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假画卖253万,画家本人:我没画过这幅画,专家:你说了不算

近现代书画界有什么特点?如果提起某个时代书画的特点,一定是按照不同风格来算,比如先秦的壁画、魏晋南北朝的佛教美术、隋唐时期的工笔画,再往后就出现了百花齐放的书画场面,但近现代有所不同,因为它没有画风上明确的特点,但唯独有着一个公认的、明确的说法,那便是“造假重灾区”。

一幅假画卖253万,画家本人:我没画过这幅画,专家:你说了不算

范曾

造假,对于书画家来说一直是难以启齿的一件事,比如齐白石大师曾经三拒张大千于门外,原因正是由于张大千年轻时期常常画仿画,不过张大千有了名气,如今仿画比原画还值钱,而说起假画最头疼的一位,莫过于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了,范曾先生曾经公开是表示市面上他的画作九层都是假的,全世界共有他的假画500万张,一幅卖出上百万,比抢银行还可恨!

一幅假画卖253万,画家本人:我没画过这幅画,专家:你说了不算

范曾国画作品

不过对于造假来说,多数画家都是无可奈何的心态,原因也很简单,那便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画家与假画制作者的争斗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比如范宽的传世名画《溪山行旅图》,为了防止别人作假画,自己在茂密的树叶下署名,以至于过了上千年的时间,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的观察下才得知这幅画的作者是范宽。

一幅假画卖253万,画家本人:我没画过这幅画,专家:你说了不算

范宽《溪山行旅图》

到了如今,这种低级的办法早已无法使用,很多画家的办法就用了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那便是自己与画作一起拍张照,但是就是如此,假画还是层出不穷,因为有了PS的存在,做照片比做假画简单多了,甚至做假画的还有着专业的手法,最著名的便是“拼凑克隆”,把一幅真画的宣纸分成好几层,最后照着母本再复制出多幅作品。

一幅假画卖253万,画家本人:我没画过这幅画,专家:你说了不算

书画造假市场

于是很多画家对假画也只能束手无策,只能不断的提醒买画的人多加当心,但终归有大意的人,再2005年的一次拍卖会中,就有一位苏女子十分喜欢吴冠中的作品,花了253万拍下了一幅名为《池塘》的吴冠中作品,拍下来之后苏女士心想着找吴冠中本人鉴定下,但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

一幅假画卖253万,画家本人:我没画过这幅画,专家:你说了不算

吴冠中《池塘》真迹

因为吴冠中先生看到画作后,便很明确地告诉苏女士这幅画自己没有画过,也不是自己的绘画风格,并且在画框的玻璃上亲手写下“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2008年7月1日”,画家本人鉴定了是假画,按道理来说这幅画的真假已经不用多考虑了,于是这位苏女士一气之下将北京瀚海拍卖行告上了法庭。

一幅假画卖253万,画家本人:我没画过这幅画,专家:你说了不算

拍卖会现场

拿着吴冠中先生亲手写下的假画证词,并且拿着拍卖行的专家鉴定结果,这场官司结果本该毋庸置疑,毕竟拍卖行把一幅假画当作真画卖,应当是欺骗行为,但是最终一审判决驳回了苏女士的要求,也就是说苏女士败诉了,不甘心的她再次上诉,二审结果仍然是苏女士败诉,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幅假画卖253万,画家本人:我没画过这幅画,专家:你说了不算

吴冠中

因为当时鉴定这幅画的专家肖富元先生,坚信《池塘》作品是吴冠中先生所画,即使吴冠中先生已经否认自己画过这幅画,他认为自己作为《池塘》画作拍卖委托人,自己的鉴定结果不会出错,最终苏女士也只能认栽,但是这件事却在画坛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有专家对此件事评价时,认为即使画家本人鉴定为假画,也不算是确认的证据,画家本人无权决定自己画作的真假,因此说了也不算!

一幅假画卖253万,画家本人:我没画过这幅画,专家:你说了不算

吴冠中油画作品

画家本人说了都不算,这么破天荒的事情确确实实的发生在近现代书画界,也正是由于一些专家学者的鉴定方式,让一些假画仍然流传于世,而一些真画甚至能被鉴定为假画,然后低价买入后去拍卖,但这件事从法律上来说,苏女士与专家肖富元之间确实没有什么争议,毕竟苏女士相信了肖富元先生的鉴定结果,而吴冠中先生鉴定结果出来后,肖富元先生仍然一口咬定自己鉴定结果没错,在道德上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一幅假画卖253万,画家本人:我没画过这幅画,专家:你说了不算

书画鉴定

最后其实就是问题的关键,吴冠中先生鉴定为假画,而肖富元收藏专家鉴定为真画,究竟该听谁的?其实对于这件事,如果已经买到手,完全可以不顾真假,毕竟自己如果真的喜欢那幅画,无论谁画的都一样会喜欢,但如果还没有拍下,还是要听画家本人的,毕竟画家本人的鉴定在大众面前还是最有说服力,大家如何看待呢?留言评论一起讨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