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亡國記:張獻忠的"屠川"步伐(下)

大西亡國記:張獻忠的

大順二年十一月(大西的年號叫大順),在岌岌可危的大西國內發生了一件非常魔幻的事情:面對著按下葫蘆起來瓢,川內處處是叛旗局面的張獻忠,忽然不忙著四處派兵鎮壓叛亂了,而是忽然宣佈要在成都開一次"特科",命令川內所有地方的生員都要到成都來考試。

雖然說之前張獻忠已經開過兩次科舉,再開一次科舉考試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可是在如此形勢之下還要騰出手來開科取士,任誰看來似乎都不大正常——但是不知道川內的這些生員都是怎麼想的,還真就都跑了過去:

除了當時雅安有一個已經秘密反水的大西國官員叫郝孟旋的人看出了一點端倪,半路偽造了一份張獻忠的詔書,說:"'雅系邊地,承平時自專心文墨,今羌夷不時竊發,久已棄詩書而事幹櫓矣。賓興之典,宜俟異日。'"用雅安生員因為戰亂已經文墨不通,不宜參加此次考試的藉口把本州的生員都給叫了回去之外,其他府縣生員無一例外的到了成都,等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結果這些生員不僅天子堂沒登上,反而把命都丟在了成都城裡。

這一次所謂的"特科",正如大家所想,根本不是什麼開科取士的正經考試,這只是張獻忠一次號眾屠殺的藉口而已。

由於當時反叛的大多數都是地主,而這些地主大部分都來自於讀書人這個階層,因此張獻忠就認為讀書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早晚也要反叛。與其乖乖坐等他們反,不如提前一步將他們聚集在一起殺掉,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叛亂之事。

這就是史載的"大慈寺屠殺",也有的典籍將此叫做"青羊宮屠殺"的:例如李馥榮《灩澦囊》記:"八月,屆期至者五千餘人,盡殺於青羊宮側。",這裡記載的屠殺地點是在青羊宮。而由明人歐陽直(據說因為年紀小逃過了屠殺)所寫的《蜀亂》一書中記載,這次屠殺則是發生在大慈寺邊。其實還有其他典籍例如《新津縣誌》記載的地點是所謂"東門外"的,關於此次屠殺發生的地點其實無法確定。

大西亡國記:張獻忠的

今成都青羊宮

但是關於張獻忠究竟殺了多少生員,這個數量差不多可以肯定是五千人上下。

這個數字來源於《灩澦囊》,之所以以此為準是因為李馥榮所記載五千餘人比較符合實際,而類似其他清代典籍記載張獻忠屠殺了不下"二萬二千"生員這種數字,應屬誇張。因為四川已經飽受戰火,作為人口中佔少數的生員數量應當不至於此。

在殺掉這一批生員,邁出了屠殺的第一步之後,張獻忠就停不下來了。接下來他所做的事情我們更熟悉,就是一次"滿城盡屠"的事件,或者稱之為"成都剿洗"事件。

要注意的是,這次大清洗事件之所以以成都為最,不是因為張獻忠這份屠城的命令僅僅作用於成都,而是因為當時大西國的統治範圍已經大大縮水,張獻忠的命令只能在成都附近生效了,因此被屠戮最慘的地方也就是成都。

這也就是為什麼標題的"屠川"都加了雙引號的原因,是因為張獻忠根本無力屠川,但是確實可以算是屠蓉了。

大西亡國記:張獻忠的

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張獻忠下令除大西政權官員家屬以外,成都"城內居民一律殺絕。"第二天,"各軍人皆奉命認真嚴剿,

毫不容情。……各軍分隊把守城門,餘軍驅百姓到南門就刑。"無辜百姓突遭此禍,嚇得魂不附體,但是也沒有力氣和軍隊對抗,只能向張獻忠求饒,說:"大王萬歲!大王是我等之王,我等是你百姓,我等未犯國法,何故殺無辜百姓?何故畏懼百姓?我等無軍器,亦不是兵,亦不是敵,乃是守法良民。乞大王救命,赦我眾無辜小民!"並集體趴在地上嚎哭,哭聲震天。

但是這時候的張獻忠已經被叛亂打昏了頭腦,神志應該都不清醒了:面對百姓的求饒,他不僅不動容,反而對著他們破口大罵,稱他們為反賊,罵他們該殺該死,而後縱馬跳進人群之中,任由馬匹踐踏人群。而後他命令士兵動刑,滿城百姓幾乎無所逃脫,全部死於毒手,以至於"錦繡蓉城頓成曠野,無人居住,一片荒涼慘象,非筆舌所能形容。"

這次大屠殺具體有多少人死去,清代典籍裡的記載數字十分嚇人,例如清代文人毛奇齡說張獻忠殺了全四川"六億九千九百餘人",這就屬於胡扯了,因為晚明中國全境都超不過一億人口。這種誇張的數字由於大量被清代官方典籍引用,所以造成普遍的謬誤。

不過你要是當面和張獻忠對質,他倒是也只能說一句:"我沒殺那麼多人而已。"

屠殺是一定屠殺了,這一點沒得洗白。

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偏的張獻忠已經徹底進退失據,在屠殺完成都居民之後,甚至還放出話去,說凡是成都附近居民想要進城生活的,都可以供給房屋土地(無主的房屋太多了)。

但是試問在目睹了這種暴行之後,誰還敢邁進成都的城門找死?於是堂堂大西西京,屠殺過後空空蕩蕩,毫無人氣,張獻忠坐在王府之中,徹底成了孤家寡人

對"蜀民"毫無理由的猜忌,毫無理由的殺戮讓張獻忠越來越失去僅剩不多的民心,最後不得不一把火燒了成都,然後南下逃亡雲南,最終死在清軍手中。

大西亡國記:張獻忠的

張獻忠逃離成都時候留下一個"江口沉銀"的傳說,此"傳說"去年被挖掘出土

張獻忠迷信武力,在危機面前無差別的開地圖炮,攻擊屠殺無辜民眾,確實是張獻忠的鍋;只是將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幅度下降全部歸咎於張獻忠,也確實不正確:明末軍閥的殘害,饑荒,瘟疫,搖黃地方武裝的壓迫以及後來的清軍屠殺都是川民數量大量下跌的原因,有些更甚於張獻忠的屠殺行為。

且根據張獻忠屠川的行為就完全將其抹黑也是有失偏頗的,張獻忠屠川的行為,不完全是因為張獻忠本人的所謂"嗜殺"性格,而更多是因為地主階級的步步緊逼所導致的。

《明末農民戰爭史》/《聖教入川記》/《蜀難記實》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