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寂寞的散文世界,只有扛得住煎熬,才能沉下心来写作

与小说创作相比,散文创作实在是不景气。自八十年代起,小说创作的成绩斐然,佳作频出,国际上获奖无数。但凡谈论起新时期的文学,几乎所有人都一边倒地偏向于小说,很难想起还有另一种文体——散文的存在。

就拿国家重点文学奖来说,小说奖就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另有郁达夫小说奖等等,而为散文所设的奖却是少得可怜。没错,相对来说,小说作者是争气的,是有出息的,在勇于探索和大胆实践方面,确实做出了令人眼红的成绩,而散文作者相比之下却显得有些死气沉沉。再加上在一般读者和文学圈子本身内的潜意识中存在着一种“小说高于散文”的价值观,就更使得散文郁郁寡合,日渐萧条了。

散文的黄金时代似乎是“五四”时期,那时的美文大家,群星闪耀,周作人、徐志摩、梁遇春、朱自清、冰心、许地山、郁达夫、庐隐、老舍……昔时风景,忆旧怀人,浮生独语,岁月沉思,字里行间皆有人生,说不尽的情趣与意蕴。自八十年代始,创作者们都重小说轻散文,以小说创作为正事,而对于散文,则是闲时练笔之作,并不倚重。

面对寂寞的散文世界,只有扛得住煎熬,才能沉下心来写作

对于我们出生于六十年代,侧重于散文创作的作者来说,可以说,正是在散文有些难堪和不景气的情势下,“不识相”地插足而入。三十余年来,我时常在想,选择写散文,可能是一个浪漫的,但却不是很明智的选择。自从我鬼使神差地爱上散文之后,这些年就没少过挫折与失败、痛苦与彷徨,眼瞅着一起写作的那些朋友都渐渐有了名气,获得了利益,可怜我这二亩散文园却是一如既往地荒芜。如此门庭冷落,不禁有些悲凄。

确实,在很多人的眼中,散文不过是小说的一个穷亲戚。当我无望地爱上散文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这辈子恐怕是要与寂寞为伍了。因为一篇散文作品很难形成小说那样的轰动。文学本来就是一种寂寞着的事业。既然我选择了散文,只要能在创作中找到自我的归宿和满足,找到自身的价值,寂寞一点又何妨呢?

散文比起其他的文学样式来最不讲究技巧,它不需要小说通常所具有的情节和结构、戏剧通常所具有的场景和冲突、诗歌通常所具有的节奏和韵律。如此说来,散文确实没有多少复杂的技巧需要掌握,可以无拘无束,任你自由挥洒,直抒胸臆。这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容易做到的,其实却又相当困难,困难就在于它缺少可以遵循的规矩,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你自出机杼。如果缺乏更大的独创性,更多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真成了无所凭籍,寸步难行。

面对寂寞的散文世界,只有扛得住煎熬,才能沉下心来写作

罗丹认为“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巴金也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这种情况在近代世界的短篇小说创作中表现的相当明显。许多作家都致力于突破严格的情节突破比较客观性的描绘,而更接近于“散文化”,以便更为通畅的表现出内心的激情,这样的发展趋势应该启发我们,在撰写最善于表现出内心激情的散文时,自然是更应该尽情做到,不要雕琢和造作。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散文实在是一个众说纷纭似乎永远纠缠不清的问题。这不怨其它,只因为散文包括的品种的确太多太杂。“散文”一词,自古就有。不过当时并不是一种文体,而是泛指除韵文、骈文之外的所有散体文章,这个广义散文的概念,一直用了两千多年。如果说杂文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那么散文则应该“草木虫鱼皆含学问”。

散文需要湛醇的情绪,需要超越的智慧,能不能使沙砾闪光,看得就是创作者的功力了。实话实说,我倒是非常享受独自出门旅行的,我把它看成是一种对毅力、耐力以及经受寂寞和艰苦考验的极好的机会。一次大西北之行,就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尽管此行遭了大罪,又因为在大沙漠中的两次大病,差一点就魂归故里,但是大西北最终并没有辜负我,它给了我一次自我锻炼的好机会,使我在吃了无数的苦头之后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和成熟了,我的最后一点娇气终于被塔克拉玛干的大风沙毫不留情地一扫而光。

面对寂寞的散文世界,只有扛得住煎熬,才能沉下心来写作

这些年来,我像一个不折不扣的“跑单帮”的一样,差不多有一半时间都在漂泊,都在路上。从茫茫丛林到漫漫沙漠,从白山黑水到椰林海滩,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以散文为己任,已经决定终生嫁给了散文,那么也就只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腿不勤快,胸无万壑,又能指望什么讨营生,靠什么运神思呢?

尽管已经出了不少集子,印成了书,然而总是不被文坛重视的,名字在一些场合也总是被有意或无意的漏掉和抹去。起初难免会有些愤怒,时间久了也就淡然了。

对于真正的美文、真正的艺术追求来说,孤独和落寂是难免的。只有扛得住寂寞的煎熬,才有可能真正沉下心来读书写作。我相信,凡是有志于散文创作的朋友,身上都会散发出一种孤独感的,身上都具有一种坚韧不拔和甘于淡泊的孤单精神的。

既然文学之树是由众多分枝组成的,既然文坛是由多元文学题材构成的,那么也就永远会有散文的一席之地。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散文作者来说,努力也就有意义了,所经受的孤独和寂寞也就有了价值。只是在寂寞的追求和奋斗中,在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探索中,内心常怀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人们对散文创作多一些理解,多一份支持。

其实,也不敢奢望与小说作者平分秋色,不敢跟他们争宠,但是也是真诚地期盼文学界和能在热切关注小说作者们的同时,也能对我们这些散文作者投以鼓励的一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