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商能打敗實體,但中國卻不能?大量實體店倒閉,誰的錯?

文|聰明小生

電商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讓大家真正體驗到原來買東西還可以讓人家直接送上門。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電商熱潮也讓國內實體店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大家平日裡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現在街上的各種店鋪已經越來越少了,很多店鋪生意非常慘淡,最終不得不倒閉關門。

日本電商能打敗實體,但中國卻不能?大量實體店倒閉,誰的錯?

但這種現象也僅限於國內,在日本的情況則完全不同。日本是島國,同時也是一個旅遊大國,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蜂擁日本,很多時候,遊客們到了日本也會到各種商店轉一下,因為日本實體店的火熱程度是國內無法體驗到的。去過日本的朋友就會發現,日本的實體店各種設施非常完善,服裝、日用品、電器、家居等等,這些東西都能實現整體的經營,能在網上買到的東西,在日本的大型商場中也能夠買到。

日本電商能打敗實體,但中國卻不能?大量實體店倒閉,誰的錯?

日本實體店火爆,還有另一個“殺招”:高質量的服務和體驗。日本實體店真正體現了“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宗旨,他們的服務人員非常熱情,不管什麼時候都會笑眯眯的,禮貌待人,就連接過你手中紙幣的時候都是用雙手。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體驗,日本的大型購物中心還特別設有母嬰室、吸菸場所、休息室等。在這種環境下購物,會讓人覺得有一種無比美妙的感覺,相反這是在國內體驗不到的。

日本電商能打敗實體,但中國卻不能?大量實體店倒閉,誰的錯?

另一方面,日本的電商遠不及中國,中國有淘寶、拼多多、京東……各大電商平臺競爭非常激烈,再加上國內移動支付的加持,這種環境非常利於電商的發展,因此日本的電商平臺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自然實體店也就發展得好。久而久之,日本的傳統商業模式便越來越成熟,不斷趨於完美,讓電商行業失去了一家獨大的機會,最終無懈可擊。

那麼,國內大量實體店倒閉,這是誰的錯?

首先,電商產品的價格比實體店低,這是促進國內電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次,電商的便利性和產品的多樣化選擇讓更多人享受到網購的樂趣,產生網購依賴性之後便很少去實體店購物。另外,昂貴的租金和員工的薪酬成本也是迫使實體店倒閉的重要原因,很多實體店老闆表示,一個月利潤就那麼點,除去租金和員工的薪酬,到自己手上的所剩無幾。還有的實體店倒閉也因為自身的經營不善,這種就不能怪外界因素。

日本電商能打敗實體,但中國卻不能?大量實體店倒閉,誰的錯?

但究其根本原因在於電商,試想如果沒有電商,相信現在實體店都好好的,電商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在線下購物的人越來越少,這就直接導致實體店倒閉。當然,這些倒閉的實體店大多都是小型商戶,優秀的實體企業依然好好的。

日本電商能打敗實體,但中國卻不能?大量實體店倒閉,誰的錯?

也有很多實體店老闆抱怨:如果沒有馬雲,那麼實體店也不會遭遇這樣的窘境。

很顯然,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電商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是一個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假如說沒有馬雲,那肯定就沒有淘寶和天貓,但是還有京東、拼多多啊,馬雲不做電商還有劉強東和黃崢做,後面總會有人做的,所以這個鍋不能讓馬雲背。

日本電商能打敗實體,但中國卻不能?大量實體店倒閉,誰的錯?

馬雲也說過,如今傳統行業對電商的態度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傳統行業缺乏新的商業思維和新的營銷方式,這就導致商鋪的生存越來越困難。再回過頭來看日本的實體店,假如國內也能像日本一樣更加重視服務質量和消費體驗,估計也不會遭遇現在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