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具有肝毒性的中藥一定會造成肝損傷嗎?

近年來,中醫藥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據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已經傳播到

183個國家和地區。隨著2016年由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中國臺灣桃園林口長庚醫院的醫學科學家聯合在《科學》雜誌旗下的《轉化醫學》子刊上發表了關於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整個亞洲的肝癌普遍潛在相關的學術論文,中藥在醫學界引起廣泛關注,與此相關的中藥毒性,尤其是肝毒性問題,亦被熱議。

服用具有肝毒性的中藥一定會造成肝損傷嗎?

有些人因為中藥肝毒性而盲目拒絕服用中藥,甚至出現了要禁絕中藥的呼聲。其實,正確理解了中藥肝毒性的來龍去脈以後, 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今天碴兒理醫生帶大家正確認識中藥,希望各位覓友千萬別誇大了中藥肝毒性。

中醫基礎理論中的肝與現代解剖學中的肝不一樣。現代解剖學中的肝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而中醫理論中的肝更像是有著“主疏洩、藏血生血”這樣一組功能的臟器。

中醫的有調暢氣機、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維持氣血運行、調節水液代謝、調節性與生殖、藏血生血,這樣集現代醫學理論中肝臟、大腦、骨髓、腎臟等一系列器官的功能。

什麼是中藥肝毒性?

首先,中藥屬於藥物。藥物性肝損傷顧名思義就是由所服用藥物導致的肝損傷。其實,中藥引起的肝損傷屬於藥物性肝損傷範疇,也是藥物諸多不良反應之一。其危害而言,輕則損害肝功能,重則導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中藥沒有毒,西藥有毒”。這也是一種認識誤區。中醫對藥物的毒副作用早有認識,我國古代文獻對藥物毒性的記載,也非常豐富。中藥和西藥對於肝功能都有可能造成損傷,我們稱之為“藥物性肝損傷”或者“肝毒性”。

有多少中藥有肝毒性?

截止目前,能夠確認的肝毒性單味中藥共有107種。這裡說的確認,既包括臨床發現,也包括實驗室研究發現。《中華本草》總共收載的8980味中藥, 其中已明確具有肝毒性的中藥有107味,如:雷公藤、何首烏、秋水仙、莪術、班蝥等。這些多不多,要看怎麼比, 按照計算, 可能會產生肝毒性的中藥的比例為1.2%。

服用具有肝毒性的中藥一定會造成肝損傷嗎?

服用具有肝毒性的中藥一定會造成肝損傷嗎?

調侃地說“不談劑量都是耍流氓”,一個成年人需要一次服用數斤或者數月的中藥才會造成肝臟受損。目前,我國藥典中對中藥的常用量有所規定, 也就是說, 只要掌握好中藥服用劑量和時間, 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防止肝損傷。

如何降低服用肝毒性中藥的風險?

預防服用中藥導致肝臟受損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正規中醫院/科室就診、遵醫囑服藥,儘可能不選用肝毒性中藥,若必須服用時,需定期監測肝功能。如果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先用西醫,再用中醫,也可以先用中醫,再用西醫,也可以中西醫同時並用;可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也可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一切皆依病情需要而定。只要在正規的中醫院/科就診,遵醫囑就可以了。但早期癌症病人如果是腫瘤切除術後的輔助治療,一般是先西藥輔助治療再中藥調理是為合理保護肝臟的方案。

肯定有很多肝病人群有這樣的困惑,肝臟已經生病了,中藥到底能不能吃,肝功能會不會因為中藥雪上加霜?答案是否定的。受益於中醫藥的辨證精神,所謂“千人千方”,在合理的分析配比下,中藥只會成為肝病患者治療方案的主力軍(因其造成的肝損傷應小於西藥),而不會成為肝病人群火上澆油的累贅。最後提醒大家:

切忌盲目濫用中藥, 更不要輕信所謂的偏方、秘方,特別是含有毒性中藥的方子,一旦誤服,悔之晚矣!

服用具有肝毒性的中藥一定會造成肝損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