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这本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书,写尽了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著名的翻译家周克希先生说:有些书,七八十岁了,还很年轻

。很多经典图书都有这样的特点,而《小王子》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跨越了国界,模糊了年龄,不同的人从读这本书中,都能收获不同的启发。

《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他死后被安葬在法国巴黎的一个人文景点,先贤祠,死后能够安置在这里,对法国人来说,是至高无上的殊荣。

在他的碑文上写着:诗人、小说家、飞行员,1944年7月31日执行侦察任务时失踪。这句简短的话,却写出了作者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在《小王子》中,作者把他这一生的故事和感悟,都穿插在其中。

《小王子》:这本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书,写尽了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很多大人把《小王子》买回家,读给孩子听,因为这本书是一本童话书,开头那一段就是用来讨好孩子的,从孩子的视角来讽刺大人们的现实和愚蠢,可再往后读,小王子游历6个小行星以及地球,以及其中的各段经历,孩子可能根本就读不懂。

其实《小王子》是写给大人的童书,作者在扉页上写着:请读到这本书的孩子原谅我把它献给一个大人,这个大人是我在人世间最好的朋友

作者写的这位朋友,就是里翁.沃斯,是一位犹太裔的法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进了集中营,在集中营中丧命。




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这本书以飞行员的视角开始,诉说了他小时候的一个经历,6岁时候,他画了一幅画,一只蟒蛇吞掉了一只大象,他拿着这幅画问大人,可怕吗?大人都说一顶帽子有什么好怕的。

他见过很多大人,他总是要解释一遍,这不是帽子,而是蟒蛇吃掉了一头大象,然后他又把大人口中的“帽子”改画成了这样,只有这样,大人才能看懂这幅画真正的含义。

《小王子》:这本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书,写尽了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大人看懂之后还会要求飞行员,不要再画这些蟒蛇了,建议他认真的去学习有用的知识,比如说地理、历史、数学和语文等等。

这个孩子觉得:大人自己什么都不懂,总是要小孩来给他们解释,这让我觉得很累。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大人却总会把问题搞得很复杂,孩子只想享受当下的快乐,而大人永远活在焦虑中,无法感受到此刻的意义。多数时候,当孩子成为大人,就难以想起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曾经担任美国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的著名经济学家拉里.萨默斯曾说过:我们所学的知识在10年内就会被淘汰。但根据摩尔定律来看,这种看法依然太乐观了。

摩尔定律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速度是按指数增长的,也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到后边发展越快。大人的经验教训对孩子来讲,很有可能起不到助推的作用,假如孩子遵从,还会拖他们的后腿。

真正能够滋养我们的恰恰就是“没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要用心感受的,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比如用心的画一幅画,放下所有的焦虑听一首歌,没有任何目的的去田野间走一遭,而孩子就是喜欢这些单纯没有目的的东西,也正是因此孩子才会更的感受到快乐,长大的我们,却看不懂了曾经也是孩子的自己。

圣埃克苏佩里的家族在法国是豪门,他的父亲世袭了伯爵的称号,他的母亲出生于音乐世家,特别重视孩子们的人文情怀,所以他很小时候就展现出了文学才能。

因为父亲的英年早逝,他和弟弟两个人被送到了祖父家,祖父安排他进入当地的圣母学校,可是圣埃克苏佩里并不喜欢这里,他学习很差,很祖父的关系也很不好。

《小王子》:这本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书,写尽了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祖父的一个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他对圣埃克苏佩里兄弟更加珍惜,因为祖父不想再次体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之后祖父就开启了对圣埃克苏佩里的“控制”。

圣埃克苏佩里本来想参加陆军步兵团,但祖父非要让他加入海军,可是这并非是他真正的热爱,所以他故意考了非常糟糕的成绩。之后祖父去世了,他再也不用听从别人的安排了,之后他才开始学习美术,但是并没有真正用心投入过,直到他遇到了飞机,才算是遇到了一生的挚爱。

孩子并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大人而活着,他们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孩子,他们是活在当下的物种,当下就要快乐,当下就要体验到意义,这一点很多长大的人根本理解不了。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他老人家最最开始的主张就是,人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身在哪里,未来想要去到哪里,可身为成年人,我们时常忘记问自己这些问题,更多时候我们选择的是随波逐流。

小王子在自己的星球,跟最爱的玫瑰花吵架了,他选择要出去游行,他去过六个星球,之后他又来到了地球,他觉得这些星球上的大人都好奇怪,他理解不了他们,也不想和他们交朋友。

他先是遇到了一个小行星,这颗行星上只有一个国王,这是一个想要控制一切的人,他见到除自己以外的人,都觉得是自己的子民,他希望小王子留在这个星球,听他指挥,被他派遣,但小王子是崇尚自由的灵魂,于是他离开了这个星球。

《小王子》:这本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书,写尽了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长大之后,我们总是希望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头脑中的样子出现,可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律,不受任何人的意志转移。

之后,小王子辗转到另一个星球,这里住着一个虚荣的人,这个人希望见到他的人都崇拜他,为他鼓掌,小王子觉得,让人崇拜自己这件事一点都不好玩。

总有一些人喜欢别人夸赞自己,崇拜自己,仿佛这样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所以他们忙忙碌碌,为了金钱、荣誉和地位停不下来,到头来发现,人生除了自己,别人都是自己想法的投射。

第三个星球上,小王子遇见了一个爱喝酒的人,他不停的喝酒,为了忘记自己要喝酒的这个事实,这个酒鬼的做事逻辑,让小王子大开眼界。

总有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根本看不清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只是沉浸在自己的逻辑中,做着低效的努力。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当你遇到一闪被锁着的门,你应该去哪里找钥匙,一定在别的地方啊

细细想想我们却是做过为了忘记烦恼而烦恼的事,为了忘记吵架而经常吵架,但实际上我们原有的经验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在第四个星球上,他遇见了一个做生意的人,这个人永远都在做正经事,他把天上的星星归为己有,把卖出星星的钱,再把别的星星买回来,思考的逻辑跟喝酒的人差不多。

后来,他在一个行星上遇见了掌灯人,他按时熄灯,按时把灯点亮,因为这颗行星越转越快,所以他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他内心想要偷懒,他却依然尽忠职守。这也是小王子非常喜欢的人,因为掌灯人一直在为别人付出,而不是只为了自己活着。

在第六个星球,他遇见了一个地理学家,一个只有理论没有任何实践的老爷爷,这个老爷爷就是圣埃克苏佩里外公的象征,当这个地理学家让小王子讲自己的星球故事时,他又觉得小王子的那朵花根本不值得记录,因为它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

《小王子》:这本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书,写尽了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像地理学家这样的人,他们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真正的感情,永远只会用固定的标准来评判对错,而没有感情驱动,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冷冰冰的。圣埃克苏佩里的外公,就是这样以对错好坏评判世事的人,他不在乎外孙的喜好和意愿,他只想保全外孙躯体的完整。

最后,小王子来到了地球,他遇见了无数个国王,虚荣的人,爱喝酒的人,商人,掌灯人和地理学家,他对这些人充满了不解,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活过,总是为了掌控或是得到而活着?

其实人生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花费时间去了解自己是谁,反复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内心不断地澄清,活出自己的满意,人生才会更加有意义。




太关注外在的东西,忘记照料自己的灵魂

在小王子眼中,大人是非常奇怪的,他们忙着挣钱,忙着控制一切,忙着借酒消愁,忙着纸上谈兵,却很少真正为爱,为自己的灵魂生活过,他们非常在乎数字,却不在乎真正重要的东西。

大人热爱数字,如果你跟他们说,你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们从来不会问你重要的事情。他们从来不会说:他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他最喜欢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吗?


他们会问:他多少岁?有多少个兄弟?他有多重?他父亲赚多少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了解了他。


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了一座漂亮的红砖房……”,他们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你必须说:“我看到了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


长大的我们特别喜欢比较,也特别在乎外界的评价。我们总想要住上更好的房子,开上更好的车,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让家人穿更贵的衣服,却忘了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家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小王子》:这本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书,写尽了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豆瓣评分9.1的电影《死亡诗社》中,讲述了一个非常另类的老师,基丁先生。他不是要求学生们必须读完课本,更不是逼迫他们去写作业,而是带他们去看历届学校毕业生的照片,告诉他们这些已经逝去的人,想要给现在的学生的建议是: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们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基丁告诉孩子们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根本不是那些实用的东西,是爱让人变得与众不同,他鼓励孩子们去抓住时间,寻找爱,于是有人勇敢的跟喜欢的女孩表白了,有人找到了自己生命中挚爱的事物,也只有活在爱里,人的灵魂才会是丰盛的。

《小王子》:这本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书,写尽了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与基丁老师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的是,男主角尼尔的父母,他们是工薪阶层,生活的中规中矩,父亲的脸上常年都是严肃的表情,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爸爸,费尽心思把儿子送进了这所学校。

所以对这个父亲来讲,尼尔就是承载自己家庭从工薪阶层走向中产阶级的载体,他不关心自己如何跟妻子生活的更快乐,也不思考自己为何会陷入这样的窘境,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孩子。

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各科成绩都是A,考上名牌大学,之后当一名医生,这样至少他的教育方法会得到外界的认可,可是他从不关心孩子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说到底,人生不过是一场自我追寻之旅

小王子在B6-12星球上,遇见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这朵玫瑰驯养了小王子,她让小王子每天给她浇水,帮她做保护自己的玻璃罩,她总是会对小王子发脾气,在他们吵架的时候,偶尔也会装病来解决,这一切的一切让小王子很烦恼,他在和玫瑰的相处中,渐渐失去了自我。

所以他跟玫瑰告别,他选择去别的星球转一转,这个过程就是小王子自我追寻的一个过程,他发现自己爱那朵玫瑰,他爱日落,喜欢让自己的星球干干净净的,走过千山万水,他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曾经的自己,曾经的居住的地方,在最后的最后,他选择返回自己的星球。

《小王子》:这本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书,写尽了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从《小王子》这本书里,我们成年人其实能够借鉴到太多的智慧,但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点:

首先,花时间反思,了解自我,构建自我

孤独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场景,也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人才能真正的开始去自我探索,会去思考自己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之前伊能静在《鲁豫有约》中,讲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她在跟哈林离婚之后,被媒体和众人指责,那段时间她没有拍戏,总是自己一个人呆着。

她才开始反思自己之所以落入这样的境地,是因为自己的修炼不够,因为自己有太多不完善的地方,是她自己太想别人来弥补她小时候受过的伤。

而现在她在微博里说,她不会再去在意过去的自己是怎样的,她想构建一个新的自我,她重新养育自己,她就想写唯美的文字,同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戴维·福斯特·华莱士说:我们已经灌输给每个人一个思想,自我是每个人都已经拥有

。他想告诉我们的是,每个人出生却是都带着一些特点,这也是自我的一部分,但是这种自我缺少内涵。我们要往自我中加入更多有趣有料的内容,其实就是所谓的构建自我。

其次,舍得为自己热爱的事情,花费时间和精力

我们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好,那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一种可持续的生活,就是找到自己的热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像是乔治奥威尔喜欢写小说一样,他曾经也想要改行,但当他真正尝试去改行的时候,他发现他不快乐,所以又开始重新写小说。

《小王子》:这本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书,写尽了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像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心生向往,那些不染尘世风俗的姐姐妹妹们,那些美好的人和事,只要是他喜欢的,他就舍得花时间花精力,他对林妹妹其实并不只是爱情那么简单,因为林黛玉足够的简单和通透。

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使命,找到之后,不要妥协,勇敢的走下去,不要回头。

写在最后,《小王子》中非常触动人的一句话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去看。这本几万字的小书,之所以能够流传度那么广,是因为它揭示了最简单最容易被忽略的道理。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有孩子的天真和简单,有孩子的率性和勇敢,不要在长大的过程中,丢失了这些美好的东西,尽管生活有时候让人很疲惫,但只要你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在努力着,日子总会变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