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實體店為何就能打敗電商?與中國恰恰相反,問題出在哪裡?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很多,特別是在一些傳統的生活習慣,這幾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著名的是電商行業的興起。電商的迅速興起改變了我們過去在超市的購物習慣,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這也是電商的出現,實體店受到了嚴重的衝擊,無數的實體店倒閉。然而,這種現象只發生在中國,而在日本,情況完全不同。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能完爆電商,而中國的電商卻幹掉了實體店呢?主要有兩個不同之處,一是產品缺乏多樣性;二是具體表現的便利性。這兩個原因值得國內商家思考。

說到實體店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原因在於整體整合。日本目前有很多大型購物中心,但以單一經營為主的購物中心和超市並不多見。他們實現了從服裝、日用品、電器甚至汽車的整體運營。因此,可以在網上購買的商品通常在大型購物中心都能買到。

日本實體店為何就能打敗電商?與中國恰恰相反,問題出在哪裡?

此外,在服務態度方面,日本服務員的服務真的是無話可說。它真正體現了“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也有很多人去日本超市購物。他們不單單喜歡購物,而是更喜歡服務。你知道,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全面的體驗,日本的大型購物中心有吸菸室、母嬰室和供人們休息的長椅。

日本的購物中心深知與網上購物相比,實體店確實有一定的差距。由於價格和及時性無法與網上購物相比,他們只能選擇高端產品,注重服務和體驗。一對一的購物體驗是絕對不可替代的。

日本實體店為何就能打敗電商?與中國恰恰相反,問題出在哪裡?

另一方面,中國實體店不如電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商店的租金變得越來越貴,這使得許多中小型商店不得不退出時,他們無法負擔高租金。畢竟,在盲目提高店面租金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考慮到店鋪和顧客的消費水平及店鋪的盈利能力,導致實體店頻繁關閉。從這個角度來看,一鋪養三代的想法有點過時了。

現在全國各地的房價都這麼高,房租也漲了很多。很多人說開實體店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先不說一二線城市,在三、四線城市繁華的街道上,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每年的租金就能達到近10萬,這還是很少的。稍微大一點的鋪子,年租金就是幾十萬元。一二線城市的商鋪租金甚至更“嚇人”。

日本實體店為何就能打敗電商?與中國恰恰相反,問題出在哪裡?

馬雲將電商經濟帶入人們的視野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網購。因為與真正的電商相比,它有更多的優勢,如更便宜,更方便,更周到的服務,這些都是電商興起的原因。電商經濟已經逐漸瓜分了實體經濟這塊蛋糕。許多人將大量實體店的倒閉歸咎於馬雲。事實上,小編認為大量的實體店倒閉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即使沒有馬雲,電商也將進入中國。

此外,在過去的兩年裡,實體店一直太過安靜,電商平臺不斷推出“雙11”、“6.18”等大型活動。但是,在價格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實體店並沒有對積累的商品進行一些清算活動。要知道,東京每年有兩個主要的打折季節。商場裡各種商品都有不同的折扣。每次折扣持續3至4周。對於那些有需求的人,他們經常在打折季節購物,購物中心也會在打折季節清倉。

日本實體店為何就能打敗電商?與中國恰恰相反,問題出在哪裡?

還有一點就是,日本是注重實體經濟的國家,很早就對國內電商企業進行徵稅,對電商幾乎沒有任何稅收優惠政策。因此在和線上實體店競爭過程中,電商無法發揮價格優勢,並且打不過線下的精細化服務,也無法使人們獲得實體店的購物樂趣。

隨著中國國內經濟市場的快速發展,企業家數量開始呈現上升趨勢,最終導致行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雖然創業者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在舊的商業思維中,缺乏新的商業思維,新的營銷方式,導致商鋪的生存越來越困難。

日本實體店為何就能打敗電商?與中國恰恰相反,問題出在哪裡?

所以總的來說,日本實體店比電子商務做得更好的原因是他們的整體佈局和高端服務可以給人們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國內電商優於實體店的原因,一方面是實體店租金上漲,另一方面是電商平臺上的商品比實體店更優惠,最後是國內實體店服務相對滯後。

然而,電商最終是不可能取代實體店的。畢竟,實體店的體驗在電商中是沒有的。即使電商就算有服務體驗,物流等待的時間還是很長,這應該是最大的劣勢。你認為是高房價、高租金“拖累”了實體行業的發展,還是電商經濟影響了實體行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