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导语:

1837年 6月20日, 刚满18岁的美少女维多利亚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代英国女王。此时在遥远的东方,大清帝都北京城的西四牌楼劈柴胡同里, 旗人惠徵年仅2岁的小棉袄叶赫那拉氏还在父母怀里撒娇。

维多利亚领先慈禧一步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大英帝国的掌门人。二十四年后,慈禧联合小叔子恭亲王奕欣发动宫廷政变,接过了大清帝国的权杖,从容走进帝国权力的中枢。

两个不寻常的女人,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地球两端的两大帝国在俩寡妇的驾御下,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较量。

风华绝代的维多利亚和叶赫那拉氏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维多利亚女王和叶赫那拉氏


维多利亚 生卒: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

叶赫那拉氏 生卒: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两张照片再现了当年两位风华绝代美少女的曼妙形象。尽管我们没有慈禧年轻时候的影像,但通过对她老年的照片还原后我们发现,慈禧是多么的雍容华贵、仪态万方。

当时的满清和英国正在掐架,被打得满地找牙的道光皇帝听说远在天边的大英帝国由一位年轻女子掌舵时,惊得目瞪口呆。当时的道光皇帝问了英军战俘几个问题:大英帝国在什么方向、面积与人口有多少、是不是和俄罗斯接壤、骑马从新疆出发多久能到达英国、英国女王多大、是否婚配等等。大清皇帝甚至脑洞大开想纳维多利亚女王为妃,以为这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大清和英国就可以互通有无,岂不美哉!

令道光皇帝如此着迷的维多利亚女王是谁呢?

青春美少女维多利亚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维多利亚女王像


维多利亚女王是爱德华王子与维多利亚公主的独生女,1819年5月24日,小维多利亚含着金钥匙来到了人间,她的父亲欣喜若狂。天有不测风云,在小维多利亚8个月的时候,父亲爱德华王子在一次打猎中他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少女时代的维多利亚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女孩,她长相甜美,婷婷玉立,兴趣广泛,喜欢跳舞和交友,深受臣民的爱戴。1837年 6月20日,18岁的美少女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治国理政的漫长生涯。

1840年2月10日,女王和表弟阿尔伯特亲王的婚礼在圣詹姆士宫的皇家教堂举行。婚后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形影不离、如胶似漆。婚姻的幸福,使她精神十足,处理军国大事游刃有余。这时的国家正处于全盛时期,大英帝国的发展一日千里,蒸蒸日上。在女王陛下的引领下,终成日不落帝国。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


此时处在地球另一端的叶赫那拉氏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叶赫那拉氏的崛起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初十,帝都北京城某旗人官员的家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二十多年后,她将引起全世界的瞩目,这个女婴就是慈禧。

《清史稿》是这样记载她的生平的: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宁池太广道惠徵女。”

1851年,叶赫那拉氏参加了选秀,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从若干佳丽中脱颖而出,从此步入了深宫。她的妹妹于1855年踏着姐姐的足迹参加了选秀,最终落选,嫁给了咸丰的七弟醇亲王载譞。

初入深宫的叶赫那拉氏,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她的优势在于她的美貌和不服输的性格。这一点她心知肚明,只有默默地等待时机。

咸丰登基后一直没有子嗣,帝国的继承人问题一直困扰着他。1855年,丽嫔怀孕生产,生下的却是个女儿(荣安固伦公主),这令咸丰大失所望。而叶赫那拉氏却在这个时候怀孕了,沮丧万分的皇帝奕詝重新燃起了希望,他热切地期盼着兰贵人能为爱新觉罗家族生一个儿子。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懿贵妃


1856年3月23日,一声婴儿嘹亮的啼哭打破了紫禁城往日的宁静,叶赫那拉氏为咸丰生下了一个男婴载淳。母随子贵,叶赫那拉氏被册封为懿妃,没过多久,又被封为懿贵妃。

那时内忧外患的大清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咸丰心力交瘁,撇下了孤儿寡母的懿贵妃母子,撒手而去。临终前的咸丰口述了两道谕旨。

第一道谕旨是: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谕:皇长子载淳,著立为皇太子。特谕。”

第二道谕旨是: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谕:皇长子载淳,现立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咸丰的两道谕旨把皇后钮祜禄氏和懿贵妃排除在了权力中枢之外,钮祜禄氏也意识到,要确保自己的权力,就必须和懿贵妃联合对抗顾命八大臣,防止肃顺等人擅权。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恭亲王奕欣


在危机面前,两个寡妇联合小叔子恭亲王奕欣断然发动宫廷政变,扳倒了八大臣。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从此接过了大清的权杖,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在以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她驾驶着帝国的航船和维多利亚女王掌舵的大英帝国进行了殊死较量。

两个同病相怜的寡妇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两位女王晚年的照片对比

作为女人,维多利亚女王和西太后又有着同病相怜的苦衷,那就是年纪轻轻就守了寡,站在帝国权力巅峰的两个寡妇是如何度过近半个世纪漫漫长夜的呢?

女王陛下和她的表弟阿尔伯特亲王于1840年结婚,婚后的维多利亚对阿尔伯亲王特非常依赖,他们的感情十分恩爱。1861年12月14日,那是一个黑暗的日子,阿尔伯特亲王不幸染病去世。女王陛下从此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天天以泪洗面。维多利亚知道,她心爱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在阿尔伯特去世后,她每天晚上都要将她丈夫的一套替换衣服放在床头,盆中的水也要更换,仿佛他还活着。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女王晚年照

当女王再度出现在她的臣民面前的时候,她的形象和之前判若两人,一袭黑衫头戴白纱,神情郁郁寡欢,身材走样发福,丧夫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在以后长达40年的时间里,女王陛下像矗立在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钟,机械而精确地为大英帝国报时。她只有把忧愁深深埋在心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帝国发展大业中,才能暂时忘记心爱的阿尔伯特亲王。慈禧的经历和维多利亚女王如出一辙。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卯时(早上5点至7点之间),热河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中,咸丰驾崩,时年31岁,苦命天子终于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西太后时代的大清,实行高度专制的集权政治,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旦大权旁落,她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女王陛下则不同,传承多年的君主立宪制,使大英帝国按早已设置好的程序完成权力的交接即可,不会出现极端政治事件。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目光犀利的西太后

西太后则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心当年风花雪月的陈年旧事,对于她来说抓稳帝国的权杖才是最紧要的事情。她在朝中密布眼线,小报告日夜不断,王爷贵胄,满汉大臣的一言一行皆在她的掌心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长期处在宫廷争斗旋涡中的西太后面目狰狞、目光阴冷、阴险狠毒、睚眦必报。同时,她也是一个精明强悍、老谋深算而善于纵横捭阖、恩威并施的女主。这种复杂的个性,是任何舞台艺人所扮演不了的。

权力就像鸦片,一旦沾上就欲罢不能,对于叶赫那拉氏来说,人生最大的乐趣无过于在宫廷争斗中施展手腕,较量机锋,把政敌玩弄于股掌之中,使自己永远站在权力的最高峰,从容优雅地狙击后来者。同治驾崩后,她之所以选择年仅4岁的亲外甥载湉为帝,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她的小叔子兼妹夫醇亲王载譞为人老实持重,毫无野心,对她构不成威胁。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光绪和珍妃


1898年,光绪通过庆亲王奕劻向太后申诉不愿做亡国之君,如不改革宁愿退位,西太后闻言大怒:他不愿坐次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之。她早有了废掉光绪的意思,只是有三怕:一怕洋人干涉,二怕各地督抚不服,三怕小叔子恭亲王奕欣不依。虽然恭亲王已经被她逐出了帝国权力中心,但是恭亲王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个人威望,还是颇令她忌惮。

西太后在隐退前,首先把光绪的师傅翁同龢赶出政治圈,翁同龢一旦被罢免,光绪就失去了一个首席高参和一个翼护光绪的家长。 紧接着马上擢升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辖数万人拱卫京师 。西太后不动声色地布下天罗地网,任凭光绪他们胡闹几个月,然后收网捕鱼。手段之老辣 、犀利、稳健,充分彰显了一个老牌政治强人的风范。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照片中,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从中管窥一二。

历经岁月侵蚀的女王陛下面带些许忧伤,慈眉善目,沉静如水。而西太后则是满脸横肉,目光犀利,强大的气场让人不敢直视。多年的宫廷争斗、腥风血雨在她原本姣好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记。

维多利亚女王和西太后的子孙们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女王和她的子孙们

维多利亚女王被史学界成为“欧洲的老祖母”,婚后一共生了九个孩子。他们个个出类拔萃,孙子辈更是人才辈出。维多利亚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女王通过女儿、儿子的联姻,把大英帝国的火种洒遍了整个欧洲。通过一张图表,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她在欧洲有多少直系亲属了。俄国、瑞典、挪威、丹麦、西班牙、德国、希腊等国,都与英国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王陛下辞世10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战争说到底其实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家事,一场表兄弟之间的战争。双方在战场上打得死去活来,其实都是上图中的这些人在互殴。


牝鸡司晨之慈禧太后和维多利亚,中英两大帝国的对决

载淳

西太后只有载淳一根独苗,据《清史稿》记载,顽劣的同治皇帝死于天花。从太医留下的药方来看,的确是治疗天花的方子,但同治皇帝的死因众说纷纭。给同治皇帝治病的太医不止一个,回家后不免透露给家人,以致于越传越邪乎,在坊间流传说皇帝是得了脏病而死的。载淳的死对慈禧太后的打击非常大,亲儿子死了,可大清还得继续,斟酌再三的慈禧决定立自己亲妹妹的儿子4岁的载湉为太子,而自己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把权力紧紧握在手中。叶赫那拉氏对自己的亲外甥的培养还是尽心尽力的,她对光绪寄予了极高的期盼,不到10岁的载湉经常被慈禧叫去,让他学习怎么批阅奏摺。后来情势的发展令慈禧太后颇感意外,光绪脱离了慈禧预设的轨道,从而导致母子俩反目成仇。慈禧对光绪儿戏般的变法相当反感,当载湉要求授权变法时,她当然不能容忍,立刻从颐和园回宫,正式临朝训政,尽废新政,恢复旧法。

从家庭关系上来看,西太后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俩儿子都没有得到善终。尽管抓住了权力,却失去了儿子。而维多利亚女王,则是人生赢家,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归根到底,皆因满清和与英帝国政治体制上的差异,当维多利亚尽享天伦之乐之时,慈禧还在绞尽脑汁地算计,怎样防止大权旁落。

结语:

两位政坛女达人,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她们毕生都在政治权力的旋涡中沉浮。慈禧一生恋权不放,直到死前的那一刻。作为母亲,她无疑是一个失败者。作为权力场上的常青树,屹立不倒几十年,她同时又是一个胜利者。大清在她的治下每况愈下,国之将亡,一切典章制度都已瘫痪,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已非人力所能挽救。尽管西太后和中兴名臣们东堵西补,虽有短暂的回光返照同光中兴,亦免不了败亡的命运。

晚清沧海事,最可惜一片江山。

维多利亚女王无论是人格魅力还是治国理政的能力,都给她的臣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女王陛下被奉为婚姻家庭生活的楷模,她忠于丈夫,热爱家庭,为当时的臣民交口称赞。她治下的英国,蒸蒸日上,成为横跨几大洲的日不落帝国。

西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