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電視劇《安家》劇照

電視劇《安家》,讓上海老洋房進入全國人民的視線。價值1.5億的老洋房,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什麼樣的老房子價值1.5億呢?這些老洋房的價值怎麼就遠超新房子呢?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武夷路188號老洋房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上海老洋房的前世今生。

上海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緻,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或複式、別墅式住宅。上海徐彙區和盧灣區的交界處,是老洋房的聚集區。

上海全市現存老洋房4000-5000幢,但90%以上歸國家所有,而國有花園住宅2004年起就只租不售啦!

上海私有產權的老洋房總共只有200-250幢,其中產權清晰、可出售的老洋房全市不超過100幢,修繕完好的不足50幢!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嚴家花園總價10億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

幽靜的馬路邊上一幢幢房子紅瓦粉牆,尖尖的屋頂,橢圓形的鋼窗;透過花園的柵欄,你可以看到大片濃綠的植物,幾棵參天大樹從柵欄裡面探出頭來。

到了晚上,從一扇扇透出溫暖燈光的窗戶中,隱隱約約飄出悠揚的鋼琴聲。這,就是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徵的花園洋房。上海的"洋房生活"不但是上海市民的夢想,它也是一些生活在上海的老外們的夢想。

如今,老洋房在多數人的眼中已經不是居住功能的載體,而是作為上海灘不可復刻的歷史記憶,承載的是老上海的情懷,更多的人開始收藏老洋房。“藏品”這一身份,恐怕要讓日後老洋房的價值更加難以界定了!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愛神花園的噴泉


01《安家》中的老洋房是建築大師鄔達克的手筆。

《安家》中的龔家花園,在上海是有原型的,它是國際著名建築師拉斯洛·鄔達克的設計作品。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電視劇龔家花園的原型,還是很有美感的

2013年,龔家花園原型​家族企業陷入財務困頓,打算把位於上海徐彙區的祖宅賣掉。這所祖宅位於宛平路和淮海中路交界處,旁邊是空軍大院和宋家故居。

佔地3畝,建築面積1000多平米,是標準的上海獨居小洋房。由於處於黃金地段,又是大師的作品,所以被很多人看好。當時在網上的掛牌價是2.2億,而且,很快有買家找上門。

可棘手的是,院子裡住著一個釘子戶,是房主的遠房親戚,和房主的太爺爺是遠房表兄妹關係。

一九五幾年時,這個遠房表妹來投奔房主房太爺爺,房主的太爺爺看她一個女人可憐,就在家裡的院子裡搭建了一棟小平房,讓她居住,還供她的孩子上學。

這家人在小房子裡住了60幾年,她的孩子們還拿到了上海的公共戶口,可以享受上海市徐彙區的教育、醫療等資源。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種大恩應該用什麼來報呢?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安家》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安家》

不懂感恩的人,總覺得全世界都欠他的!

她們一家人聽說要賣房子,並且能賣出將近兩個億的高價,老太太決定撒潑。她放話要8000萬,如果不給的話,他們全家就是死在這所房子裡也不會搬走。

房主的父親和老太太談過,念在他們親戚一場,她又是長輩,在院子裡住了這幾十年也是和這房子有緣,想給她們家1500萬,大家好聚好散。

沒想到,她的兩個兒子冷笑著說:“呵呵,可以,每人1500萬。”她們家六口人,每人1500萬就9000萬了,這不是獅子大開口嗎?

可他們不搬,房主家就賣不了房子,拿不到這筆救命錢。怎麼辦?

最後,他們想了個辦法,接著重新裝修的名義,大興土木,直接把這個違法搭建的小房子給拆除了。

老太太的兒子拼命抵抗,還打傷了幾個民工,看事情不妙,老太太的兒子還報了警。結果,警察來了,瞭解了事情的經過後,卻把他們給帶走了。

因為,房主的處理方式合理合法,房子、土地全是房主家的,和老太太一家沒有半點關係。

事後,老太太一家搬到了上海市郊區的一所小房子裡,全家六口人,擠在70多平的空間,每天互相指責,當初要不是自己獅子大開口,或許就會拿了那1500萬,就不會像今天這樣的下場。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房主留作紀念的照片

02首席公館,一場黑道風雲,一段名伶往事。

位於新樂路82號的首席公館,曾是老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的公館。

室外驕陽似火,可一踏進首席公館的院子,心便靜了。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首席公館


進入大堂,看到橫陳的貴妃榻、矮圈椅、落地琉璃燈,頭頂上碩大的磨砂吊燈......不由疑心自己是跌入了時空隧道,對著年齡遠超過自己的上海老古董,不禁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當年的杜月笙,就坐在這裡的矮圈椅上,鴉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也曾靜默地望著貴妃榻上的孟小冬,一言不發……

新樂路82號,記錄了上海灘青幫教父的恩怨情仇。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首席公館的一角

正對大門,首席公館大堂的正中央最顯眼的位置,擺著一張橫長的黑白照片,上書:杜氏家祠落成招待北平議員。乍看不過是張舊得發黃的集體照,細看每張臉旁都標有人名。

黃金榮、張嘯林等老上海的教父們都赫然在列。除了杜月笙,上海灘還有哪位“杜氏”能有如此大的面子!

莫說家祠建成了,即便是唱一齣戲,只要杜月笙放言說自己準備登場了,跑龍套的自會識相,先來翻一陣筋斗暖場助興。

首席公館並非杜月笙的家祠,卻是杜老闆能在上海灘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讓他有本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1918年,由杜月笙出謀劃策,黃金龍點頭,金廷蓀打點,三個流氓大亨共組了著名的“三鑫公司”,據點正是新樂路82號--今天的首席公館。

三鑫公司以做房地產為名,實際是把鴉片生意公然搬上了檯面。

當時,黃金龍任職於法租界的巡捕房,上上下下的關係打點得極好,法租界對他的承諾是“視而不見”。

巡捕房與三鑫公司合作,鴉片一到上海,就有大批巡捕沿途護送,堂而皇之駛入黃浦江。當然,條件是三鑫要支付大筆的保護費。

即便如此,三鑫公司一年的進賬高達1200萬銀元。

在販賣鴉片上嚐到了甜頭,三鑫公司還相繼染指海洛因等毒品。

上海灘流氓大亨的行徑,是一部中式教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首席公館華美的樓梯

在首席公館的很多地方,都掛著梅蘭芳先生的劇照。公館更收藏著梅蘭芳的第一張唱片《玉堂春》和1920年的唱片冊。

杜月笙的另一個身份,是梅蘭芳先生的戲迷。他曾多次邀請梅蘭芳先生來杜公館唱戲,但都被婉拒了。

於是,杜老闆想出一個辦法,他讓自己的侄子拜梅先生為師,自己便和梅先生同輩了,約來唱戲才能順理成章。

說起孟小冬,相信大家都知道她和梅蘭芳、杜月笙的一段公案。

1927年,合演了《游龍戲鳳》的梅、孟二人經一群票友撮合,結為伉儷。這本是一段風流佳話,可是,早有妻室的梅蘭芳始終無法給孟小冬名分。

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報》的頭版,孟小冬連登了三天《孟小冬緊要啟事》:”......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對於這段感情,孟小冬後來只一句“一切都過去了吧”別無他言。

後來,早就相中了孟小冬的杜月笙,見她整日黯然傷神,就對她百般勸解。

孟小冬漸漸地對杜月笙有了深入的瞭解,杜月笙並不是一個只知道打打殺殺的粗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杜月笙也許是她唯一的知己。

遙想當年的孟小冬,踱在首席公館狹長的走廊上,看到掛在牆上的梅先生照片,她又會生出怎樣的感慨,又會在臉上裝出一派怎樣的淡然呢?

更耐人尋味的是,1947年,杜月笙做60大壽,孟小冬為他唱了兩天大戲,而梅蘭芳,唱了8天。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首席公館狹長的走廊

03綠屋內外,層層疊疊,都是故事。​

1984年,一本名為《藍屋》的中篇小說,獲得了首屆“鐘山”文學獎,這篇小說的作者,是上海籍作家程乃珊,而“藍屋”的原型,就是被稱為“遠東第一豪宅”的綠屋,上海人稱其為“綠房子”。

綠屋位於銅仁路333號,是顏料大王吳同文的故居,而程乃珊,正是吳同文的外孫媳婦。

這座建築,建於1937年,是鄔達克留在上海的最後一件作品,由於它的外牆面貼滿了綠色的馬賽克,所以被稱為“綠屋”。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綠屋

遠遠望去,那一抹煙籠寒翠,在都市的塵囂中倒是有一種別樣清新脫俗的韻致,在周圍高樓的烘托下,顯出幾分不合流俗的孤傲。

這座建築外形完全為西方現代派,有光潔的牆面和大片的玻璃窗,形態簡潔,線條流暢,虛實對比強烈。

同時,設計者有將漸漸向上收縮的露臺形式做成輪船的意向,露臺即輪船的甲板,但卻又是建築,或者說是用隱喻的手法來突出建築的個性,使其成為上海現代建築樣式花園洋房的先驅。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俯瞰綠屋

整座建築共有四層,各層的露臺都向著花園,由於形成露臺的層層跌落狀,所以更能與花園自然空間有機結合,構成室內外的情景統一。

建築內裝有中央空調,這在1938年的上海,絕對是最先進的設備,還裝有電梯,是上海第一座安裝電梯的私人住宅。

一樓有鋪設彈簧地板的大客廳,跳舞時,地板會產生輕微的顫動以增加舞者激情,還有一座供小樂隊演奏的樂池。上海灘的大亨們,都喜歡聚在這裡跳舞、社交。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綠屋現代化的玻璃窗


綠屋竣工之日,鄔達克對吳同文拍胸脯:"我可以向你保證,即使再過50年, 這幢房子的現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過一百年,我相信它仍不會過時!它應該可屬經典之列。"

為了確保其經典的獨一無二,吳同文連設計圖紙也買斷,鎖在保險箱裡。

為一睹這座超現代的遠東第一豪宅,當時的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特地登門造訪,並應吳同文之邀在二樓鴨蛋形的大理石餐桌旁共進晚餐合影留念。

綠屋造價頗高,1948年聖誕前夕,曾有某國外交官想以一條萬噸郵輪,再加50萬美金,買下這幢綠房子做領事館,吳同文卻不捨得,因為綠房子已不僅僅是他的居住地,更是他的"精神家園"。

悲劇發生在1966年8月的一天,愛綠屋如生命的吳同文,為了保住他的“精神家園”,在三樓的臥室裡,用一杯咖啡送下了整整一瓶安眠藥,自殺身亡......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上海老洋房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歲月更迭,那些上海的老洋房,見證了百年的歷史滄桑。

洋房內外,層層疊疊,都是故事。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若水說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