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勝利日——不能忘卻的紀念日

9.3勝利日——不能忘卻的紀念日

9.3勝利日——不能忘卻的紀念日

9月3日-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

每年9月3日是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74年前日本當局無條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這個勝利來之不易,從九一八算起,中國人民堅持抗戰十四年,為民族解放展開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抗爭,抗戰期間,廣闊的中華大地,從作戰地域與戰略作用上分兩大戰場:以國民黨部隊為主擔負的正面戰場和以共產黨部隊為主負擔的敵後游擊戰場,這兩大戰場相對獨立,又相互配合,特別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游擊戰場,可謂世界戰爭之奇觀、偉大的民族壯舉。

9.3胜利日——不能忘却的纪念日

圖注:1945年9月2日,在美軍理查德·薩瑟蘭將軍的監督下,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密蘇里號上籤署投降書

全面抗戰爆發,國民黨軍連遭敗績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當地中國駐軍第29軍發動進攻,全面抗戰爆發。

由於國民黨在政治上實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在軍事上則採取單純防禦的戰略方針,所以,儘管國民黨軍隊的許多官兵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英勇的抵抗,然而正面戰場的戰局仍非常不利,日軍長驅直入,特別是由於太原失守,華北基本淪入敵手,國民黨軍華北戰場宣告解體。

在華東一線,伴隨著淞滬會戰失敗,日軍在南京屠殺90天,30萬苦難的同胞被殺戮、活埋、燒死,日軍暴行令人髮指,製造的慘象觸目驚心。

共產黨為抗戰勝利指出了正確的路線方針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陣營消極派“抗戰必亡”、盲目派“速勝論”的觀點甚囂塵上,顯然,不對上述錯誤認識加以嚴肅的糾正,對堅持長期抗戰是十分不利的。為此,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於1938年5月先後發表了《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兩篇文章,以驚人的洞察力準確把握了中日戰爭互相矛盾的基本特點及其歷史趨向,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抗日戰爭的理論綱領,即使在當時的國民黨內部也產生很大影響。

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對於一個弱小的國家和民族而言,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克敵制勝的最佳手段是開展游擊戰。這已是古今中外許多軍事理論家普遍認可的事實。但這些理論家大都從戰術的角度,將游擊戰作為弱者抵抗強敵的一種自然反應。從來沒有一位戰略家像毛澤東那樣,在20世紀把游擊戰提高戰略的高度來認識的。毛澤東《論持久戰》等著作的發表,詳盡透徹地闡明瞭在抗日戰爭全過程中游擊戰爭的重要戰略地位,全面論述了抗日遊擊戰爭的具體戰略綱領,是卓越的游擊戰戰略論。

全國範圍內,敵後戰場抗日根據地遍地開花

在確立了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戰略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依託當時全國抗日根據地的總後方——陝甘寧抗日根據地(轄有23縣,人口約150萬)積極向全國開創敵後根據地,走過了一段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八年期間,中共領導下的武裝力量先後開闢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從戰前只有1塊,人口不足200萬,面積不過13平方公里,發展到抗戰勝利前夕時,解放區面積達95.696萬平方公里,縣以上城市285座,縣市政權590個,總人口超過1億。敵後戰場抗日武裝從1937年開戰之處只有92000人,發展到1945年戰爭結束時的1318294人之眾,其中八路軍1028893人,新四軍268581人,華南遊擊隊20820人。另外民兵有2687698人。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八路軍建立山西四大戰略支點、華北五大根據地、新四軍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華南抗日根據地、東北抗日根據地。

9.3胜利日——不能忘却的纪念日

延安人民歡慶抗戰勝利

敵後戰場游擊戰爭勝利成果和偉大意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戰場的抗戰,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寫下了中華民族在抗戰中最壯烈不朽的史詩。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共殲滅日軍150多萬人,中國戰場牽制日本陸軍的總兵力,最高時達94%以上。其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抗日武裝,牽制日軍侵華總兵力,最高時達到75%,有力地支援了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減輕了正面戰場面臨的壓力。

我們讚歎敵後戰場的地位和作用,並不表示就輕視和忽略正面戰場的地位和作用,實際上,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都是抗日戰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兩者在戰略上是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簡言之,沒有中華民族的空前團結,中國的抗戰就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我們應該要牢記: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落後就要捱打,必須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建立強大的國防,如此才能捍衛自己的獨立主權,維護自己的尊嚴。

9.3胜利日——不能忘却的纪念日

圖注:2015年9月3日,中國舉行盛大閱兵式,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

9.3胜利日——不能忘却的纪念日9.3胜利日——不能忘却的纪念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