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爹媽沒啥文化,卻能教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在“兒童哲學啟蒙”此前刊發的《 》、《 》等文章中,我們已經探討過語言對大腦的塑造,在此不做過多解釋,但問題在於我們為何我們看了很多文章,似乎也知道這樣做不對,但就是戒不了這“嘴癮”?

答案只有一個——

我們一再錯失對自己洞察事情真相的能力的培養,結果轉眼之間孩子就長大了。

關於孩子成長和如何教育孩子的真相,並非看幾篇文章,得到幾個觀點就能一蹴而就,反之,這需要我們日積月累的觀察、學習、思考、行動、反思和調整

沒有這幾個必要環節,我們大腦中有關教育的思維模式幾乎不會發生任何改變,於是那些神經元在遇到相同或者近似的情境時,就會下意識地通過已知且熟悉的連接,以最快的速度調取相應的“程序(觀念)”採取行動。

所以,歸根結底教育本身是如何思考的藝術,而不是獲取和使用知識的藝術

這個規律導致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

很多父母文化水平很高,但對孩子的教育卻糟糕透頂;

很多父母沒什麼文化值得炫耀,卻培養出了十分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