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生根开花的饮食文化

西连成都,南接内江的遂宁,位于涪江中游,在历史上,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东川巨邑”之称。


四川遂宁生根开花的饮食文化


“遂宁”作为地名,始于东晋。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而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当时,各国统治者之间连年混战,成汉国统治者内部也为争权夺位斗争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大败李雄遗部李势,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


当桓温凯旋而归,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端,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油然而生,因而在这里设遂宁郡,取遂宁兹土为名。表示“平息战乱,达到安宁”的意思。从此,川中丘陵中的这片红土地,便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遂宁”。


四川遂宁生根开花的饮食文化


遂宁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中国书法之乡”—蓬溪,这是一个拥有1600多年建置历史的巴蜀区域文化交汇地,还有东禅镇唢呐、龙灯舞、打围鼓、耍旱龙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另外,作为有悠久历史的遂宁,自然是少不了独特的饮食文化的。


蓬溪熨斗糕

遂宁特产蓬溪熨斗糕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始于民国十六年(公元1926年),由蓬溪县人夏其宣仿照甜熨斗糕,经过改加配方,精心制作而成。外壳色黄偏棕红,外酥内嫩;另一说熨斗糕自明代传承至今,字号繁多,远近闻名,“文中熨斗糕”为其中一种。期品状若帽子,主料为米,辅以豆鼓、鲜猪肉、鸡蛋、香葱、豆芽等,现烤现卖,具有“烫、香、脆、嫩”的特点。


四川遂宁生根开花的饮食文化


射洪县香酥鸭

逢年过节,射洪县香酥鸭都会是洪城人席间不可缺少的一道主菜。射洪香酥鸭,外表焦黄,十分酥脆,入嘴即化。鸭皮自然是其中精华,香,嫩,微带韧性,回味无穷,全在一个韧字上了。鸭肉成丝,轻轻一咬,可以撕开来,有别于其它烤鸭的油性十足,反而以香酥取胜。


猪油泡粑

猪油泡粑是荣昌-荣隆民间的传统风味小吃,主要是由大米、黄豆、生米饭掺白糖、鸡蛋、猪油组成,质疏而嫩,味甘而软绵,色泽白黄,松泡发亮,入口化渣。


四川遂宁生根开花的饮食文化


蓬溪姜糕

蓬溪姜糕由清道光年间兼通岐黄养生及烹饪之术的川中糕点名师江正品创制,传承至今已历150多年。蓬溪姜糕是以其独特的配方生姜汁、蜂蜜、芝麻油、糯米、泉水制作而成,吃起来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


船山豆腐皮

船山豆腐皮,从唐代开始,流传至今,它主要有两种口味:五香味色泽金黄,小磨麻油香气浓郁;麻辣味色泽红亮,麻辣爽口,回味悠长。


四川遂宁生根开花的饮食文化


芥菜春卷

芥菜春卷是一种极富遂宁特色的名小吃,口味独特,芥茉味刺鼻,香浓无比,吃法与常不同,不用长流,但却香鲜无比,回味修碗筷盘碟,用手直抓入口。初尝者往往吃得泪涕长。


“唐糍粑”

“唐糍粑”,据传源于唐代,属宫中贡品。该小吃精选蓬溪特产吉星贡糯米为主料,沿用泡、蒸、舂等传统工艺制成绵软柔实的米粑,再辅以红糖、白糖、芝麻、黄豆、黄生等粉料,具有“金银满堂,回味悠长”的特点,补中益气,老少咸宜。


四川遂宁生根开花的饮食文化


遂宁人注重自然生态,不仅在美食领域,酒文化上同样有所体现。众所周知,“酒”带给人除了感官上的舒愉以外,还有超越于感官之外的自由。不仅在中国,西方的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也提出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那是非理性的、狂热的、过度的、不稳定情绪的代名词。


遂宁是闻名遐迩的四川舍得酒业所在地,酒厂位于遂宁市射洪县沱牌镇,地处北纬30.9°——世界最佳酿酒核心。当然,与其说是酒厂,不如说它是一个花园。


四川遂宁生根开花的饮食文化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酒厂“不务正业”地提出来要搞生态,建生态制取中心,开始摆弄起了花花草草:将以前所有的树和草全部剔除掉,选择性地种植了香樟、银杏、楠木,当时酒厂的选择承受着内外部的压力和质疑。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同时也印证了这样一个持续发展的理念:酿酒,有时并不是人在酿酒,而是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人只是给它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酿酒环境罢了。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