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愛喝酒的你知道其中的緣由嗎?

五糧液產自四川省宜賓市,有史可考的釀酒有先秦時期僚人釀製的清酒、秦漢時期僰人釀製的蒟醬酒、三國時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紅果釀製的果酒等,都是當時宜賓地區少數民族的傑作,無不閃爍著古代中國人對釀酒技術的獨到見解和聰明才智。

五糧液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愛喝酒的你知道其中的緣由嗎?

在五糧液的釀製工藝成形過程中,最為重要、最具影響的當數“姚子雪曲”。它是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賓紳士姚氏家族私坊釀製,採用大豆、大米、高粱、糯米、蕎子五種糧食。“姚子雪曲”是五糧液最成熟的雛形。

五糧液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愛喝酒的你知道其中的緣由嗎?

到了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秘方,五糧液用的就是“陳氏秘方”。文人雅士稱之為“姚子雪曲”,下層人民都叫“雜糧酒”,這就是而今五糧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仍在使用。

五糧液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五糧液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愛喝酒的你知道其中的緣由嗎?

五糧液一開始在老百姓的口中叫“雜糧酒”,在文人雅士中叫“姚子雪曲”。在1909年,宜賓縣安排了一場聚會,其中聚集了各路社會名流及文人墨客。

席間,“雜糧酒”一開,滿屋噴香,不約一陣美譽。特別是晚清舉人楊惠泉問到“這酒叫什麼名字?”答曰:“雜糧酒”。又問到“為何取這個名字?”答曰:“此酒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高粱五種糧食之精華釀造的”。楊惠泉又答:“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似俗。此酒既然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何不更名為五糧液?”頓時,滿場稱讚好名字。由此,五糧液這個名牌便誕生了。

五糧液是如何成名的?

五糧液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愛喝酒的你知道其中的緣由嗎?

1915年,五糧液在美國“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獲得金質獎章,從此享譽世界。

1985年,五糧液給自己立了一個小目標:“規模上要超越汾酒,價格上要超越茅臺”。消息傳來,業界一片譁然,都在質疑五糧液,憑什麼敢吹這麼大的牛逼?之所以說五糧液不自量力,是因為當時的汾酒非常牛,牛到其它名酒難以望其項背......

1994年,國家放開商品價格管制,各大酒廠開始輪番漲價。在這波浪潮中五糧液頂住各方面的壓力一邊擴產能,一邊提價格,產能超越汾酒、價格超越茅臺。實現小目標的同時,坐上了白酒之王的寶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