”作用的药,所以药引又称引药,即具有“引导”作用的中药。药引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处方中的诸药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医学阶梯·药引》言:“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古人用汤,必须置引。”但是在实际处方中,药引也并非必需之物,需不需要药引,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临机取用。

方剂是中医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成原则。使,即指“引导”各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各药的作用。《医学读书记》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也称“引使”,所以也可以简单把药引理解为使药的一种。正确地选用药引送服中成药,不仅能够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而且还兼有调和、保护、制约、矫味之效。

中药配伍有一个“七情”理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就使药来讲,它有调和各药及引导各药直达疾病所在两方面的作用,而单说药引,主要偏向起引导作用,其余也具有增强疗效兼佐助及顾护脾胃兼矫味等作用。

药引的应用是很灵活的,可异方同引,异病同引,更可以一方多引,因此,药引的合理使用还可以扩大中成药的应用范围。由于中成药处方固定不变,在相当程度上难以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如果临床辨证应用时灵活变化药引,即可达到随症加减的目的。药引的分类有:一是病情药引,如发表的姜、葱,调理脾胃的姜、枣,以及活血的酒和补肾的盐水等。二是时令药引,如春季加荆芥、薄荷;夏季加香薷、生姜;秋季加白芍、乌梅;冬季加黄芩、知母等。若从来源来分,引药有日用食品,如:生姜、葱、酒、醋;果蔬,如:大枣、莲藕、瓜蒂、梨汁;有时令药,如:桑叶、淡竹叶、橘叶、芦根;有日用器皿及残品,如:铁落、灶心土、金银器物等。


纯钧LHGR


关于药引子,我一句话给你总结,它一好比如一个打仗大军的响导,也就好比西医说的把向药,药引是决定一付中药对症治疗的关健作用,如牛膝,甘草,大枣,陈皮,健康男童便,稻草,柳树根白皮,生姜,黄酒,白酒,葱白,柴火烧黄泥,升麻,苍耳幼苗,古老铁锈,等等,但是这些药引都是对症,必须加工才行,供参考。


中医心


药引子就是引药先行的意思,比如咸入肾,有的补肾的成药需要用淡盐水送服来增强疗效,比如治疗腰腿萎软的虎潜丸,就用淡盐水送服。比如治疗痰湿的二陈汤用生姜引药先行,生姜本身也有化痰饮的作用。比如导赤散治疗心火旺盛导致的尿痛,用竹叶当药引子,竹叶入心经本身也有利尿,清心火作用,但是叶子类药物质轻,药力可以先行。


艾嘉仁


发挥药物功效(至目标)地(媒介药)为(引)子……即:引经药……是矣!





华继善


药引是以“君臣佐使”为依据,在中医经络学说和中药升降浮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重大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引药入经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二是起增效作用,使主治药物发挥更大的药理作用,以提高疗效;三是制约作用,可以使方剂中某些药物降低或减少毒副作用,调和诸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