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封面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赵朴初题签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吴学谦副总理题签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目录一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目录二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一 楷书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二 楷书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三 楷书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四 楷书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五 楷书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六 楷书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七 楷书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八 魏碑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九 魏碑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十 魏碑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十一 魏碑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十二 魏碑 毛泽东诗词


「国兴先生遗墨」(中华书局)赏析之一

十三 魏碑 毛泽东诗词

待续…………敬请期待

盛志良先生,字国兴,一八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于江苏太湖之滨,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日殁于贵州贵阳。

志良先生终身与诗词结有不解之缘,他启蒙于江南书画之乡;毕业于扬州高等师范;深造于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并与书画艺术大师吕凤之先生、徐悲鸿先生,刘海粟先生结为良师益友,过从甚密。尔後,为报效国家,报效民族,毅然从戎。入黄埔军校研习炮兵,至日本投降;其问从南到北,虽累累升职,却不以高位为荣,反唏嘘自己是“半身戎马一身笔”;从东到西,虽战火纷飞,颠沛流离,却从未放弃纸墨笔砚。抗战胜利,辞去军职,将带有硝烟味的画稿“素描之部,’、“水墨画之部”工整成册,意欲潜心研究国粹。无奈,神差鬼使又使志良先生上了仕途。“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遇”终成志良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志良先生生就文人风骨,新中国成立之後,是有名气的高级建筑工程师。五七年身陷囹圄,六十年代归家赋闲,家贫如洗,患有严重的老年白内障,但仍以破水缸的盖子为桌,与不满十岁的小儿子筑生研墨相趣,完成了他最後的书画作品“十体小楷”初稿,其时先生的“素描铅画”、“水墨国画”与众多墨迹,已随抄家,游斗之浩劫不复人世矣!

志良先生对音乐、美术、文学、数学、外语、军事等学科均有造诣,尤对文史书画更为精深。他一生酷爱书画艺术;丢了钱无所谓,说自己无财运;丢了官无所谓,说自己无官运;但丢了民族英雄岳飞的“还我河山”真迹,却耿耿于怀,长吁短叹,痛心疾首!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之精粹,志良先生八十年的一生,应该说是书画艺术的一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东隅已失,桑梓非晚”,好在他海内外的子女将其集书法大成于一家的“十体小楷”贡献于世,定能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凭添一秀,藉此告慰志良先生,先生地下有知可瞑目矣!

中共贵州省委候补委员、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杨长槐 一九九四年于贵阳花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