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管教孩子只會吼叫?聰明父母有更多方式,培養孩子內心健康

曾經有一個對3000名學齡前兒童的心理調查,其中有一條問題是"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回答的最多的是"我怕爸爸媽媽吼我"。

可想而知,一個經常生活在戰戰兢兢的環境裡的孩子,他的性格不會很陽光,肯定會存在各種程度的心理問題。

在第六季的《爸爸去哪兒》楊爍對待孩子的觀點很能代表很多中國式家長的觀點,就是恨鐵不成鋼,口頭禪就是"我是為他好,才嚴格要求他。”似乎對孩子的否定對孩子好,但往往這種孩子都缺乏心理健康,缺乏心理健康的危害是什麼呢?

家長管教孩子只會吼叫?聰明父母有更多方式,培養孩子內心健康

首先是不自信,對待跟別人的交往產生心理障礙。

很簡單,如果一個家庭對孩子來說都沒有安全感的話,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對待陌生人更是無法相處,沒有安全感。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總是遭到否定,遭到斥責,遭到批評,那他很難建立自信,很難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一個人的性格發育期,基本在學齡前就已定型。如果家庭的負面影響對孩子造成傷害,往往是不可逆轉的。很多媽媽當著別人的面給孩子下不來臺,經常說你看看某某某,你看看你,你什麼都不會做。剛剛還興高采烈的孩子,立馬臉上都是晴轉陰,沒有人喜歡被否定,即便是個孩子。

其次,受情緒負面影響重的孩子往往具有攻擊性。

經常被簡單、冷漠、粗暴行為攻擊的孩子對待外界的肯定是防禦型的,然後如果遇見比他弱小的,比如是小貓,小狗就會進行下意識的攻擊以洩憤。慢慢的逐步轉向比他更弱小的孩子,成年後甚至淪為社會的罪犯。往往產生問題兒童的家庭後面都有酗酒、家暴成性的父母。

更多的家庭沒有升級到對孩子進行暴力,但往往家長的冷漠和麻木也是暴力的一種潛在形式,往往會不由自主的把影響延伸到下一代。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更直接的老師了,家長的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可以想象一個冰冷的家庭裡是不會長出溫暖的花朵的。

家長管教孩子只會吼叫?聰明父母有更多方式,培養孩子內心健康

如果你想培養出一個陽光自信開朗向上的孩子,那麼首先你要給孩子以陽光。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整天有人否定你,這也不行,那也不好,你會是什麼心情?而且我們自以為的批評其實是在變相強化。遇見問題應該耐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多問幾個為什麼?

其次要溫和的處理,有選擇性的忽視。

舉個例子,孩子假如有吃手的習慣,許多家長看見一次說一次,甚至有的打手心,但實際上是即使是他當著的你的面不吃了,但是其實在背後該才吃還是得吃。你的批評甚至責打只會強化"我改不了這個習慣了”的意識,正的處理方式是應該溫和的拿開她的手或者是下意識的忽視。到了一定的心理階段之後,這種行為自然就會消失了。

最後,當孩子偶爾做出幫助別人、或者比較有禮貌的表現時,家長要積極抓住閃光點及時的進行表揚,無論怎麼忙,都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因為孩子的成長就在這幾年,決定了他一生的心理發育是否健康。

家長管教孩子只會吼叫?聰明父母有更多方式,培養孩子內心健康

著名兒童教育家林文彩博士認為“心理營養和生理營養一樣,必要沒有足夠的心理營養人就不可能健康"。習慣於否定的中國式教育嚴重的讓兒童的心理營養匱乏,讓每位家長都重視起來孩子的心理健康,給孩子一個陽光開朗的性格,會造福一生。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