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老三拳

形意拳的老三拳

裹、踐、鑽是心意老三拳,形意拳沒有這三個具體拳勢,但繼承了這三個重要原則,使之成為區別於其他拳種的運動規律。

裹,即將左右兩臂裹至自身中線,上身下身也向中間就。象包袱裹東西,緊嚴不漏;又象做鞭炮,纏裹的越緊,炸得越響。用於裹敵就是橫顧和控制對手,以便打擊和發放。

踐,即後手順前手路線出入,左右不散不離,不交叉,總在一條中心線上。這樣集中一個突破口攻,保住一個洞口守,始終佔據中線有利地形,而且增加了後手的隱蔽性,減少了進攻的難度。進腳時也是這樣。

形意拳的老三拳

鑽,是指手從心口起,過嘴處沿中線弧形擠鑽而出。即拳譜所說“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出洞入洞緊隨身”;“拳在懷中變,步在後足蹬;三口並一口,打人如同走”;“嘴是洞口,懷是虎窩”。

裹踐鑽的趨向是“中”。由上述闡述可以看出,裹踐鑽分別就向中線或出入中線,又是圍繞一個“中”字統為一體的。這就決定了形意拳守中用中的技擊原則。

形意拳的老三拳

怎樣理解守中用中呢?一是“出手先佔正門,此謂之巧”。守住自己中線不受侵犯,以保持穩定、平衡、合適的間架;攻擊和威脅對方中線,以破壞其平衡。拳家所謂“我順人背”、“得其環中、以應無窮”。這是攻其必救,打實不打虛。進時破中門,拳譜講“踏破中門奪地位,縱是神仙也難防”。二是“凡勢都要留有餘地”。不失中才能不失重,才能穩。“中”除了中線的意思外,還是中和、中庸之意,就是既不過、又無不及。身要看斜似正、看正似斜,拳高不過鼻低不過臍、前不露肘後不露手,這樣才有彈性和活力,尤忌大步跨襠、直臂挺胸。拳譜講“曲則勿遠、直則少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