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彻底揭露“华夷之辨”的真相

华夷之辨是华夏民族构建的文明体系,是华夏民族主流核心价值观。瞿太素说:

“其人而忠信焉,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


显然瞿太素在这里表达的华夷之辨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话是说给华夏人自己听的,而不是说给全世界听的,意思是我们虽然是华夏人,但是一旦丧失孝悌忠信这些宝贵的品质,那么我们也将可能沦蛮夷。如果是身在外邦的华夏人,虽然离着祖国十万八千里,有的生活在加拿大,有的生活在美国,有的生活在澳洲,有的生活在马来西亚,只要他们保持了孝悌忠信的传统,他们还是诸夏。


华夷之辨是华夏人的文明与野蛮文明之辨!中国传统观念里的“华夷之辨”,从来排斥的不是其他文明中优秀的先进的东西,恰恰相反,排斥抵制的是野蛮的落后的东西,对文明,哪怕是来自再遥远的地方的其他文明,中国都是抱着开放的态度来接纳和吸收的.


如果觉得瞿太素说的还是不够详细,不够透彻。那么就让我们来看明朝末期的五大思想家(方以智、朱舜水、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之一的王夫之说的一段话。在王夫之的这段话里,他提出了在他那个时代,相当大胆惊人的假说,放在当时全世界范围来看,这也是最为先进的而且相当具有独创性和前瞻性的思想。


随心浅谈 | 此文彻底揭露“华夷之辨”的真相


王夫之说:

“在近小间有如此者,推之荒远,此混沌而彼文明,又何怪乎?《易》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非谓天地之裂也,乾坤之大文不行于此土,则其德毁矣”


王夫之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说“中国之文,乍明乍灭,他日者必且陵蔑以之于无文,而人之返乎轩辕以前,蔑不夷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明一会儿明亮,一会儿熄灭,将来必定消失退化到没有文明的状态,人也退化返回到轩辕以前,没有一个不是夷狄(“蔑不夷矣”)。显然这里的“夷”正是和文明对立的野蛮的同意词。也指明朝覆亡,我们被满清所统治,由华入夷!


王夫之这里,为什么要这么说?他正是看到了当时中国被野蛮的满清所统治,因此作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预言,应该说他的预言完全得到了证实。

明朝时期中国被西方传教士看成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度,人民也是文明程度最高的,经过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之后,到满清末期,几乎所有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都成为了一个野蛮的国家,人民都是野蛮的半开化的人。历史的发展完全证实了王夫之悲痛的预言。

随心浅谈 | 此文彻底揭露“华夷之辨”的真相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王夫之的观点,我们不妨再看看他的文明进化论的观点。王夫之说“故吾所知者,中国之天下,轩辕以前,其犹夷狄乎!太昊以上,其犹禽兽乎!禽兽不能备其质,夷狄不能备其文……所谓饥则呴呴,饱则弃余者,亦直立之兽而已”


也就是说,中国这块地方,在轩辕以前,也就是夷狄,太昊以上,就是禽兽(在这里王夫之,已经提出了动物禽兽进化成人的概念,当然明朝正德年间的思想巨人王廷相就已经提出了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概念,可以说是进化论思想的先驱)。王夫之这里的所说的夷狄是一个判别文明程度的概念,夷狄就代表着野蛮。


华夷之辨的实质就是告诉华夏人一个实的世界,那就是文明与野蛮之辨。虽然我们的血统是华夏人,但由于被夷狄统治,时刻都有可能从华夏之人变成夷狄之人。中国传统观念里华夷之辨的要害就在于保卫文明,抵抗野蛮的侵略,防止一切野蛮对文明的侵略导致的社会倒退文明破坏的悲剧的发生。


随心浅谈 | 此文彻底揭露“华夷之辨”的真相

正是从文明进化,防止野蛮民族对文明的破坏,使社会发生严重倒退停滞的宏观大视角出发,王夫之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提出一个论断“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这话,百年之下,读来,犹如雷震耳,虎虎有生气。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

一个文明国家的政权,可以让出来,可以继承下去,也可以革命造反加以变动,但决不能让野蛮加以统治掺杂。


意思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我们自己不管是庶民革命,还是贵族禅让,政权的更替只能在华夏人内部进行。而不能由夷狄来主导中国的政权,满清就是当时的夷狄,所以他们主导的政权,就是殖民政权。那样就会导致文明停滞倒退甚至毁灭的灾难性的后果,也就是王夫之所说的“中国之文,乍明乍灭,他日者必且陵蔑以之于无文,而人之返乎轩辕以前,蔑不夷矣。”


根据王夫之评传一书的作者所说,事实上“在王夫之看来,纯粹的‘夷狄’文化尚有其长处,而如果华夏的文化退化为‘夷’,为‘野’,那所产生出来的乃是一种更加不祥的新劣种”,中国在明朝灭亡之后,悲剧性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证实了王夫之的这种观点,不能不说王夫之的思想实在是具有相当的洞察力。


但王夫之也并没有因此陷入绝对的悲观绝望,一方面“他深信‘日照月临之下’,必有文明的存在”,“此混沌而彼文明又何怪乎!”也就是说王夫之深信,就算中国的文明毁灭了消亡了熄灭了,用他的话说“陵蔑以之于无文,而人之返乎轩辕以前,蔑不夷矣”,但在这日照月临之下的世界上,肯定还会有别的文明的存在,“此混沌而彼文明又何怪乎!”,只要文明的火种还能在‘日照月临之下’的世界上传承下去,那也就没有什么好怨怪的。


另一方面,王夫之也深信,中国的文明虽然目前处于满请的残暴压制之下,趋于毁灭,但将来一定还会有崛起的那一天,他充满激情的预言“尽中区之智力,治轩辕之天下,族类强植,仁勇竞命,虽历百世而弱丧之祸消也。”也就是只要能族类强植,仁勇竞命,就算经历一百个世代,中国的文明也终有消除弱丧之祸,重新崛起的时候!


随心浅谈 | 此文彻底揭露“华夷之辨”的真相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种为野蛮人占领中国制造理论的是金元时期投靠异族的汉奸文人郝经和许衡。如今很多一知半解的圣母则以讹传讹,非常可笑。常有人引用所谓的子曰,“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退于夷狄则夷狄之”,如此论调实则大谬。


首先,这话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孟子只说过“臣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孟子这句话,本来是批评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叛他们的老师陈良而向许行学习的。孔子孟子从没说过“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的屁话。


“入夷则夷入夏则夏”的真正出处乃是效力于蒙元的伪儒许衡为论述蒙元政权的合法性而发明的,其核心论述即“拥有华夏这片土地延用华夏制度”的“无论是否具有华夏民族血统”都承认它的合法性。我们很容易看出两者区别,孟子所言是建立一种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世界管理秩序,而不是为了让周边族群融合进来。用夏变夷是手段,有效管理非华夏的周边族群是目的。


许衡的论调则是典型的服务于异族统治的“用夷变夏、无君无父”的伪理论。

而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非华夏族群能用华夏典章治国的例子。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华夏人不用华夏典章治国的情况,但只能说是华夏逆子时期,贬之为“新夷狄”,是怒其不争也!时机成熟,逆子终将回归华夏正统。


随心浅谈 | 此文彻底揭露“华夷之辨”的真相

若野蛮征服文明、夷狄僭越中国,无论其表面如何,其实质终为为外敌入寇侵略中国。

历史证明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夷狄之政人面兽心。所以,从来不曾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华夷易位”,华夏永远是华夏,只有孝子逆子之分,而夷狄永远是夷狄。


随心浅谈 | 此文彻底揭露“华夷之辨”的真相


另外,“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本意为

“尊勤君王,攘斥外夷”


如孔子称赞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西晋江统《徙戎论》“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朱熹称赞管仲:“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顾炎武称赞管仲:“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梁朝 丘迟《与陈伯之书》:“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管仲:“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魏征:“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唐太宗李世民:“戎狄人面兽心,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很多人以为满清的夜郎自大和愚妄顽固是源于汉族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其实呢,

满清入关后,绞杀汉那族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是下了狠功夫的。搞剃发易服,文字狱,以及上述的《大意觉迷录》的炮制对士大夫阶层个下层民众进行洗脑。这就是对付华夷之辨的手段。


康熙酋长说:“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


道光酋长《重篹福建通志》:“设禁之意,特恐吾民作奸勾夷,以窥中土”


这些无疑都是满洲贵族对于民族隔离和防范的集中体现。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完全明白满清统治以前中国“华夷之辨”的观念实质就是文明与野蛮之辨!

只有到了满清统治下,这个概念因雍正酋长写的一本《大义觉迷录》扭曲了华夷之辨的本质,消磨了中国汉民族的斗志与民族精神。灌输了即便是异族也可以随意征服统治我们。从华夷之辨的本质来看: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任何异族永远没有资格来侵占我们的国家,杀戮我们的人民,主宰我们的命运!请永远记住这一点!


随心浅谈 | 此文彻底揭露“华夷之辨”的真相

华夷之辨首先是一种民族身份认同,然后才是文明野蛮之辨,而文明的标准就是“礼乐”。同时“华夷之辨”还是一套世界秩序管理体系即中华世界体系的核心观念。华夷之辨,内中国外夷狄,贵中国贱夷狄。体系的中心是炎黄血统的华夏民族,体系的基础是强大的物质与军事力量,对周边族群用华夏礼义来实现“用夏变夷”,使四夷臣服,事中国以忠。


(注:转自:有明人,以上图文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汉服微资讯 | 带您了解更多汉服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