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餐本来出名,但是为什么没有走出省外,发扬光大

在蒙元文化中,不得不提起蒙餐文化,这是千百年来游牧民族的饮食和风俗的一种进化和传承。内蒙古蒙餐本来出名,但是为什么却没有走出省外,发扬光大。在中国的餐饮文化中,四川的火锅享誉海内外,火锅文化融入到千家万户,也诞生了很多川味火锅连锁企业,遍布全国。安徽菜以臭鳜鱼为代表,成为很多人尝试安徽菜的必点菜。湘菜、粤菜、东北菜、鲁菜更不在话下。中国八大菜系肯定是没有蒙餐的一席之地,而才国民的饮食认知里,蒙餐也是一种地域特色,除非你到内蒙古,否则很难接触到蒙餐,那么为什么内蒙古没有一家蒙餐企业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内。

蒙餐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餐饮,是北方餐饮的浓缩之一,吸纳了地域特点、气候特点、文化特点。蒙古饮食不仅造就了其强悍刚健的体魄,而且是其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体现。并形成了独特的蒙古族饮食文化,个中的奥妙让国内外的美食家大为叹服!蒙餐作为内蒙古十大文化为符号之一,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占有重要意义和地位。

蒙餐本来出名,但是为什么没有走出省外,发扬光大

蒙餐中,一道奶茶要这样喝,没有黄油、茶米、奶豆腐、奶嚼口,这奶茶基本没法喝,作为内蒙古人接待过无数外来宾客,无论是商务接待还是私人宴请,一道早茶就能把对方折服,可谓是既复杂又讲究,对方连道谢谢,没写到能够收到如此礼遇,其实内蒙古吃蒙餐的地区基本早上都这样喝茶。

2017年04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第九大菜系——“蒙餐菜系”正式问世。

蒙餐作为新兴产业,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走上市场化道路。蒙餐,不论是营养价值还是色香味形艺,都与内蒙古大草原独特的地域息息相连,体现着草原民族特有的文化餐饮风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南方餐饮为主的菜系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认可,作为餐饮行业的代表类型之一的蒙餐也应走入更广泛的市场当中。

蒙餐本来出名,但是为什么没有走出省外,发扬光大

蒙餐受欢迎的原因,一是独特的风味,二是蕴涵的蒙元文化,最重要的是自己独特风格的工艺。提到蒙餐,人们往往就会臆断为手扒肉、炒米、奶茶等蒙古族人民长期食用的这些饮食品种,这种以民族为界定的说法是片面的,新的界定范围应是以地域为框架,以在内蒙古自治区长期生活的蒙、汉,满等多民族利用丰富的地缘资源,和谐融合、交流实践、同化剔除,施以不同的烹饪方法,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叠加现代文化和新型工艺的餐饮新产品称为蒙餐,或可称为新蒙餐。

蒙餐早茶的组成

一、马奶酒——奶酒,又叫蒙古酒。

此为草原上的一大特色,以其独特的醇香、丰富的营养和神奇的疗效而著称于世上。马奶酒酒精度不高,牧民们用它来款待客人,蒙医则常用它与其他药物配合治疗疾病。

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即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这种饮料酒精度不高,牧民常用它来招待尊贵的客人。马奶酒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消食、健胃等效用。蒙医常用它掺上VC和消炎药品治疗胃病,腰腿痛和肺结核等疾病。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随着科学的发达,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因而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二、手扒肉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蒙餐本来出名,但是为什么没有走出省外,发扬光大

三、奶制品

奶制品蒙古族的奶制品可谓多种多样。有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酸奶、奶渣、奶糕等。奶豆腐,也称奶干。做法是把鲜奶放置发酵后,撇取上层白奶油后,倒入锅里煮熬。等奶子呈老豆腐状,装入刻有各种图案的木模,放通风处晾干即成。白色透明有油性的为上品,发黄较硬的次之。奶皮子的做法是将新鲜牛奶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熬,待牛奶稍微滚起后,用勺子不断翻扬,至泛起泡沫为止,停火后,冷却到第二天,一层奶脂凝结于表面,像蜂窝状麻面圆饼,用筷子挑放在案板上,折成半圆形,在通风处晾干。放入茶中或跟炒米拌在一起吃均可,香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秋季是制作奶皮子的最佳季节。

四、奶豆腐

奶豆腐做法:把熬奶皮子剩下的奶,或制黄油后余下的奶渣,待其发酵后,用麻布滤去水分,放进锅里慢火煮,边煮边搅,待其稠糊时,装入布袋压榨,挤出黄水后,倒入木模,便成方块,再切成长条或小方块,晒、晾干即成。

五、蒙古炒米

蒙古炒米又称“蒙古炒米”。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的脆炒米和硬炒米。脆炒米的做法是把糜子浸泡,也有的用温火煮到一定程度,使米泡胀。之后拿出晾干,再倒入锅中翻炒。有的在铁锅里放入细沙,待沙子烧红后放入适量的泡胀的糜子,用特制的搅拌棒快速搅拌,待米迸出花且水分蒸发完毕,火速出锅并过筛子。这样炒制的米呈黄色,米粒看似坚硬,实则吃时干脆,色黄而不焦,带有特殊的香味。硬炒米的做法更为简单,不放沙子,也不用泡水,干炒到半生不熟即可。

蒙餐本来出名,但是为什么没有走出省外,发扬光大

炒米主要的吃法是脆炒米用于泡奶茶喝,硬炒米可以煮肉粥或干饭。此外,还可以直接食用。用奶茶泡着吃时,加黄油、奶豆腐,味道则更佳。还可用酸奶或鲜牛奶,加上奶油、白糖等泡食。由于炒米具有味美,食用方便且耐饥的特点,因而成为蒙古族生活、生产、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蒙古族有“暖穿皮子,饱吃糜子”的俗语。

六、全羊席

全羊席——这是蒙古族的名宴,精选羊身各部位,分别采用烧、蒸、爆、烤、焖、熘、烩、煎等技法,成菜多姿多彩,令人美不胜收据说,标准的全羊席共有108道菜,其中凉菜20道、热菜88道。

蒙餐本来出名,但是为什么没有走出省外,发扬光大

七、烧麦

是蒙古族的一种流传很久,至今不衰的传统风味食品。稍美制作工艺独特,选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馅肥瘦适中,葱姜等佐料齐全。稍美出笼,鲜香四溢。观其形,只见皮薄蝉翼,晶莹透明,用筷提起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吃起来香而不腻。可谓食中美餐,形美而味浓。呼和浩特的稍美,过去专作早点之用,多由茶馆经营,如今,已成了许多饭馆的必备食品和家庭中的常用美餐了。

八、羊杂碎

羊杂碎——蒙古族的羊杂碎在该地的诸小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讲究“三料”、“三汤”、“三味”。三料又分为主三料和副三料。主三料即心、肝、肺,又称“三红”;副三料即肚、肠、头蹄肉,又称“三白”。三料下锅时切成长条或细丝。三汤即“原汤杂碎”、“清汤杂碎”、“老汤杂碎”。原汤杂碎:将羊杂碎洗净,下锅煮好,连汤带水一起品尝,味道鲜美清淡。清汤杂碎:先将洗净的羊杂碎氽一下,汤扔掉,再将杂碎蒸熟切好,重新入锅添水放调料煮开,味在细嚼慢咽之中。老汤杂碎:老汤即一锅汤稠入油、色酽如酱长熬不换的羊杂碎汤,用这种汤煮的羊杂碎,其味醇厚绵长,尽在汤里。三味说来很简单,凡青城专营羊杂碎的饭桌上都摆放着这三种佐餐之味:春意葱茏的香菜末儿,红灿灼目的辣椒面儿,洁白晶莹的食盐。食者可视口味自行调兑。

九、奶食

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种:1、白油。将鲜奶放入桶内,搅拌后,使其发酵等脂肪在上面呈白色,即成白油。2、黄油。将白油用纱布过滤,然后倒入锅中加温火炼,用勺频频搅动,待色泽微黄,即成黄油。3、奶皮子。夏秋季,将鲜奶放在锅中,用小火烘,稍滚,用勺扬,使奶泡沫在上面,同时点上生奶,奶上即成皮一层,用筷子挑起,放在通风处阴干就是奶皮子。4、奶豆腐有两种做法:将出白油后的酸奶子,经慢火熬煮,放入布袋压榨成为酸奶豆腐;另一种是,将奶放入器皿中发酵,将上面一层“卓口”取出后,再放入锅中煮沸将酸奶汤抛出,经多次搅拌后,再倒入木模中,便成各种型块,然后切成长条或小放块,在太阳下吹晒、晾干,即成为奶豆腐。是牧民冬季的奶食品。5、奶酪通常做法是:将黄油所余下的奶水放到热处,待其发酵、沉淀,把沉淀下的粉块装入布袋压榨,捏成各种形状,晾干后即成奶酪。6、奶果子。以白面和鲜奶糖混起来,做成饼或其他形状,用油炸即成。黄油、白油、奶皮子为牛奶中的精华,具有独特的纯香味,营养丰富,最为贵重,吃用时,再加奶茶、奶果子、炒米,常是招待贵宾的佳品。奶豆腐,奶酪是奶制品中最普通的食品,蒙古族制作奶食品的历史悠久,别具一格。

十、蒙古奶茶

奶茶——是蒙古民族传统的热饮料。由砖茶水加鲜奶熬制成。喝时要加少许盐、羊肉干、炒米、奶酪、黄油食用。有暖胃、解渴,充饥,助消化的功能。尤其是以牛羊肉为主的蒙古地区,对于解油腻、促消化有重要的作用。


蒙餐本来出名,但是为什么没有走出省外,发扬光大

只有把这些都搞齐了才算作构建了蒙餐的框架,基本上也仅仅是一个早茶的组合,如果是蒸菜还有很多特色菜还没有上。

只要来过内蒙古,能够接受羊肉的人,基本上都会被这种大快朵颐的吃法所征服,蒙餐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内蒙古也走出过几家餐饮企业,如小肥羊、西贝莜面村等本土餐饮企业,但是这两家都称不上正宗蒙餐的企业,小肥羊刷肉、西贝主做巴盟河套菜品。那么为什么没有类似的蒙餐连锁企业走出内蒙古呢?

蒙餐本来出名,但是为什么没有走出省外,发扬光大

一、文化习俗的局限性

蒙餐这种餐饮文化也是需要当地这种传统、风俗,多年沉淀起来的。比如说奶茶,南方喜欢甜味,内蒙古喜欢咸味,记得一次在阿妈家吃饭,来了一个南方的小姑娘点了一杯奶茶,结果发现是咸味了跟服务员理论了半天,这就是文化习惯的差异,在南方的认知里奶茶就是甜的,在内蒙古人眼里甜的根本不是奶茶。我们认为蒙古奶茶和街边上那种习惯奶茶是两个概念,可这个在南方人眼里其实是没有这个区分的。

将蒙餐复制容易,但是能否被大众接受,犹未可知。

二、讲究的地方太多

蒙餐要讲究好原料,还要有懂蒙餐的料理厨子,很多环节其实很难操作,这就不像中餐容易复制和加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