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慢慢長大的,還是在一瞬間長大的?

最近在網上聽到這樣一句話:“人不是慢慢成長的,人是在一瞬間長大的。”

在佛教裡有南禪和北禪之分:

北禪講“漸悟,一個人通過逐步的修行,達到成佛的境界。”我們在這裡把他叫做長大。

南禪講“頓悟,一個人在一瞬間,在某種特定的環境突然成長,見性成佛。”

那大家更傾向於那種答案呢?

人是慢慢長大的,還是在一瞬間長大的?

悟空問答上有這樣一個提問很有意思:“為什麼好人成佛需要九九八十一難,壞人放下屠刀卻會立即成佛?”

有人回答“因為壞人更強啊,因為壞人停止作惡就會有很多人免於災難,實際上的貢獻會更大。”這樣的答案說的通,但難免會讓人有些心寒。

佛教說“佛在靈山莫強求,靈山就在汝心頭。”實際上就是說壞人在放下屠刀的那一刻,在心靈上已經頓悟了,他的心已經有了佛性,但這並不是成佛,他在功德上離成佛還有很遠。

人是慢慢長大的,還是在一瞬間長大的?

而我們知道的唐玄奘大師就是漸悟的最好例子,二十年的西行,九九八十一難,不斷地在前行的過程中去修行,最終在思想上成熟,頓悟成佛,他是在功德和思想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的。

我們說,一個人要真正在思想上達到成熟睿智,是需要經歷大磨鍊的,是經歷過大的變動的。

一個少年,外出問道。走到一個古剎,告訴主持自己是來求佛問道的。主持說:“佛就在眼前何必來到這裡拜佛呢。”少年問:“難道寺廟裡沒有佛嗎?”主持說:“回到家中,那個披著被子,穿著拖鞋的人就是佛。”小夥回到了家中,母親衣服來不及穿披著被子,撒著拖鞋就跑出來開門,少年這才發現這一走竟然是二十年。

這個時候少年其實在思想上是頓悟了,但這真是見性了嗎?實際上他在行為上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人是慢慢長大的,還是在一瞬間長大的?

頓悟之後人在思想上雖然會有大方向,但是在做事上還是需要方法,需要行動,需要漸悟。有些人漸悟了一輩子,關鍵時刻還不知道大是大非,實際上他還是需要有頓悟的智慧。

所以人既不是一瞬間長大的,也不是慢慢長大的,一個人的成長是要在不斷的行動和思考中去探尋的,既要有知的能力,有也要有行的智慧“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