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痤瘡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好發於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癒。臨床表現以好發於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

痤瘡雖是一個小病,但因為是一個形象工程,所以病人都很迫切地想治好。然而據說不好治?治好了一停藥還容易再犯?

皮膚疾病——痤瘡


要想治好痤瘡,先要知道痤瘡是怎麼形成的。


一、痤瘡的病因病機

痤瘡的病機是火鬱於內,發散不出來,痤瘡就是鬱火通過皮膚欲向外發散而形成的。

這裡講到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火”,一個是“鬱”。那麼“火”是怎麼來的?而又如何“鬱”住的呢?

1.青春發育期內分泌的變化,表現為肝火旺; 2.過食肥甘厚味; 3.情志不舒,鬱而化火。

火是怎麼鬱住的:

1.貪涼:比如身熱汗出後洗涼水澡、吹空調、吃冷飲;2.壓力大,情志不舒。

得痤瘡的主要是兩種人,一種是青少年,一種是中年婦女。前者佔比例最大。兩者病機相同,但病因不同,後者往往是肝鬱化火。

二、痤瘡的基本治法與方藥


1.治法:五味消毒飲合丹梔逍遙散(為主方,隨症加減)

方藥:金銀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 白朮; 柴胡; 當歸 茯苓 甘草 牡丹皮 山梔 赤芍

方論:方中銀花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紫花地丁、炒山梔善清肝熱;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子,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清熱解毒,並導熱下行。合成方,共奏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


2.治法:火鬱發之,柴胡桂枝幹薑湯加味(為次方,少數症狀用到)

方藥:柴胡 桂枝 乾薑 黃芩 甘草 天花粉 生牡蠣 白芷 夏枯草 連翹

藥用柴胡、桂枝、白芷發散鬱熱,黃芩、夏枯草、連翹清熱解毒,天花粉消腫排膿,生牡蠣軟堅散結兼平肝,乾薑溫脾胃既可助發散又可反佐苦寒藥。


三、不同類型的痤瘡及不同治法

常見的痤瘡分為三種:

第一種色鮮紅、腫硬、有膿頭,屬於陽瘡,患者體質強壯;

第二種色暗不紅,屬於陰瘡,患者體弱怕冷;

第三種介於前兩種之間。

治療第一種痤瘡,加大清熱解毒藥的藥量;(用主方)

治療第二種痤瘡,除了少用或不用清熱解毒的藥以外,還要加用溫陽散寒的藥,象麻附辛、吳茱萸等。(用次方)

如果有膿結,酌加桔梗、白芥子、皂刺等藥。(用次方)

四、痤瘡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開始服中藥的時候,臉上原有的痤瘡很快就見好了,但有些患者還會有許多新的痤瘡冒出來——原因是患者皮膚下原來就有一些沒有長出來的痤瘡,服了發散的中藥以後,這些痤瘡就被髮了出來,這是一種好現象——這就是所謂的排病反應。這種痤瘡發出來的快,好的也快。有可能出現這種“越治越厲害”的現象,要事先告訴患者,否則患者會認為你給治壞了而心生埋怨並放棄治療。


使用上法治好以後,只要患者注意避免上述致病的原因,一般不會再犯。


痤瘡治療中最常見的錯誤就是過量使用苦寒藥物。

一般認為痤瘡就是有熱、就是上火,所以治療就大量採用清熱解毒、洩熱通下、涼血養血的藥,導致火更被寒涼所鬱。雖然服藥時,症狀有所減輕,但一停藥就馬上覆發。是因為服了苦寒藥,只是把症狀抑制住了,病並沒有治好。


皮膚疾病——痤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