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狂漲一天就回落,這家特賣電商“第二春”真難

股價狂漲一天就回落,這家特賣電商“第二春”真難

美股重挫超3%,“特賣”電商唯品會飆升近27%!這種炸裂式的極端對比,到底發生了什麼?股價會有持續嗎?

《電鰻快報》注意到,北京時間3月6日凌晨,受疫情影響,美股週四大幅收跌,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3%,其中道指收盤下跌3.58%;納指跌3.10%;標普500指數跌3.39%。其中,道指一度下挫超過1100點,最低下跌至25943.33點。3月7日凌晨,美股尾盤跌幅收窄,道指收跌0.98%,標普500指數收跌1.7%,納指收跌1.87%。

然而,中概股唯品會3月6日的逆勢暴漲影人矚目,當日股價上漲26.98%,報16.66美元/股,且市值超過100億元,達到111.46億美元;3月7日有所回落,下跌0.90%。

《電鰻快報》發現,唯品會股價暴漲,與3月5日披露的財報密切相關。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淨營收29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2.4%;GMV突破476億元,同比增長14%。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四季度,唯品會業績延續向好趨勢,已實現第29個季度持續盈利,在通用會計準則下實現歸屬股東淨利潤15億元,相比2018年同期增長了111.4%,實現翻倍。此外,2019年全年,唯品會的活躍用戶數量與總訂單數分別同比增長了14%和29%,至6900萬人和5.66億單。

實際上,唯品會走的這條“特賣”之路並非平順利。唯品會成立於2008年,定位於“特賣商品”電商,通過買斷庫存商品的自營模式,既能為上游的品牌商處理尾貨、加快庫存週轉,也能為下游的消費者提供低價的品牌商品。2011年至2013年,唯品會發展的順風順水,其中2012到2013年間的收入增幅達到了120%的高增長。然而,隨著流量紅利的迅速消退,以及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綜合電商向特賣等垂直領域縱深切入的加大,唯品會正面臨著增長的極大壓力。據報道,為了突破困局,唯品會進行一系列的創新性嘗試:擴充品類、轉型平臺電商、借鑑拼多多嘗試社交電商等。然而一番操作後,公司反而陷入了定位混亂的複雜局面。

2018年下半年,唯品會不得不重新開啟“專注特賣”的迴歸之路。不過,時過境遷,“特賣電商”已經不再是創新風口,並且電商巨頭對於垂直電商的擠壓,也使得增長愈發困難。不過,唯品會挺過來了,重新迴歸“特賣”後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唯品會業績實現了倍增。

會不會是曇花一現呢?

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就提到:“在2019年第四季度,我們終止了品駿快遞配送業務,此舉已經、並將持續為公司節省可觀的運營成本。現在,用戶已經能享受順豐提供的優質配送服務。”也就是說,成本下降,是公司業績出現增長的一個原因。不過,公司的收入增長處於疲軟狀態。《電鰻快報》發現,唯品會在2019年取得營業收入92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在收入組成上,產品銷售收入仍然是唯品會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19年全年收入達到887.2億元人民幣,但同比增長僅8.8%,佔總收入比例達到95.4%。對比同樣以自營為主的綜合電商平臺京東,在2019年25%的收入增幅,唯品會全年10%的增長就顯得平淡了。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會活躍買家數量增長緩慢,而隨著用戶規模的增大,垂直電商相比較綜合電商獲客成本高、獲客難的問題,也困擾唯品會。另外,唯品會銷售的更多是打折的“高檔品”,並未享受到下沉市場增量用戶帶來的紅利;而對於更高質量的用戶,由於近幾年幾家大型綜合電商均不同程度向尾單市場加大投入,如淘寶旗下淘品牌等的迅速崛起,這也使得唯品會很難在市場中以較低成本獲得優質新用戶,反而是要想盡辦法防止老用戶向其他大平臺流失。

“除了行業內競爭加劇以外,唯品會更大的挑戰還在於由於時代的進步,品牌商尾貨的數量在急劇減少。”業內人士分析稱,越是知名的大品牌,其庫存管理效率越高,最終產生的滯銷尾貨就越少。因此,尾貨的來源正在成為唯品會全面迴歸“特賣”的實質性障礙。

《電鰻快報》認為,二級市場上3月7日股價的回落,也提前印證了唯品會業績暴增之路不會維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