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經驗,今朝借鑑:當年的非典是怎麼消失的?

2002年底——2003年6月,那段時間,想必很多經歷過的中國人,都記憶猶新,那就是“非典”肆虐的日子。

非典,全稱非典型性肺炎,也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是一種因感染SARS相關冠狀病毒而導致的,以發熱、乾咳、胸悶為主要症狀,嚴重者,會快速導致呼吸系統衰竭,極強的傳染性與發病快速,是此症的主要特點。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都是談“非”色變,當時傳染範圍波及全國多個地方,許多有疫情的地方,都是大範圍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大型聚會活動被禁止。

非典疫情,究竟是怎麼來的,很多人都是瞭解的,但是非典疫情究竟是如何消失的?估計不少人並不清楚。昔日的“非典”,今日的“冠狀病毒肺炎”,很多地方都很相似,昨日之事,今日之師,借鑑一些過去戰勝非典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是完全有必要的。

下面,作為那段傷痛歲月的見證者,從個人的視角,談談送走“非典瘟神”的綜合因素:

一、嚴防死守,民眾配合

自從發現了非典這個傳染疾病,疫區所有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車、船、火車、飛機)的人,都得先檢查體溫,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天天都不停的在消毒,天天都在密切關注每一個人的體溫,讓病毒的傳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罩不離口,不湊熱鬧

在疫情區,出門幾乎人人戴口罩,不進行大規模聚會,這種情況下,就算有漏網之魚,傳染的機會也會大大降低。

三、控制病源,取締商鋪

為了進一步控制傳染源,當時取締了不少疫情區的一些銷售野生動物的商鋪。

四、病例通報,透明公開

每天將各地疫情病例的排摸情況,詳細統計,細心整理,及時公佈,讓公眾第一時間知曉。

五、發現可疑,舉措雷霆

有發燒咳嗽等症狀,趕緊隔離,邊隔離邊檢測,檢測陽性趕緊治療,消滅現有傳染源,讓病毒活動止步。

六、國際國內,通力合作

中國醫療人員與國際衛生組織通力協作,發揮國際頂端的醫療技術和水平,大大降低了病人死亡率。

七、氣溫上升,老天幫忙

氣溫的逐漸升高,不利於非典病毒傳播,SARS病毒在高溫高溼度的環境裡死得快,太陽出來了,紫外線跟溫度一同作用,病毒脫離人體生存能力減弱,所以當年的天氣也是幫了很大的忙。

寫在最後的話: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微信朋友圈的一句話,得到不少人的共鳴與轉發:如果這次疫情放過了人類,也請人類放過野生動物。是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人類不斷的侵佔著野生動物們的棲息地,自私貪婪,利慾薰心,毫無敬畏自然之心,並且有些人為了所謂的滋補功效和藥物功效,去幹擾它們,獵殺它們,食用它們,大自然已經給了我們一次次警告,別再執迷不悟了,該住手了,該長記性了,不要讓更多的人,為那些少數貪婪之徒買單。


往日經驗,今朝借鑑:當年的非典是怎麼消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