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张记馄饨:中华老字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咸阳市新兴南路,有一家张记馄饨馆,店面不大,很不起眼。然而,它却是咸阳著名的特色小吃,当地曾经流传着“汤鲜味美馄饨张”的说法。2006年11月,张记餐饮有限公司被国家商务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2008年6月,张记馄饨制作技艺被陕西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阳张记馄饨:中华老字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二十多年前,我小的时候,经常跟家人一起去吃张记馄饨。当时,他们的店还在咸阳北大街上,虽然环境简陋,但是生意很好。除了馄饨以外,他们家的包子和蒸饺也非常好吃!后来,北大街改造,老房子都被拆了,张记馄饨馆也搬迁至北面不远处的新兴南路上。

咸阳张记馄饨:中华老字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味不断地改变,我很少再去张记馄饨馆,火锅、烤肉、炒菜、西餐、自助等成为我外出就餐的首选。不久前,我和家人路过新兴路,偶然看到张记馄饨馆,瞬间勾起了曾经的回忆。虽然已经吃过饭,但还是决定进去吃一碗馄饨,感受一下儿时的味道。

咸阳张记馄饨:中华老字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张记馄饨馆,仿佛来到了一座博物馆,墙壁上悬挂着各种展板,介绍张记馄饨的悠久历史、制作工艺和老照片,讲述了从1918年至今张记馄饨馆走过的风风雨雨。

1918年,来自山东滕州的张广赐,开始在济南开店卖馄饨。1937年,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山东被卷入战乱,张广赐关店离开。后来,他的儿子张连升来到咸阳,开始在东明街卖馄饨,先摆摊,后开铺。此后,经过多年的经营,张记馄饨以皮薄、汤香、馅鲜受到咸阳百姓的喜爱。

咸阳张记馄饨:中华老字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阳张记馄饨:中华老字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956年,公私合营,张连升成为主任,张记馄饨馆的牌子换成“北大街第三合作食堂”。不久,他又打出“张记馄饨”的牌子,竟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在“文革”开始时,张连升因“复辟”罪,挂牌子,站板凳,写检查。后来,一头栽倒,离开人世。

改革开放后,张连升的夫人闫清芝再次撑起“张记馄饨”的门面,在老地方,继续经营。岂料一日,歹徒入室,闫老夫人在家里丧命。他的长子张兆新接管馄饨馆,成为第三代经营者,并闯出了一番天地。

咸阳张记馄饨:中华老字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阳张记馄饨:中华老字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记馄饨的皮由手工擀制而成,皮薄透亮,筋斗耐煮;肉馅用刀剁棒捶,细腻黏润,非常可口;鸡骨汤经过大火煮和小火炖,味道鲜美,油而不腻。将馄饨盛入碗中,浇上鲜美的鸡汤,还要放上虾皮、紫菜、冬菜、香菜、韭黄、蒜苗等十多种佐料。最后,放置几根鸡丝,一碗地道的“张记馄饨”便完成了!

看到服务员端上来的馄饨,好像金鱼戏水,也像蝴蝶飞舞,热气腾腾,美味营养。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喜欢这种清雅的味道,老年人成为这里的主要顾客……

咸阳张记馄饨:中华老字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阳张记馄饨:中华老字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