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A股絕大部分電子行業公司都不值得長期投資

我們大多數人建立的理念是消費者應該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支付更高的價格。但不幸的是,簡單地擁有更好的技術和更多的特色並不是一個可以持久的戰略,因為總有競爭者正在準備推出一個更好的產品。擁有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通常意味著公司可以獲得溢價,但這也會限制它們的潛在市場——很多消費者對品質略低一等的產品,只要價格足夠低,也是能夠接受的

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增加特色或改進產品,就要始終保持領先競爭對手一步,其實這是相當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少有企業能夠長期採用這種戰略獲得超額利潤的原因。尤其是在技術密集的電子行業—今天最新最好的服務器、存儲系統和供應商很可能不是明天的領導者。最後,持續的創新通常需要大量研發費用的投入,這些資本的投入使得產品差異化戰略花費甚巨。

數據存儲器製造商易安信(EMC)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 子。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家公司快速更新的技術已經超過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並贏得了新的客戶,因為它的產品有IBM缺乏的特色。幾年的時間,易安信在自己技術領先的產品上持續向用戶索要比競爭對手高的價格,因此迅速獲得了鉅額的利潤。(易安信產品的價格如此之高,以至於用戶給這家公司起了一個綽號—“暴利公司”。)

然而,IBM和其他競爭者並沒有放棄。終於,IBM生產出大量與易安信產品非常接近的產品,並且為了把客戶重新拉回來,IBM給這些產品定價很低。結果,IBM的市場份額開始恢復,易安信的生意受到重創。

這一案例說明,儘管企業通過保持領先一步的技術短時間內會獲得鉅額的利潤和股票收益,但這些利潤通常是短命的。除非你足夠熟悉行業內部的運作方式,知道何時一家公司的產品正要被更好的產品擠掉,否則你應提防依靠獨立創新保持競爭優勢的公司。


恕我直言,A股絕大部分電子行業公司都不值得長期投資


所以,如果A股的投資者兄弟們如果想依靠投資目前A股的電子行業公司,想獲得長期回報的話,大概率得到一個很差的結果。因為他們只是局部的優勢,不是真正的競爭優勢。

要想通過長期投資獲得大的收益,一定要找到那些通過長期競爭,建立全面競爭優勢的公司。而這類公司通常具有五大特徵:

1、通過出眾的技術或特色創造真實的差異化產品。

2、通過一個信任的品牌和聲譽,創造可感知的差異化產品。

3、降低成本,並以更低的價格提供相似的產品和服務。

4、通過創造高的轉換成本,鎖定消費者。

5、通過建立高進入壁壘,把競爭者阻擋在外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