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孟达是如何一战斩杀徐晃的?历史上的孟达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茶坊


孟达很有可能是唯一被三国两位顶尖智囊算计的人物,反复无常的孟达能够死在两位顶级牛人的手上,自然也能算的上名将了,而且蜀国在刘备的仁义感召下,向心力那可是很强的,孟达却能让手下这支军队只效忠于他,他说去魏国就跟着去魏国,说去蜀国就跟着去蜀国,这样的人绝对不简单。



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是如何死在孟达手上?

曹操的五子良将是曹魏势力五位将军,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陈寿在撰写魏书时,将他们五人合传,评论他们: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最早是杨奉账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打败后徐晃转投到曹操手下,成为曹操的一名忠实战将,在曹操手下立下了不少功勋,参加了好几次大战役,被曹操赞叹说有西汉名将周亚夫之风。


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庞德被杀,威震华夏,关羽乘胜围攻樊城,曹操一度想要迁都,司马懿劝谏曹操并献计利用孙刘矛盾,派人联系孙权,孙权因为荆州一事耿耿于怀,马上同意派兵偷袭关羽,曹操又派徐晃救援樊城,徐晃以声东击西之计,扬言要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击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带了五千步骑出战,因为两个是同乡,关羽就和徐晃聊起了家常,没想到徐晃突然下令部下出击,两军混战下,关羽被徐晃击败,退走营寨时,被徐晃趁乱攻入,关羽只好撤围退走,樊城之围得解。

徐晃被孟达所杀,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驻守上雍的孟达想要回归蜀国,响应诸葛亮北伐,徐晃跟着司马懿去讨伐孟达,这次名将徐晃死的却是有点亏,徐晃到了之后,骑着马去叫阵,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徐晃就扯开嗓子喊:“反贼孟达,早早受降。”孟达却张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徐晃的额头,被手下士兵救回营里,当晚就死了,一代名将死得有点冤啊。


不过徐晃被孟达所杀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历史上的徐晃是在公元227年就病死了,诸葛亮北伐则是在228年春开始,所以说孟达杀徐晃是罗贯中老先生安排的。

历史上孟达结局如何?

历史上的孟达结局跟三国演义倒是差不多,是被司马懿赚了,孟达本来是刘璋的人,后来投靠了刘备,蜀平后为宜都太守。

关羽被围樊城时,曾要求刘封、孟达派兵援助,遭到他们两个拒绝,致使关羽战败,孟达因此害怕被刘备治罪,就带着部曲四千余家投降了曹魏。


孟达投降曹魏后,得到曹丕的重用,曹丕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让孟达当了新城太守,委以重任。等到曹睿继位后,孟达尝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滋味,感到压力非常大,就琢磨着回归蜀汉,诸葛亮觉得这小子靠不住,如此反复无常的人回来了是个麻烦,可不让回来又说不过去,很有可能就把消息透露出去了。

这消息被司马懿得知,按说孟达反的话也应该是西线最高长官曹真负责,司马懿为了要抢功劳,不通知曹真也不上奏魏明帝曹睿,擅自发兵,长途奔袭,为了防止孟达反的太快,被曹真占了先手,司马懿就写了封信忽悠孟达:

“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之耳。”

意思就是现在有人说将军你要回蜀国,这么大的事如果是真的,消息怎么可能会走漏这么快,这一定是诸葛亮的奸计。


孟达得信大喜,再加上司马懿驻扎的地方离新城有一千二百里,如果算上要上报天子再来讨伐他来回路程,至少要三十天时间,孟达就放缓了反叛的时间,没料到司马懿先斩后奏,又日夜兼程赶路,八天时间就到了,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司马懿花了十六天时间攻城,孟达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破城后杀了孟达,将孟达的首级送到了京师。

孟达能够死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三国顶级牛人的手上,也算是牛人了。


历史红尘



答:孟达不是名将,徐晃才是。

徐晃和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在《三国志》里面合为一传,并有评论:“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因此,人们称这五人为“五子良将”。

另外,蜀汉集团中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三国志》里面也合为一传,是为“蜀汉五虎将”,与之遥相对应。

平心而论,“蜀汉五虎将”的武勇有余,但用兵谋略却是略逊于“五子良将”。

小说《三国演义》的人物设定、情节安排,也基本在这一原则上铺开。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三国演义世界”里武力指数最高的七人,除了吕布和典韦,剩下的五人全是“蜀汉五虎将”。

张辽、张郃和徐晃排到了十三、十四和十五,乐进和于禁不入二十四名将中。至于孟达,属于首鼠两端的小人物一个,不值一哂。

读《三国演义》,读到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徐晃亲到阵前搦战,关公刚刚做完刮骨疗伤手术,关平要代父出战。关公认为徐晃是一代名将,生怕孩儿有失,不敢轻慢,披挂提刀上马,奋然而出。魏军上上下下以为关公中毒箭,其命已休,斗然见战神现身,无不惊惧。关公勒马问:“徐公明安在?”徐晃心神不宁,出马欠身,大讲好话,说什么“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

这段描写,读来让人黯然神伤。

关公因臂伤不能阵斩徐晃,此后败走麦城,身死小人之手,惜哉!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骨子里是“尊刘抑曹”的,想必是痛惜关公之死,于是又设计了一段徐晃之死以来补偿。

他在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写:228年春,诸葛亮首次北伐,旗开得胜,连战连捷。昔日降魏的蜀臣孟达闻风心动,想归蜀汉,派人前往与诸葛亮联络。事情走漏了风声,司马懿引军前来讨伐。徐晃来得最快,到了城池下,仰面大呼:“反贼孟达,早早受降。”孟达觑得真切,张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徐晃的额头。徐晃虽被手下士兵救回营里,但箭伤过重,当晚就挂了。

不过,徐晃其实是在公元227年病死的,善终。

罗贯中这样写,等于是替蜀汉集团出一口恶气。

至于孟达的结局,无论是历史还是《三国演义》的所写,都是差不多,被司马懿擒杀了。


覃仕勇说史


首先,孟达算不上名将,被杀的徐晃才是名将。

孟达出名原因,是因为他频繁跳槽!先投刘璋,后投刘备,再投曹魏,又企图归刘,由于计划败露被杀!

徐晃、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无论带兵打仗,还是单打独斗,都是实至名归的名将。

要说孟达杀徐晃,十个孟达捆在一起也敌不过一个徐晃,领兵作战,徐晃更能叫孟达全军覆没。

孟达因荆州之事被刘备责怪,投了曹魏。刘封率军来讨,孟达出战,三回合内败逃。

《三国演义》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操怒,命徐晃出马来战,刘封出迎。交战之时,玄德先走入阵。封敌晃不住,拨马便走。

很明显孟达跟徐晃的差距!

再来看首三国武将打油诗。诗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夏侯惇,夏侯渊),二张(张辽,张郃)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文鸯与姜维。

徐晃武力排在第十五位,没看到孟达的影子!

徐晃被孟达射杀,是罗先生安排在《三国演义》中的情节。

孟达受诸葛亮引诱,欲回归蜀汉,不料计划被司马懿得知。派右将军徐晃围剿,徐晃杀到新城的城门边被孟达放冷箭射中头部,当晚身死。


孟达被司马懿围城六十多天后,孟达外甥部将邓贤打开城门,司马懿破城,被申耽所杀。

正史中徐晃是病死的。


先生说故事


孟达字子度(演义为子庆),和法正是扶风郡郿县老乡。建安初年,两人为躲避战乱和饥荒进入益州,成为刘璋的部下。

孟达此人能文能武,为人机敏,善于治军。不过他和法正并不属于刘璋嫡系东州集团,所以未能受到重用。赤壁之战后张鲁进攻益州,刘璋听从张松、法正之言邀请刘备入川对抗张鲁。

孟达和法正奉刘璋之命各带两千人前往益州边境迎接刘备,没想到直接投降了刘备。法正随刘备入川,而孟达率本部兵马屯留江陵。益州平定后,孟达被刘备任命为宜都太守。

219年刘备攻取汉中后,孟达奉命从秭归北上进兵上庸,与从汉中方向来的刘封汇合,一举拿下上庸、房陵等地,使刘备的地盘达到极盛。不过刘备并不放心孟达。一方面让孟达受刘封节制,另一方面让孟达将家属宗族送往成都作为人质。

219年末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多次让刘封孟达派兵协助。孟达以上庸偏远,刚刚归附之名说服刘封拒绝了关羽的请求,最终关羽失败,荆州丢失,刘备深为记恨。因此刘封和孟达产生了矛盾,孟达一怒之下率部投降曹操。

降曹后,孟达和夏侯尚、徐晃合兵一处进攻上庸,并做书劝降刘封。遭到拒绝后,击败刘封,拿下了上庸等地。曹丕称帝后,合上庸、房陵、西城为新城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率本部兵马留守。

可见孟达之所以能多次反叛君主,是因为他手下始终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他实际上是一支半独立的军阀。

虽然孟达背叛刘备,但他却和诸葛亮一直有书信来往。曹叡时期,与孟达交好的夏侯尚等人相继去世,孟达很不自安。此时诸葛亮诱降孟达,希望他能弃暗投明,孟达应允。

但其计划遭到泄露,司马懿得知后写信安抚。孟达以为司马懿最快30日才能到达上庸,所以戒备较为松懈,但没想到司马懿8天就来了,这打乱了孟达的计划。

最终孟达被围城半月之久,军心涣散。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孟达兵败被杀。

那么徐晃是被孟达所杀么?

徐晃被孟达所杀是演义虚构的。在演义中,徐晃随司马懿前来进攻孟达,徐晃在攻城时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而亡。

在历史中,徐晃在孟达反叛的前一年就因病去世了,他的死和孟达没有任何关系。


石头说历史


徐晃确实是一代名将,然孟达则不可谓之为名将。 孟达,字子度(庆),本为益州刘璋部将,刘备入川后孟达归降刘备,曹刘汉中大战后,刘备遣孟达与刘封攻取上庸三郡,二人不负所望收得三郡,经此一役,孟达也逐渐打出了名声。然关羽兵败被杀后,孟达因担心不救关羽之过恐遭刘备责罚,加之与上庸主将刘封不和,最终率部归降曹魏。 话说孟达降魏后与徐晃同为魏臣,那么孟达斩杀徐晃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历史上孟达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为何说孟达不配称之为名将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孟达箭杀徐晃

其实孟达箭杀徐晃一事实乃演义之言,这件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时诸葛亮首次出师北伐,一路连战连捷,昔日降魏的蜀臣孟达闻讯于是萌生了再归蜀汉之意,于是遣心腹之人前往诸葛亮处传达其归蜀之心,然不料这件事还是暴露了。曹魏名将司马懿闻之,一面安抚孟达,一面急速行军赶往孟达驻地新城。时孟达大意轻敌,认为司马懿大军不会那么快到来,自己举事定然成功,然正在高兴之余,忽闻哨兵传报,有一路军马杀奔而来。孟达大惊,连忙登上城楼查看,原来是大将徐晃领着先锋部队已经来到了新城城下了。 时徐晃迎上前去欲劝降孟达,大喊:“孟达反贼,早早受降”,孟达一听,气急败坏,急忙开弓朝徐晃射去,没想到这一箭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徐晃的额头,后徐晃回营后,因箭伤过重,当晚去世。



历史上徐晃和孟达的结局

不过正史上的徐晃并非被孟达一箭射死的,历史上的孟达于公元227年病逝,而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春,孟达也是在这年因欲降蜀而被诛杀的,所以徐晃在孟达造反前就已经死了,故不可能被孟达所杀。 那么诛杀孟达的人是谁呢?这个和演义中所写的一样,孟达确实是死于司马懿之手,不过司马懿到没有对孟达赶尽杀绝,孟达留有一子孟兴。

孟达不配谓之名将

历史上的孟达本为刘璋部将,后降刘备,再而降魏。孟达在魏时,魏主曹丕对他还是非常器重的,时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并任孟达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重任。然孟达依然改变不了他的小人之心,在诸葛北伐之际,再生叛主之意,实乃反复小人也。 孟达刚降曹魏时,时曹魏名臣刘晔便早有言: “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 后来孟达反叛也证明了刘晔当年所言不虚!孟达实为势利之人也,纵有战功,然实不可谓之名将。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却说司马懿在宛城闲住,闻知魏兵累败于蜀,乃仰天长叹。未己,忽报天使持节至,宣懿官复骠骑大将军原职,加封平西都督,就起诸路人马,前赴长安,迎战蜀军。懿听诏毕,遂调集宛城诸路军马。忽又报金城太守申仪遣家人送来新城太守孟达欲反魏机密事。

司马懿听毕,以手加额曰:孟达一反,两京休矣!诸葛亮兵在祁山,杀得内外人皆胆寒;吾先擒孟达,诸葛亮定然心寒。自退兵也。即传令教人马起程,一日要行二日之路。

行了二日,山坡下转出一军,乃是右将军许晃。晃下马见懿,说:天子驾到长安,亲拒蜀兵,今都督何往?懿低声曰:今孟达造反,吾去擒之耳。晃曰:某愿为先锋。懿大喜,合兵一处。星夜摧军前行。

再说孟达在新城,约下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克日举事。仪、耽详许之。达暗喜曰:吾大事成矣!忽报:城外尘土冲天,不知何处兵来。达登城视之,只见一彪军,打着“右将军徐晃”旗号,飞奔城下。达大惊,急扯吊桥。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晃头额,魏将救去。

徐晃被孟达射中头额,众军救到寨中,取了箭头,令医调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史记二字:病笃。

孟达本字子敬。因避刘备叔父刘敬名讳,改字子度。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刘备,留屯江陵。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达攻房陵,房陵太守为达兵所害。达将攻上庸,备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刘封下统达军。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乃领太守如故,耽弟申仪为西城太守。

自关羽围襄、樊,刘封、孟达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封、达忿争不和。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辞表刘备,率所领降魏。申耽、申仪亦降魏。曹丕喜欢孟达之姿才容观,以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并房陵、上庸、西城为新都郡,以孟达领新城太守。

至太和中,申仪与孟达不和,数次上言达有贰心于蜀,及达反,仪绝蜀道,使蜀救不到。达遂死。


雾都湿气


《三国志·徐晃传》当中,徐晃在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睿继位)寿终正寝,和孟达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是在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演义中的徐晃是被孟达一箭射死的,这跟尊刘攘曹有一定的关系。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从主观上看,孟达三次易主不能算是名将吧,孟达徐晃位居五子良将一生跟随曹氏三代,和张辽一样都是当之无愧的当世名将。我们先史料当中简单的了解一下这个孟达的生平。叛刘璋投刘备,和刘封一起驻守上庸

孟达,字子度(别的说法有子敬、子庆都不重要,知道他叫孟达就行了),和法正是一个郡的同乡,在建安初年因为天下大乱两人一起前往蜀地投靠了刘璋,在刘璋那里多次更换官职,总是不怎么得意,刘备来到蜀地后就和法正一起投靠了刘备,先是镇守了江陵后来做了宜都太守。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夺取汉中的时候命令孟达夺取房陵,之后孟达又夺取了上庸,刘备担心他一个人应付不过来,就派刘封去协助他一起驻守上庸、房陵。从这一点上看,孟达真的不能算是有能力的人,刘备看人是比较准的,孟达守两个城刘备都不放心,跟名将实在是无缘。

不听关羽调令,畏罪叛刘投曹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对于孟达叛变投降曹魏,在演义上的描述是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寻求刘封孟达的援军,孟达在当中挑拨刘封不出兵救援,导致关羽在临沮被擒杀,孟达畏罪而叛逃曹魏。在正史《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当中的记载是,关羽在攻打襄樊的时候,胜利在望的时候让刘封孟达来相助,结果两人以防区人心不稳为理由决绝了,战事急剧转变关羽兵败被杀。刘备非常的嫉恨他们二人,本来孟达就害怕被治罪,在加上刘封常常看不起他欺负他,刘封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孟达就修书一封给刘备,率领着自己的四千兵马投降了曹魏。

备受曹丕恩宠,拜新城太守,守封疆大任

孟达虽然不能算是名将,但是一到了曹魏的阵营就马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人生几乎是到达了巅峰。特别是曹丕继位之后,让善于看相的人为孟达看相,说孟达是将相之才,曹丕就特备的器重他,封他为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有一次曹丕坐车外出遇到孟达,就拉着孟达的手,抚摸着孟达的背(这是一个很亲密暧昧的动作,基本上亮瞎了我的双眼)开玩笑说,你不是刘备派来的刺客吧。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让孟达守卫魏国的西南,封他为新城太守。众大臣上书曹丕认为对孟达的封赏太高了,不适合对他委以重任,曹丕就说自己可以担保孟达没事,曹丕是非常的信任孟达。

孟达曾和徐晃一起攻打过刘封,在魏国的地位不稳定

孟达投降曹魏之后,曾经和夏侯尚、徐晃一起攻打过刘封,劝刘封投降,刘封不投降又遭到部下的叛变,刘封兵败之后逃回成都,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赐死了刘封。孟达在曹魏集团中,有好朋友也有鄙视他的人,孟达和桓阶、夏侯尚的交情很深,但是和刘晔、司马懿之类的重臣好像是不太和睦,谋士刘晔对孟达的评价很低,据《三国志·魏书》记载:

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曹丕死挚友亡心神不定,再次变节最终殒命

曹丕死后,孟达的挚友桓阶、夏侯尚也早已去世,他在曹魏集团基本上是孤家寡人了,加上他和申仪不和,曹睿刚刚继位,孟达自己慌了起来。同年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就给孟达写信引诱孟达反水,又把计划泄露给了申仪,申仪就向司马懿举报了孟达。司马懿让人宣孟达入朝觐见,孟达一害怕就造反了。司马懿知道情况以后,一边给写信安抚孟达一边连夜兼程奔赴新城,孟达自以为繁琐的命令系统会让自己能有充裕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司马懿八天就赶到了城下,完全打乱了孟达的作战部署。司马懿围城有半个月后,孟达的部将李辅、外甥邓贤开城投降,司马懿破城后就斩杀了孟达,把首级送到了京师。孟达有个儿子,后来一直当官,没有受到诛连。

据史料记载,司马懿攻打孟达的时候,没有徐晃的参与,孟达也没有出城迎战,孟达一箭射杀徐晃,是演义的内容。《晋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记载的是司马懿攻破孟达的具体内容:

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

演义当中的孟达是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和正史的出入比较大,可能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希望孟达和徐晃都是战死沙场吧。

综上所述:演义的内容和正史不符,正史当中徐晃是寿终正寝,没有死于战场,孟达深受厚恩,不断的变节,对于他最后的结局,笔者只能表示:呵呵!!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都看到这里了就顺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呗,谢谢。


蔡公子讲历史


正史中,徐晃是病死的,而在《三国演义》中,徐晃却是被孟达一箭射死的。

徐晃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威不可当,战绩辉煌,其实力不亚于关羽和张飞。关羽最后一战,就是败于徐晃之手,双方打了八十回合,最后关羽力怯败退。


关羽一生叱咤沙场,斩颜良,诛文丑,擒庞德,堪称猛将“终结者”。他与敌将一对一交战,从未失手过,最差的战绩也要打个平手。然而此次,却败于徐晃之手,一世威名毁于徐晃。

由此可见,徐晃的能耐根本不是孟达之流可比的!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如此英雄的徐晃居然死于孟达之手,只怕是作者故意为之的吧!罗贯中可怜关羽败于徐晃之手,为了给关羽挽回一点点颜面,所以才故意让徐晃死于小人之手。

《三国演义》记载:

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头。

徐晃大喊了一声,就被孟达一箭射中了额头,然后医治无效死亡。而在《三国志》中,徐晃是因病而死的,死时五十九岁。



孟达是什么样的人?他的结局如何呢?

孟达最早投靠的是刘璋,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当初和他一起而来的还有法正。

后来,刘璋听说曹操要攻打汉中张鲁,而张鲁如果被灭了,下一个惨遭厄运的就会是他,于是刘璋四处寻找支援,找来找去,找来了同宗的刘备。

刘璋本来巴望着刘备念在同宗之情的份上,尽心辅佐于他,哪知道刘备是只披着羊皮的饿狼,逮到谁就会咬谁!


刘璋派法正和孟达一同去迎接刘备,结果二人很快就“投敌叛变”了,与刘备里应外合,最终夺取了老领导的地盘。

孟达因“卖主”有功,被封为益都太守,法正被封为蜀郡太守,这俩叛徒从此飞黄腾达了!

后来,关羽被围困于樊城,派人到孟达和刘封之处求救兵,哪知道二人均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由,一兵未发。

结果,关羽惨败遭戮。

刘封不去救关羽,是因当初刘备收他为义子之时,关羽曾经表达过反对的意见,刘封一直耿耿于怀;而孟达不去救关羽,估计是想保存实力,别有图谋。


关羽一死,刘封和孟达都害怕了,都担心刘备治他们见死不救之罪。然而,刘封觉得自己虽然有错,但毕竟是刘备的义子,怎么着也不至于被杀头吧!事实证明他想错了!

而孟达知道刘备绝不会饶了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给刘备写了封辞职信,信中说“老子不干了,后会无期”,转而就投靠了曹魏。

孟达刚一投靠曹魏,就转过头来,与徐晃合伙围攻刘封,后来一连攻占了上庸、房陵、西城三个郡,曹丕将三郡合并为新城郡,并让孟达当新城太守。

孟达终于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期。

然而,好景不长,曹丕死后,司马懿大权独揽,司马懿早就看孟达不顺眼了,于是处处设防,处处牵制,孟达过得很不自在。



狡猾的诸葛亮察觉出了司马懿和孟达之间的矛盾,于是暗中与孟达书信往来,劝孟达“回心转意”:来到蜀汉这边吧,好处大大地有,保管让你做三把手,刘禅第一,我第二,你孟达老三。

孟达终于又心动了!

但没想到,司马懿早就察觉出孟达和诸葛亮的勾当,抢先一步,截断了孟达逃往蜀汉的去路,孟达成了瓮中之鳖。

孟达最终被司马懿杀掉了!这就是孟达的一生!

其实,就算孟达侥幸逃到了蜀汉,也一样难逃厄运,因为孟达曾经杀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这个人名叫蒯祺,他是荆州名士,更关键的是,他是诸葛亮的姐夫。

诸葛亮连刘封都不能相容,更何况有杀姐夫之仇的孟达呢!


一半秋色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曹操五虎将之一徐晃是被孟达所杀,而且是被孟达一箭正中额头。


且看《三国演义》孟达箭杀徐晃

西蜀军师诸葛亮首次出师北伐,一路上那个是一路高歌,气势如虹,连战连捷。这时候降魏的蜀臣孟达听闻这一消息:诸葛亮也太厉害了,魏国迟早会失败啊,于是又想回自己的老家,典型的墙头草啊。

不幸的是申仪将孟达计划泄漏,姜还是老的辣,司马懿写信安抚孟达,实则暗中遣军进讨。孟达以为司马懿大军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达,没想到八日内,徐晃领着先锋部队行军一千二百里,已经来到了新城城下了,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

孟达登城视之,只见一彪军,打着“右将军徐晃”旗号,飞奔城下。孟达大吃一惊,急扯起吊桥。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孟达那个气愤啊,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徐晃回营后,因箭伤过重,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

再看历史上徐晃和孟达的结局

孟达,字子度,最先是刘璋属下,后刘璋被刘备打败,就降了刘备。后来关羽被围樊城、襄阳时,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此后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事败而死,是被司马懿所杀。

徐晃,字公明,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也就是说孟达是死于司马懿之手,而徐晃是病逝的。

古人对孟达评价

孟达其实是一个小人,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

孟达最先是刘璋属下,后刘璋被刘备打败,就降了刘备。后来关羽被围樊城、襄阳时,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此后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事败而死,是被司马懿所杀。

再来看看古人的历史评价。

刘晔:“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费诗:“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

不知罗贯中为何杜撰孟达箭杀徐晃这一情节。

大家有不同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芳姐论三国


孟达这个人能力在三国时期只能说一般,但是个非常有存在感,并死在三国最有名气的两个人手上,他们是诸葛亮和司马懿。

先介绍下孟达,孟达原本是在益州刘璋手下,刘备接管益州后,孟达就追随了刘备。在关羽攻打樊城,陆逊偷袭荆州时,没有及时去营救,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他知道关羽的死对于刘备意味着什么,求饶无望,索性就投了曹魏。当时是曹丕掌权,收到了重用。

就在刘备死了,曹丕也死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曹魏换了皇帝, 没有曹丕的信任,孟达的日子没有之前好过了,再看蜀汉这边刘备也不在了,之前的恩怨也消了,孟达就想再回到老东家的怀抱。

在蜀汉政权里,刘璋的旧部势力和刘备的荆州势力一直再做政治斗争,刘备在托孤的时候为了稳定蜀国的内政,指派了两位顾命大臣,一个是诸葛亮,还有一个是李严,诸葛亮是荆州势力一边的,李严是刘璋旧部势力一边的,刚才我们也说到孟达也是刘璋旧部,和李严是一边的。

好的我们现在来看下孟达之死的过程:

孟达知道诸葛亮北伐,就联系上诸葛亮,表示出投降蜀汉,并配合北伐行动。诸葛亮大喜过望,写信回复表示欢迎,同时也把李严调到自己身边,让他也给孟达写信让孟达放心来降,李严和孟达是老相识也是一个政治势力的。李严也积极配合诸葛亮的安排,毕竟召回一个自己人的势力来对付诸葛亮,李严何乐而不为。没想到诸葛亮又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给了魏国,司马懿高度重视,马上出兵围攻孟达,结果孟达被围攻阵亡。

很多史评和演绎上评价诸葛亮不救孟达是觉得他和魏延一样反复无常,所以见死不救。

其实是诸葛亮利用这个事情铲除异己,把李严调动到自己身边便于控制,本来李严不听诸葛亮的调遣,听说要招降孟达,也就放松警惕,毕竟是件利己的好事,结果诸葛亮一箭双雕,孟达也死在司马懿手。



我是唐不三不四藏,为学日益,关注我每天分享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