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橫縣榃僧村簸箕粉“勁道彈性”的鮮活文化現象


南寧橫縣榃僧村簸箕粉“勁道彈性”的鮮活文化現象

榃(tán 壇) 僧村簸箕粉,被公佈為廣西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實在廣西欽州、北流等很多地方簸箕粉歷來也是民間傳統一道風味小吃。但南寧橫縣校椅鎮榃僧村簸箕粉卻獨佔鰲頭,成為了美食與民俗文化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其背後有深厚的歷史根源。

南寧橫縣榃僧村簸箕粉“勁道彈性”的鮮活文化現象

橫縣榃僧村距離南寧市約100公里,是一個約有300年曆史典型的壯族古村落,村中完整保留著48座嶺南風格民居,村子看上去古色古香,民風淳樸,生活恬淡,村民們穿著藍澱壯族服飾, 唱著的山歌很別緻、悅耳動聽。

南寧橫縣榃僧村簸箕粉“勁道彈性”的鮮活文化現象

簸箕粉,也叫石磨粉,是榃僧村民對他們幾百年來一直做的這種米制食品的稱呼。廣西有青石自然石材,質地密實,強度中等,易於加工,常被採用簡單工藝鑿割成石磨。榃僧村建有專門的磨坊,用於將大米磨成漿,蒸出勁道有彈性的簸箕粉和餈粑,他們這種歷史悠久的壯族民間技藝,傳承至今已演繹為鮮活的文化現象。

南寧橫縣榃僧村簸箕粉“勁道彈性”的鮮活文化現象

榃僧村民做簸箕粉,選用當地優質的大米浸泡軟化後,用石磨磨成漿,然後一勺勺的攤到簸箕裡,上鍋蒸制。蓋上蓋子在蒸籠裡的米漿,蒸氣使其迅速凝結成晶瑩剔透薄薄的粉皮,大約幾分鐘時間就可以出鍋了。

南寧橫縣榃僧村簸箕粉“勁道彈性”的鮮活文化現象

起鍋的粉皮,用筷子或竹片將粉皮剝離簸箕。過去原汁原味的榃僧村簸箕粉不放餡料,拌上鐵鳥醬油就可以大快朵頤了,原有米香味就妥妥讓人胃口大開;後來受廣州腸粉的影響,榃僧村簸箕粉也能按遊客的喜好,加入大頭菜肉末等餡料,讓簸箕粉味道多樣化。

南寧橫縣榃僧村簸箕粉“勁道彈性”的鮮活文化現象

榃僧村莊保持著原生態壯鄉風貌,在這裡可以看到餈粑、五色糯米飯,尤其簸箕粉等傳統的美食,十分令人難以忘懷。

南寧橫縣榃僧村簸箕粉“勁道彈性”的鮮活文化現象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與您的作品有雷同之處,請留言以便修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