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為何差點死於李元吉之手?

唐朝玄武門之變中的勝利者,在今天看來毫無疑問就是李世民了。他在這場孤注一擲的政變中成功地殺死了當時的太子李建成,逼得父親新立了自己為太子,還把軍事和政務的管理權全部移交給了自己。萬幸的是,李世民後來也的確是一個勤勉治國的好皇帝。然而,在當初這場兄弟相殘的爭鬥之中,李世民不僅損了兵折了將,還差點兒死於自己的四弟李元吉之手。接下來,就讓我們再細細回看這一段爭鬥吧。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為何差點死於李元吉之手?

李元吉也為唐高祖的唯一一任的正室妻子竇皇后所生,位列第四。在幫助父親建立唐朝時,也立下過一些戰馬功勞,但是性情惡劣,驕傲自大。在太子與秦王的鬥爭中,他選擇了站在太子這邊,還同太子一起勾結了父親後宮中的妃子。在李建成與李世民還維持著表面的關係時,李元吉便有了暗殺李世民的計劃,幾乎都要行動了,又被還在猶豫的李建成制止了。

在正式實施政變的這一天之前,李世民就把自己能準備的都準備上了。部署了可信的部下與軍隊,控制了玄武門的守門人,安插了能監視太子行動的眼線,隨身帶著自己最擅長的武器——弓箭。就等著自己的大哥和四弟在天亮之時,按計劃出現在去面見父皇的路上了。按說,在如此充分的準備下,要刺殺兩人,本應該如同甕中捉鱉。但有時事情的發展就是會因為一些小意外而略微偏離原本的計劃。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為何差點死於李元吉之手?

當李建成與李元吉兩人到臨湖殿時,發覺了不對,正要往回走,卻被一直在暗中觀察的李世民跟了上來。李元吉先按捺不住,朝著李世民射出了這場爭鬥中的第一支箭,不過連射了三發都沒有中。李世民也立刻拿出了弓箭,對準了自己的目標,太子,射了過去,直接命中要害,令其當場死亡。尉遲恭此時也帶著一隊人馬趕來支援李世民,李元吉被射傷落馬。就在此時,李世民所騎的馬突然受驚,載著他奔進了玄武門邊上的一片樹林裡。

此時,李世民無法控制馬奔跑的方向,被樹林中長得低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了下來。趁李世民還在地上掙扎,李元吉快速趕到了李世民身邊,搶過了他身上帶的弓,正要用這把弓的弦勒死李世民,卻突然聽見一聲大喝。李元吉轉頭一看,喝這一聲的正是及時騎馬趕到的尉遲恭。這時的李元吉,或許有一瞬間回想起了他昔日與對方一起比試的景象吧。

李元吉馬槊耍得很不錯,這馬槊就是騎馬攻敵時所使用的一種升級版長矛。而當時有傳言說尉遲恭在戰場上能夠奪取敵人的槊來反攻敵人,李元吉表示很不相信。一日,李元吉與尉遲恭騎馬比武,李元吉手持自己最擅長的兵器,卻發現自己怎麼也刺不中尉遲恭。之後,李元吉繼續拿著自己的槊刺向尉遲恭,結果不一會兒就被奪走了馬槊,這讓李元吉既對尉遲恭佩服,也對此事感到恥辱。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為何差點死於李元吉之手?

明白自己不是尉遲恭對手的李元吉,立馬放開了李世民,朝著皇帝的宮殿跑去。只要見到了父親就能逃過此劫了,現在大哥已死,二哥反亂之罪也無可爭議,要說還有誰能接管王權,那當然是只剩自己了。大概是懷著這樣的打算,他拼命地跑向武德殿。只可惜人的雙腿哪裡跑得過馬匹,尉遲恭很快就追上了他,並將他射死了。而後雙方更多人馬接連趕到,在宮門下展開了一場惡戰,尉遲恭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示眾,才徹底擊潰了對方的軍心。

也正是李元吉當時企圖勒死李世民的這個舉動,這種明確和赤裸裸的敵意,讓他享受到了和太子李建成一樣的待遇——兒子全部被李世民下令誅殺,不論長幼,名字也都從宗族名冊上除去了。李元吉死後,即位的李世民賜給了他一個郡王級別的封號,比李元吉本身的身份——親王,要低一級;賜的諡號為剌,是個下等諡號,意思是剛愎自用,忘恩負義。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為何差點死於李元吉之手?

雖然李世民是因為馬受驚而險些死於李元吉之手的,但是以他多年騎馬征戰沙場的經驗,本不應該完全失去對馬匹控制,還讓自己墜馬的。或許,在親手射殺了自己的哥哥後,李世民的頭腦一時間湧上了眾多的情緒,終於可以給部下一個交待的釋然,即將奪得權利的興奮,或許還有一絲愧疚,一絲悲傷。在這種失神當中,李世民失去了身體與頭腦的敏捷性,才沒有控制住自己的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