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老海棠树》:谢谢,那些爱我到骨子里却来不及感谢的亲人

1

初识史铁生,是在初中课本《秋天的怀念》一文,这是他对母亲的怀念,文中描写了已身患重病的母亲为了让双腿瘫痪的我心情能好一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的。但母亲却离我而去的悲伤思念之情。

当时年纪尚轻读到这篇文章,不了解当时作者的遭遇,也不懂他和母亲的关系怎样。但如今看了他的《老海棠树》,突然体会到了那种对亲人的思念,还有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们不难发现《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是纪念他的妈妈,那么《老海棠树》便是为了纪念他的奶奶。

他不断的在文中提到:

我是被奶奶带大的孩子。

他在这本书的开头写道: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颗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如果秋天的菊花代表对母亲怀念,那么文中多次提到海棠树,便是作者对奶奶的寄托。

他说:奶奶总是对着老海棠树发呆。出神的张望。

文中多次提到年少时害怕奶奶会死,所以多次提到星星。

因为奶奶告诉他:人死了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

在这种童话编织的童年里成长,他写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直含泪的烛光。

史铁生《老海棠树》:谢谢,那些爱我到骨子里却来不及感谢的亲人

2

奶奶在他的成长中起到启蒙和引路的作用。

她是一个被旧社会定义为“成分不好”的人,因此为了和新时代的人们有相同的地位,她每天不辞辛劳的“工作”,扫街道,插花,识字等。

即使年纪大了,儿子儿媳妇都有工作,衣食无忧,但仍然想靠自己挣钱。

她缺少的不是钱,是别人对她的尊重,是她对劳动的尊重,是她对命运的抗争。

这对于作者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而年少的作者却没能理解奶奶的渴望,甚至对奶奶的行为感到不耐烦,使得奶奶有了无可慰藉的迷茫,随着奶奶的去世,这便成了他永生的遗憾,最后只能靠海棠树来追悔纪念那个“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的奶奶。

读了这篇文章,深深感受到对已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悔恨之意,令人感到凄凉和伤感。

我们往往忽略身边亲人的存在和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把这一切当成了理所当然。

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会永远包容我们,永远爱我们,永远祝福我们。

史铁生《老海棠树》:谢谢,那些爱我到骨子里却来不及感谢的亲人

3

朱自清在《背影》里也写下了对父亲的思念和未能早一点体会父亲对自己的爱的遗憾。

当时他的父亲沧桑,潦倒,又逢家境惨淡,祖母离世,奔走谋职,可以说是祸不单行了。

即便这样,父亲仍辞辛苦地送儿子回北京,反复嘱咐儿子一路小心。当时的朱自清未能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他只觉得父亲不懂他,不可理喻。

直到后来的一天读到父亲的来信,恍然想起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攀上爬下时的背影,瞬间眼泪湿了眼眶。

在此之前,他与父亲有着长达十年的隔阂,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最终父子关系有所缓和。

人生有一大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都应该趁着亲人还在身边的时候好好的孝敬他们。

在知乎上看到两段与家人的小故事,读完令我泪流满面。

1.爸爸一次重病,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都没醒,后来在一个下午突然醒了。

醒来他的嘴一直在动,妈妈把耳朵凑近了对他说:”你慢点说,我听着呢。“

爸爸很虚弱地说:”女儿该放学回家了,你快回家做饭去吧。“

2.姥爷去世了,因为妈妈从小不在他身边长大,所以和他关系并不是很好。平静处理完后事,晚上回来她栽倒在床上抽泣到:”女儿,你知道吗,妈妈没有爸爸了。顿时,心酸至极。

史铁生《老海棠树》:谢谢,那些爱我到骨子里却来不及感谢的亲人

有生之年,希望我们能够多陪陪家人,理解并尊重他们。

因为我们可能永远体会不到他们有多爱你。但我们要知道,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着想。

也许目前的你和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消费观念,甚至婚姻观念。

不可否认,我们爱他们,很爱很爱,并不亚于他们对我们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