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混迹一生,无行政职务是一种什么体验?

刘屹珺


在事业单位工作,没有行政职务很多,特别是在大型医院高校比比皆是。事业单位走专技路线中级职称收入相当于科级,副高相当于副处,正高则更高。

在我们单位有一些人在担任正处副处级行政职务与回所在专业从事医疗工作中转换,周围的人没有觉得有什么违和感。

一个单位可能有几百正高副高专技人才,而正处副处只有那么几个,所以谈体验其实没有机关单位那样会有落差,所谓的刻骨铭心。远比机关或企业要显得洒脱。





十年饮冰x


一、事业编制转到公务员副科.

我有认识一个人,他基本上是在乡镇事业单位上呆了一辈子,现在已经基本上快到退休年龄了。

据说这个人以前是属于事业编制管理岗的,在乡镇上基本上是做了一辈子。后来是受到一些政策方面的影响,把他的事业编制管理岗的身份转成了公务员身份。再后来好像是公务员身份的人,有一个政策是工作期满多少年以后,他的待遇就转换成了副科级待遇,所以我认识的这个人基本上是在乡镇事业单位混迹一生,但是基本上没有混到什么领导职务,到了最后即将退休的时候拿到了副科级待遇而已。

这个人即将到退休年龄,本来前几年是想申请提前退休的,不过他们单位的领导给他说,如果退休的话工资可能会低很多,所以让他们先在单位呆着,而且他们分配的事情相当的少,基本上这个人在他们单位每天就在那里干坐着不做事情,而且工资水平还是挺不错的。

二、工人身份一辈子.

还有认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以前是从部队当了十几年兵,转业回来到乡镇政府的事业单位;一般从部队转业回来,没有学历的话都是工人身份。

在乡镇政府事业单位中,如果身份是工人身份的话,顶多只能当一个主任,不能够当领导,所以这个人基本上是在乡镇做了一辈子,但是最终也没能够当领导。


饕餮视听




我们单位是参公单位,行政编制就5个人,其他的都是事业身份。同事A,前几年工作兢兢业业,能力强,对单位各种工作都特别熟悉,辛辛苦苦干了几年,依然还是股长。现在四十出头,奈何身份限制,很难有被提拔的可能,也许是看开了吧,自从我进入这个单位便不再做事情,来了就看看手机,打打瞌睡,下班就走,最近也以生病为由没来上班。

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看似没多大区别,其实想转变身份真的难于登天。我们现在一个小单位办公室主任任职要求都必须是公务员身份,事业编制即使能力强也不能担任行政职务。



同事B,三十出头,自去年就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中任第一书记,人老实能干,为人坦诚。前几天组织上来考察,询问了我们所有人的意见,我们都认为他要换单位工作了,没想到最后组织上没弄清楚他的身份,虽然我们单位是参公,但他是事业身份,“美丽的误会”之后,一切又不了了之。

体制内的工作就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背景,混迹一生顶破天也只能弄一个副科级职务,一步登天到达核心,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能是幻想。所以,一般到了四十岁还没有担任职务,基本上一辈子就定型了,没有前途可言,就只能坐“冷板凳”,还谈什么努力工作?



以上,梅常输。


婚姻杂货铺


我的经验是:不提副科与能力无关,与你自己会不会讨好领导或领导是不是生意人有关。

一辈子快下来了,在参公单位,参加工作不久就是办公室主任,后来科研室主任,电教室主任,培训部主任,就是没提副科,从开始年长的同事说:后生可畏,前途无量……领导说好好干给你个后备干部……结果30岁没后备,40岁没后备,30岁时组织部考核让提名两个后备干部,单位只推荐一个,40岁还是推荐一个,在45岁不再是考察对象了,单位才又推荐两个。一直想着当副科,结果过了50还没提副科,记得40岁左右时,友邻单位考察,对方单位的领导特别欣赏我,问我,你怎么不是副科呢?我说我也不知道,连个后备干部也不是。领导说,等待!我说今年40多了,领导说:忍耐!我说45就不考察了。领导说:那就放弃……副科这件事情上真的很纠结,很绝望。可是到五十岁时,实行职级并行,一下成了乡副科19级!有种开云破雾,绝处逢生的感觉!

小单位,大道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这样的遭遇都是你的领导所赐,关键是因为没笼络住一把手,逢年过节不去探望,平时不围绕左右吹拍,只信通过努力工作得到组织选拔。怕因为走暗道提拔辱没自尊。

后来有过来人提醒说,你过年一定要去领导家探望,并明白地提出:我想上个台阶了!不然人家怎么知道你想进步呢?我说:我鸟他了!不提也不去。

现在是不去也不误享受副科待遇!改革真的会让人变得更加有尊严!


心如止水57743976


我来说说我们单位吧,没有背景,就没有实际职位,就算是有能力一级一级的升,也要很多年!!我一个同事研究生毕业,能力也不错,家里是有强大背景的,来单位3年直接转副科了,同样一个各方面能力非常强的同事,8年了才是科员级干事,这还是能力强,多任领导都非常喜欢他的情况!!其他的都是熬资历,有的一辈子也就弄个股长级的科员或者干事就没了。唯一的一个可能是代表单位去北京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或者全大区(几个省)的比赛拿了名次,回来以后就是股长级(技术员)。我们是5线小单位(不是5线城市)单位行政干部7个已经很多了(编制4个)其余干部编制但是没有行政职位的光我们小单位就有7 8个左右等着排队的,还不算上级4线主管单位和其他3个平级的5线单位那边的空降的可能性。所以现在领导岗位竞争太大!!很多领导就是混日子,只管自己这一块的事情不出问题就行,不需要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多余的事情一律不闻不问,有问题来了就推脱,有很多事情,往年是如何做的,今年一样就行,基本不会改变。等到熬资历到了,就会找点关系看看能不能升,不能升就选调一个轻松的岗位去。这就是我们单位


挖掘机天才


看了很多朋友都自身经历,其实,芸芸众生,普通人居多。想开了,就那么回事。

我倒很庆幸在九十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在家人和朋友同事的不理解,不支持下,投靠了当时中航工业在惠州的公司,开始了打工生涯。一路走来,辛苦伴随着着掌声,做到了保险公司分公司总经理……现在经常有猎头找我。

我有个师兄,90年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北京某重要部委的研究中心,他报到第一天,问旁边的人(年纪有点大)来咱单位有发展吗?对方说,像我这样,几十年就退休了……,于是他第二天就和单位领导说放弃工作,自寻出路。那时候有很多外国机构在华想招聘高端人才,非常困难,人才流动几乎没有。后来在英美烟草(555)干到了中方最高职位。


李先生啊87237663


三个字:混日子

事业单位分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专技岗吃的是职称饭,能干点的,混个中级、副高甚至是正高,拿着相当于科级处级的工资,总体还过得去。管理岗受上升通道的限制,就惨多了,绝大多数人干一辈子冲顶就是8级、9级职员,相当于科员、副科的水平,每月到手也就两三千,在消费高点的地方,养活自己都不够。至于工勤岗,就更不用说了,身份限制在那,想提拔根本不可能,当然,有能力点的可以转聘到管理岗或专技岗,但那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工勤人员只能靠技术职称(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涨工资,根本看不到什么前途。

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线城市为例,绝大多数事业编人员(含管理、专技和工勤人员)每月到手工资不超过3500,很多扣完30%的奖励性绩效,没有到手只有2000多。这样的工资,在小公这里,比普通饭店的服务员都不如(当然他们没有五险一金)。加上现在工作环境又不像以前那样轻松,还有点其他福利,很多人因此工作非常消极,基本上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特别是那些不起眼的二层机构,很多人就是典型的体制“老油子”,上班来一转,马上就消失干自己的事情去了,要么喝茶,要么钓鱼,要么干副业,常年神龙见首不见尾,保着一份公职缴五险一金,自己再干点其他的赚点外快(家境好的当然可以什么都不干),貌似很多人过得也还比较滋润。

总的来说,在事业单位混日子,如果家境可以,会非常惬意;如果家境一般甚至比较差,需要通过努力改变现状的,就不怎么适合了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某市直单位事业编管理九级,不知不觉已经毕业工作快8年了,谈谈自己的体会吧。事业编中有三类岗位,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目前来说专技和工勤岗的晋升渠道已经相对成熟,可以通过进职称获得待遇的改善,管理岗除了提干以外没有任何晋升渠道。但一个单位的领导职数就那么几个,僧多粥少,做一个平凡的职员是大多数人必须面临的命运,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有放宽心态,接受现实,但也不能就此放弃自己,做好工作是为了对得起自己领的这份工资,不是为了别的,同时,提升自己很重要,仕途不顺并不代表人生就失败了,你还可以在其他很多领域证明自己的价值。


案牍茗香


鄙人也在某个事业单位,现在越来越向混日子的方向靠拢。

我们单位是一个行政编和事业编混合的单位,行政编主要是领导,正科或者副科,事业编主要是普通工作人员,虽然也划分的有中层,比如科室主任,但是大家工资待遇上基本没有差别。

基本上形成了经纬分明的两条线,领导、工作人员。领导是流动的,每隔一段时间,领导就要流动一番,即使还在原单位,但是位置通常都会动一动。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固定的,偶尔调整一下分管工作,比如今天干民政,明天干了计生。

为什么逐渐就有一种混日子的感受呢?

首先是上升无门,事业单位的想要晋升是非常之困难的,我参加工作十余年了,我们单位有且只有一名同志,晋升了副科级职务,概率相当之低,所以时间久了,大部分人就会产生:我这辈子也就这样的感觉,失去了动力。

其次是工作分配不公,领导负责安排活,但是领导不能决定一个工作人员的晋升或则去留,简单说,就是没有威慑力,日子长了,人员就不开始分化。一些不愿意干活的人,领导拿人家没办法,只好派更多的活给那些原本就干活的人,最后就造成了一种怪象:有的人忙死,有的人闲死。

更糟心的是,只要你干的活多,你出错的概率就大,被批评教育的频率就越高,你不干活,心情好,不出错,搞不好还能腾出精力来和领导好好搞搞关系,会说的比会干的吃香。时间久了,经常干活的老实人也琢磨出味来了,也想着怎么才能撒手不干。于是不干活的人更多,干活的人更泪了。

最后是一种对你意志的消磨,工作基本没有挑战和难度,也没有太多的意义感,更多的就是每天日子的重复又重复,时间久了,温水煮了青蛙,你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不喜欢它,但是又无力摆脱它。

混,就是没有成长,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白水90944696


在机关事业单位干了一辈子,到退休的时候,还是个科员,这种情况还是十分常见的。记得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有一个老牌大学生,是兰州大学中文系的本科生,而且读本科的时候,正值十年非常时期,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学校的教师都被关了牛棚,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回家种庄稼。断断续续上了8年学,才拿到了本科文凭,回家乡分配工作。哪时候中专生都十分吃香,搞不明白他好歹是一个本科生,怎么就一辈子还是个科员。

就目前来讲,由于县级以下公务员和参公单位实行了职级并行,虽然在职时满足条件可以享受副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的待遇,但退休时,依然是科员身份退休。今年6月份新的职级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这种尴尬的现象就会消失,在职时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退休时就按什么待遇退休。因此,今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不可能到退休还是科员,单凭工作资历和工龄,就可享受到至少是三级主任科员的待遇,也就是按原来的副科级待遇退休。

对于事业人员来讲,管理岗位数量有限,50名编制以下的单位,也就三两名管理领导职务。对于县区事业单位来讲,毕业实习期为管理十级,实习期满晋升管理九级,如果没有晋升机会,到退休管理九,也就是相当于公务员的科员,这种现象十分常见。事业人员也没有类似公务员的“职级并行”政策,管理人员得不到提拔任用,以一般干部的身份退休,是很正常的事,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也还会是。

事业单位没有公车补贴,一些地方也没有像公务员一样,可以享受年终奖、餐补电话费等优待政策,管理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不仅比公务员低,还比实行职称待遇的专业技术人员低。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无论是从工资水平、福利补贴,还是晋升机会、发展前途等方面来讲,确实还是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而且目前不仅没有改变的迹象,事业人员“全员聘用制”管理还将全面推行,以前的“铁饭碗”也将不复存在。如果不能发愤图强,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好的待遇,事业人员的前途堪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