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而顏寧出走美國

對於國內眾多科研學術工作者而言,院士頭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不僅能夠帶來物質上、經濟上的提升,更多的是證明了大家對於自己的高度認可。於是許多人都為了院士的榮譽而不懈奮鬥著。然而要當上院士可並不容易,不僅要有出色的學術成果,突出的社會貢獻,而且還在面對優中選優的激烈競爭。每兩年舉行一次院士增選,然而名額其實並不多,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了院士頭銜的重要性。

施一公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而顏寧出走美國

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

有這樣一對師徒,先後獲得院士增選的資格,然而兩人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這對師徒就是施一公和顏寧。說起這兩人,大家應該並不陌生,施一公曾經是清華大學副校長,現在是西湖大學校長。而顏寧曾經是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在已經離開美國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相同的落選經歷,曾經相同的工作地點,讓他倆互相成就又惺惺相惜。

施一公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而顏寧出走美國

品學兼優,保送清華

施一公從小就是一位實打實的學霸。我們聽說了太多的競賽金牌得主保送清華的經歷,而施一公其實也是其中的一員。高中時,他就斬獲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然而他的學霸之路並沒有因為到了清華而停止,他繼續堅持著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最終再一次讓周圍人震驚,因為他提前一年畢業了。

施一公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而顏寧出走美國

留學深造,功成名就

清華畢業的他並沒有打算停止自己求學的腳步,他傾心於學術,也希望能夠在學術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於是他選擇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讀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隨後又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傲人的天賦,出色的自制能力讓他在學術上取得眾多突出成果。隨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向他伸出橄欖枝,他欣然前往,先後擔任了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科普一下:講席教授是一所高等大學具有最高學術地位的學者)。

施一公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而顏寧出走美國

回國發展,遵循本心

2008年,施一公放棄國外高薪工作及地位全心回國發展,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回國後第3年,也就是2011年,他獲得了院士增選資格,首次參評中科院院士,結果在第二輪遺憾落選。好在2013年他再次入圍並最終當選中科院院士。此外當年他還獲得了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可謂三喜臨門。隨後憑藉著傑出的貢獻,於2015年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2018年他遵循本心,主動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擔任西湖大學校長,他有一個小目標,讓西湖大學成為一所設置合理、定位清晰、發展潛力強勁、社會聲譽良好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施一公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而顏寧出走美國

實力學霸,喜歡自由

而顏寧也是因為實力不俗的學霸,在眾多女科學家中,她可以算是領軍人物。從小品學兼優的她,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高考憑藉出色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從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畢業後,她曾經面臨抉擇,一邊是讓人羨慕的高薪只為,一邊是留學深造的機會。她不像被企業的條條款款所約束,相比之下,她更喜歡自由。於是她選擇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功夫分子生物學系博士,而她的導師正是施一公。

施一公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而顏寧出走美國

砥礪奮進,小有成就

她的博士求學經歷剛開始也並不是特別順利。到了實驗室之後,她便感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一種競爭氛圍籠罩在她身邊。進入實驗室後,剛開始她幾乎做不出什麼成果,然而比她早幾個月進入實驗的復旦留學生已經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對於如此突出的表現,導師施一公從不吝嗇讚美之詞,而正讓顏寧身上的壓力更重了幾分。不服輸的她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了,經常做實驗到深夜。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段時間吃的苦讓她收穫頗豐。等到2004年她博士畢業時,她拿到了北美地區“青年科學家獎”,要知道這個獎一年全球只有5個名額。

施一公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而顏寧出走美國

學成歸國,落選院士

博士畢業後,她選擇繼續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持之以恆的付出,對應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傑出成果。學有所成之後,2007年她選擇回到母校清華大學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當就是10年。在清華大學這段工作經歷裡,她並沒有停下自己科研的腳步,一篇篇高水平論文的發表見證著她的努力與付出。同時她的貢獻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017年,她進入了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如果當選,那麼她將創造最年輕的院士記錄,然而事實卻不盡如人意,她落選了。

施一公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而顏寧出走美國

出走美國,當選院士

同年,她選擇離開清華大學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而在其前往美國就職後2年,一個好消息傳來,她被評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一時間再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有人說“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也有人感嘆人才的流失。

施一公師徒首次競選院士均落選,而顏寧出走美國

最後,誠邀大家一起探討,如果當年顏寧當選中科院院士,她還會選擇出走美國嗎?歡迎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