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防疫二金方——“隔離”“戴口罩”


看到社區印發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宣傳單

”和微信朋友圈轉發的“小知識”,頓感老祖先防控流行性傳染病的“隔離”“戴口罩”“管理個人衛生”等方法科學又奇妙。

古人防疫二金方——“隔離”“戴口罩”


歷史典籍中,有關流行病的記載比比皆是,皆稱為“”“疾疫”“”等,一般統稱為“”。


史上流行性傳染病最早發生在東周。先秦典籍《春秋公羊傳·莊公卷八》載:"魯莊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夏天,齊國發生大災。大災者何?大痔也。"就是全國性流行的傳染病。此後,關於疾疫的記載不斷增多。


古人防疫二金方——“隔離”“戴口罩”

據鄧拓在《中國救荒史》中不完全統計,從周代到清朝共發生疫災238次,疫情最嚴重、死亡人數最多的是發生於金朝開興元年(1232年)的“汴京大疫”,50天時間,“諸門出死者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不在其數”。

古人防疫二金方——“隔離”“戴口罩”

面對流行性傳染病,古人怎樣防控?


商周時期奉行的“先鬼後禮”制度一直影響到秦漢初期。西晉史學家司馬彪《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曰:“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祖先們認識流行性傳染病的能力不斷提升,防疫措施逐漸科學化。

古人防疫二金方——“隔離”“戴口罩”


成書於西漢時期的《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就認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接著提出防止傳染需要“避其毒氣”,即避免與患者接觸。


於是,嚴格的“隔離觀察治療”應運而生。《漢書·平帝記》載:“元始二年(公元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就是說,西漢末王莽掌權時就創建了中國史上最早的傳染病隔離醫院。

古人防疫二金方——“隔離”“戴口罩”


魏晉南北朝,防控流行性傳染病的“隔離”成為制度,宋至清,阻止疫情傳播的“隔離”措施更加“冷酷”,即便父子也不能接觸。


清代著名學者俞正燮史料筆記《癸巳存稿》載,為防止天花傳播危及皇室,清初設有“查痘章京” 一職,查得天花病人即“令其遷出四、五十里以外”。


順治皇帝患天花而死,為確保年幼的康熙不被感染,太皇太后命保姆護視康熙於紫禁城外,不得進宮探望父皇…

古人防疫二金方——“隔離”“戴口罩”

除採取隔離措施外,古人也加強個人衛生管理。


唐代《千金要方》有“常習不唾地”之說,李時珍《本草綱目》有“天行疫瘟,取初病人衣服,於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之方,說明古人注重保持不隨地吐痰和消毒防控等良好習慣。

古人防疫二金方——“隔離”“戴口罩”


預防傳染病戴口罩的歷史相對晚一些,《馬可·波羅行記》中“元制規定,向大汗獻食者,皆用絹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汙染食品”的記載,表明中國人元代便有使用口罩的習慣。


在信息閉塞、醫藥匱乏的古代,隔離、戴口罩、勤洗澡、洗手、換衣等措施,對預防和阻止傳染病發生、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換作今天,也同樣適用。


圖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權益影響,請及時告知酌改,感謝!


凡添加“倦勤軒”水印圖中之陳設器物,均為倦勤軒原創設計& 雕刻作品 ,或為軒主私人藏品,作品交流請添加主理人。

與藝術的交融

堅持品質 價值收藏

信仰手工 倦勤禪雕

+

什麼樣的作品能取悅你

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用你的品味

定義你自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