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這幾個月的孩子,推遲一年上學才好?

最近問生在六、七、八月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要不要推遲一年上學的媽媽太多啦。

必須為她們寫一篇,講(消)講(除)清(焦)楚(慮)呀!

先說利益相關:

娃是2013年7月底出生的,3歲按時去幼兒園,6歲按時上小學,沒有推遲。幼兒園作為班上最小的孩子適應得頗為痛苦,但半個月後就緩解了。沒有上過學前班,上小學前2月有些抓狂,但之後就逐步穩定。

當然,用我的個案給大家科普是沒有什麼說服力的,但是我想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對於這整件事的思考過程。

我第一次聽到“出生年月可能影響學業成績”時,就很疑惑——

那麼巨蟹座、獅子座的孩子,一般落後於處女座的娃了?

直覺就不對勁兒。

拿我身邊的朋友佐證,也和現實不符。

等5歲,我們家還針對這件大事進行了討論。大會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歡快地進行,最後決定:不推遲入學。

出生在這幾個月的孩子,推遲一年上學才好?

第一個原因:法律規定。

義務教育法規定,9.1日開始時滿6週歲的孩子,都應該當年入學。

如果想推遲入學呢?那就需要有充足的理由,向教育主管部門上報,等審批。

我們在帝都,帝都的政策執行相對透明公正,我們不認識教育部門的人,更找不到關係。

於是,就算我們有心,這條路也走不通。於是,就是老老實實按義務教育規定的時間入學。

第二個原因:推遲入學一年,真的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優勢嗎?

短期或許,長期沒有。

如果推遲入學,會比同學們大幾個月,會有一定的相對年齡優勢。

這種相對年齡優勢,指的是在兒童發展早期,大一些的孩子在入學時就相對成熟,學會了較多的學業技能。短期來看,大一些的孩子在學業表現上會更好。

但是,國外已經有成熟研究證明,如果僅僅是因為孩子相對成熟,或者掌握了更多的學前技能,那,這種先發優勢會在和同伴們同步學習的過程中——

慢慢消失。

而如果,孩子真的學前發展好,入學年齡小的劣勢很容易在日後追回來。

小學老師教過二十年,說過:入學年齡,在小學低年級中可能有優勢,但越大就看不出來了。

第三個原因:推遲一年入學的時間成本有多大?

粗看,可能一年的成本並不好計算,但是,我們換了個角度,問自己:

如果不推遲一年入學,那麼多出來的一年可以用來做什麼?

答案一下子就豁然明朗。

首先,萬一他將來高考失利(不要啊!),那麼他可以用這一年復讀。(呸呸,烏鴉嘴)

其次,他也可以用這一年做高中和大學的間隔年,去打工、去非洲做志願者。(很多歐美家庭都會這樣做。)

出生在這幾個月的孩子,推遲一年上學才好?

大家不要聽了覺得可笑,這一定是未來十幾年發生在這些10後孩子的真實事情。

學業將不是預測孩子成就的唯一標準。

舉個例子。

有一個出貨量甚至超過小米、但是很少有中國人聽說過的手機品牌——傳音。

明明是中國手機品牌,為啥很少有中國人聽說過呢?

因為,他們基本上只賣給非洲弟兄。還貼心的為非洲兄弟們設計了拍照美白功能。(黑人朋友們不要面子的嘛!)

出生在這幾個月的孩子,推遲一年上學才好?

結果,我認識的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上了兩年,覺得教授講的營銷理論太不接地氣,就乾脆停學一年,跑到傳音,去非洲實習了。

這孩子在傳音混得風聲水起。非洲的手機市場競爭遠沒有國內這麼激烈,於是這孩子第一桶金是在非洲賺的,最重要的是,孩子說,刷新了對商業的認識,終於明白生意怎麼做。

為什麼要跟大家嘮這個呢?

因為我敏感地覺得:未來孩子的學業將不會像我們一樣,高考定終身,考上大學再按部就班工作。

這屆孩子會從做中學,學著學著可能去創個業,失敗了找原因再繼續學。

跨界學、邊上學邊創業、試錯學……一切都是多元的。

於是,人生中這一年,是用來小學早期積累優勢呢,還是用來做機動、靈活、試錯的間隔年呢?

既然先發優勢很容易被追平,那麼,我們的選擇是後者。

這正是基於孩子這一年,成本與收益的理性考量。

當然,並不是鼓勵大家照搬這個結論,而是用這個思路與角度,去為自己的孩子思考。

具體要看孩子個體情況。

當然,人人都聽過很多反例:

XXX就是因為生日太小,推遲一年入學後,因為各方面都很出色,有了良好的自信心,就一路維持著領先地位,小學、初中、大學都很優秀。

這樣的例子,你是不是聽得太多太多了?

但是這個例子有一個邏輯漏洞,絕大多數人沒有發現。

孩子領先的原因是什麼?真的是憑藉比同齡人成熟而積累起來的自信心?

如果孩子僅憑自信心就能維持十幾年的優勢,那不是用愛發電、用意念取勝、許個願就爬上了珠穆朗瑪嘛!

出生在這幾個月的孩子,推遲一年上學才好?

自信可以感動上天,但一定感動不了競爭對手。

孩子如果在長遠競爭中一直領跑,原因只有一個:他足夠優秀。

而讓他長期優秀的影響因素,一定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廣博的知識面、足夠強的理解能力等等

人家優秀,是因為他本來就優秀,而不是因為推遲入學。

換句話說,這樣的孩子即使沒有推遲入學,照樣能追上,並在長跑中輕鬆獲勝。

還有的媽媽會說:“我看了育兒自媒體的爆文中說了,有研究證明,推遲入學確實是和成績優秀相關的呀!”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目前研究機構中,針對入學年齡與學業成績的研究,普遍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他們追蹤的時間特別短,只追蹤到了短期的考試成績。

而那些真正研究了成年後收入、最終學歷、高級職位等長期變量的權威報告發現——

孩子日後成功與否,和是否推遲入學沒有任何關係。(當然和提前入學也沒有關係)

起決定因素的,反而是家庭環境(包括文化資本)、機遇、孩子天賦、後天長期的持續努力……

看看,還是硬核因素與長期因素說了算。

人的一生是一條壯闊的長河,孩子的短期表現,只不過是其中一朵轉瞬即逝的小浪花。

所以,你與其焦慮孩子是否應該推遲入學(包括提前入學),倒不如花時間在“幫孩子準備長期優勢”這件事上。

畢竟,人生這場馬拉松賽程,最後勝出的往往不是聽到鳴槍就搶第一名的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