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忠义两全也是错?有请三国二号风云人物登场

今天说一说三国里最有争议的二号人物:关羽;第一他是排不到了,第一非曹操莫属。那为什么关羽排第二呢?

这主要就是《三国演义》的锅了,不不不,关二爷应该感谢罗贯中才对。《三国演义》里二爷“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仪表非凡就算了,还能文能武,忠义两全,时代楷模啊!那么哪里来的非议?主要有两点,其一:历史上的关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忠义两全也是错?有请三国二号风云人物登场

羽是否对得起“忠义”二字?其二:历史上的关羽战斗力究竟如何?是战五渣还是战斗力爆表?


先看其一:是否忠义?

忠义,必须忠义,这点可以肯定,但是《演义》中有所艺术化。关二爷肯定是忠义的,不然历朝历代也不会供奉他,挑两个最夸张的封号:

明 明神宗 万历 协天护国忠义帝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清 清世祖 顺治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

其实我觉得吧,关二爷被称为“武圣”其实重点并不在“武”,本质就在于“忠义”二字。

正史中,例如《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典籍记,关羽忠于刘备,后来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之后被迫投靠曹操。关羽虽然投靠了曹操,但是他对刘备也一直念念不忘。果然没过多久,在得知了刘备的下落之后,放弃曹操许诺的高官厚禄,毅然辞别曹操,不远万里回城,找大哥刘备去了。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擒获,关羽誓死不降,最终被孙权下令处死。将权力、金钱、性命置之度外,绝对对得起“忠义”二字。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忠义两全也是错?有请三国二号风云人物登场

败走麦城




再看其二:战斗力如何?

先看看《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怎么说呐,这就是“武圣”,艺术的化身。这些事里面有真有假,像华容道义释曹操、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这些就是假的,刮骨疗毒确有事但是医生却不是华佗。如果《三国演义》里面关羽没有这些人脍炙人口的经典片段,那么你会怎么看关羽呢?

现在回头再看看关二爷真正的战斗力,其一:曹操派将军张辽和关羽为先锋率先进击,关羽跃马阵前,望见颜良麾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其二:水淹七军,曹军驻扎在低洼地区的时候,适逢瓢泼大雨,关羽带领水军将其围困起来,箭如雨下,终于全军覆没。于禁无奈投降,庞德誓死不投降,被关羽斩杀;其三: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如此说来关二爷“武圣”并非浪得虚名。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忠义两全也是错?有请三国二号风云人物登场

“刮骨疗毒”确有此事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关羽担不起“武圣”二字?我分析一下原因也有二:

其一,《三国演义》把关羽形象树立的太好了,艺术形象过于完美,战斗力过于爆表×1000,这就导致人们开始对关羽历史形象的探索。结果适得其反,潜意识逼着人们把关羽的缺点放大,结果就给二爷引来了麻烦。

其二,熟读历史的诸位,应该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历史上的关羽是心胸有些狭隘自负的。《隆中对》中有“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刘大哥重用二十出头的诸葛亮,二爷自然是不满了,你说这有情可原吧,可他对老将也不敬啊。当初封五虎将,刘备心想着这位黄忠老将军曾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为自己的功业打造了不少的基础,自然要把这位老将军封为五虎大将之一,全朝内都无一人反对,但是众人就是怕关羽有反对的意见。虽说黄忠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还是从万人之中取敌方将领首级,这就彻底打服了众人,可关羽口怎么想呢?我乃大丈夫大将军,岂有和老将(也可能认为当初打败过黄忠)的职位相同的道理?要不是费祎说:“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关羽还不接受五虎将之称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足之处归不足,人无完人嘛要辩证的看关羽,毕竟能做到人家那个份上,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