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十六字,課堂上檔次!

課堂是教師教學最重要的陣地,抓住課堂才能夠真正抓住教學的效果。“高效課堂”、“自主課堂”、“特色課堂”、“生本課堂”、“任務課堂”等一系列的課堂形式異彩紛呈。先進時尚的課堂教學理念百家爭鳴,多彩新穎的教學手段更是百花齊放。

備課十六字,課堂上檔次!

那麼,教師在課前究竟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才能夠讓我們的課堂精彩不斷?答案無疑是兩個字:備課。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可以說備課是本、是源、更是魂。

備課?備什麼?怎麼備?如何備得好?每一位教師在上每一節課之前都無法避免這樣問題。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課前準備的充分,課上才能大展拳腳。在多年的高中英語教育教學中,我將一半的精力都用在課前的備課中,並通過四個方面,總結了16個字。每節課前都從這16個字入手,將教學進展的淋漓盡致。

備課的四個方面分別為:備教材、備課標、備學生和備方法。

1

備教材

全國各地現行使用的高中英語教材形式多樣,涵蓋面廣。從教材的難易程度來說(相對於全國高中生),處於中上等水平。基於此種現狀,固定的教材不可能滿足所有地區、所有層次的學生使用。這樣就需要教師嚴格把關教材,適當地對教材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理與調整,來儘量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

1

omit(刪)

首先要omit(刪)。教師在評估學生的英語水平後,對教材中難度較高、完全超出學生接受和掌握水平的篇章要大膽刪剪。否則,學生學得吃力,教師教得痛苦,事倍功半成效低。長期下去會使學生對英語失去信心和興趣,甚至望而卻步。那麼,教師將不適合的文本刪去後,是不是等於該部分就無法呈現給學生,該模塊(單元)即為空白呢?Of course not。

2

replace(替)

及時的replace(替)至關重要。教師要預先就本模塊(單元)的話題蒐集相關資料,盡力遵循“前沿、趣味、多樣”等原則,豐富學生的閱讀需求,真正將閱讀變成悅讀,達到讓學生主動去讀,即從知識廣度上對學生做潛移默化的鋪墊。但教師所選材料必須接近學生現有水平,讓學生有信心去讀,經過學習能夠得著,吃的消,忌高深、防潛燥。如果教材已經符合學生現有水平無需替換的話,教師則需對學生進行適度地拔高訓練,讓更有能力的尖子生有所突出與發揮,正所謂“因材施教”。

3

add(補)

這時對原有課本進行補充則很有必要,即add(補)。補充話題涉及但教材上沒有呈現的單詞、短語或表達方式;補充教材上體現但沒有總結整合的語法現象和規律等,即從知識深度上對學生進行能力拓展,真正將閱讀變成樂讀,節奏感強,將無聲變有聲,讓閱讀成為習慣。

4

adapt(改)

最後為adapt(改)。編寫教材的人通常是教育教學的專家或多年從事教育教學方面的編輯,用詞與表達皆為書面正式用語。但如果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對英語的領悟力、掌握程度和對語言的基本功參差不齊,且總體上並沒有完全達標。這樣就需要教師將課本上的一些書面用語靈活處理為口頭表達形式(有時為刻意簡化)來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這樣化繁為簡,就更有針對性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既可以兼顧教材,又可以把握學生,可謂求同存異,各展所長。

2

備課標

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會有一定經驗的積累,通常體現在對教材把握很準。但由於各地所選用的教材版本不同,高考就無法以一個版本的教材為基準,這樣就會出現教材與考試標準不完全一致。鑑於此,教師就要將教材與課標(課程標準)相融合,當教材與課標有所出入時,教師就要儘量以課標為準繩,對教材進行適度調整。建議做到以下四點:

1

comprehensive(全)

‍高‍‍‍‍中英語教師要對高中階段所教授的知識點進行全面的梳理,依據課標,對高中三個年級,要有計劃的逐一完成教學任務,尤其是在基礎的一、二年級,教師需下一番苦工,將課標裡所列學生必須掌握的各個知識與能力要求(包括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有計劃、有目的地傳授給學生。‍必要時需進行集體備課,吃透課標,挖掘課標中所蘊含的信息,避免將課標要求有所疏漏。‍‍‍‍‍‍‍

2

precise(準)

‍教師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要對知識把握準確,傳授精確。只有先做到了精準無誤,才能談及其他教學藝術手段。課標不同於教材,它只有提綱契領,沒有具體表述,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才能對課標知識做全面的把握,做到全而潔、精而準‍。‍

3

key (重)

教師在傳授課標的同時,更要把握住不同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以及重要性,甚至是同一知識點在不同語境場合下所體現的程度,即不可千篇一律,而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課標在對學生不同知識與能力的要求上,不可能程度相同,這時教師就要憑藉著自己積累的實際經驗,藉助教師間相互取長,來突出教學的重點。所謂重點知識重點講,講得細,講得清,講得到位,講的靈活。次要知識一般講,重瞭解,傾理解,講的輕鬆,講的簡潔。盡力做到不偏、不怪、不繁。‍

4

appropriate (度)

凡事都要有個度,知識也不例外。再重要的知識也不應講授的高深莫測,再有用的嘗試也不應該擴展的漫無邊際。課標只有對知識的列表,並沒有對知識程度的標註。不同的教師對同一知識的理解在方式與程度上都不盡相同。往往一個知識點教師應該講授到什麼程度,直接關係到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教師要對大量的試題(尤其是可信度高的高考題)進行分析、推敲與篩選,通過其考頻、重要性、靈活度等方面對其做精準的把握。在避免講解不到位的同時,也要切忌過猶不及。準確把握“度”才是發揮學生學習效果最大化的捷徑。

3

備學生

許多教師在講授知識時常常憑藉自己多年豐富的經驗來把握重點、難點。但往往這些活動都是教師單方面進行的。而受教育的對象是與教師有著年齡、理解力、觀念等都有差異的青少年。教學是雙邊的,一個巴掌拍不響。也許教師認為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恰恰是學生已經掌握較好的,而教師認為次重要的或簡單的知識,反而是學生認為棘手的或陌生的問題。這樣就需要教師一切從受教育的對象出發。也許在一張嶄新的白紙面前,經驗有時會顯得更加蒼白。‍

教師首先要將學生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大致分為四個層次:skilled(行),OK(會),weak(弱),blind(盲),並針對這四個層次斟酌出應對策略。‍

‍‍常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師在深刻了解並不斷完善自己的業務過程中,瞭解掌握對方的狀況也尤為關鍵。在學生目前英語水平的基礎上,教師要目標性強地、有意識地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出等級,同時就一個知識而言,將學生歸為不同級別加以分層教學。‍

1

skilled(行)‍

skilled(行)‍意味著學生對一部分知識掌握的很透徹,甚至可以充當教師的角色為其他學生答疑解惑,可謂“兵教兵,兵更精”。同時也能表明在同一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上,這些學生已經過關,甚至優秀。‍

2

OK(會)‍

OK(會)‍則表明學生對已授知識已經合格,在沒有過深的拓展與探究的情況下是可以應對的。教師應在這部分學生身上多花時間,因為通常這部分學生是班級的主體,佔大多數。但教師也需知道,學生學了不等於學生懂了;學生懂了不等於學生會了;學生會了不等於學生熟了。要在已會的知識上進一步做文章,朝著拔高的方向努力。同時也要讓這一部分學生不止步於此,從會到熟,提中促優。‍

3

weak(弱)‍

weak(弱)‍是指學生對某些知識點掌握不牢靠,吃的不透,稍加變化便應付不來。這部分學生是教師攻克的難點。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為這部分學生設計一些讓他們首先充滿自信的問題,也可以將難度不高的問題留給他們。這一部分學生往往在學習上有一種自卑情緒,底子薄、基礎弱,是他們認為自卑的理由。所以對於這些學生來說,鼓勵比僅僅傳授知識更為重要。因此在一些問題的設置上,教師要刻意的去簡化問題、改編問題、降低問題的難度,但同時也要讓這些學生感覺到給予他們的問題,雖然降低了難度,但並不等於沒有難度,這樣就會從學生的心理上安慰他,從情緒上調動他。

4

blind(盲)‍

blind(盲)‍是指學生的知識盲點,以及教師在某個階段沒有估計到的學生。知識盲點通常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指的是學優生知識盲點。學生在經過多次的測試和訓練後,對絕大多數的知識能夠完全掌握,但由於測試和訓練的層面、方式以及知識覆蓋面的不同,可能往往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能被集中反映出來,然而一些次重要的知識點往往被忽略或一帶而過,在學生的頭腦中未及時留下印象,或印象不深。另一類是指的學困生知識盲點。他們在一些知識的問題上,還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概念,甚至在短時期內無法完全接受該知識。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類型,為他們制定學習計劃,突破他們的難關,進行全方位的“掃盲”。‍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針對學生做一番研究、調查、分析,我們的教學才會大步向前,這也迎合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外因把方向,內因佔上風”的教育理念。‍‍

4

備方法

學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被研究對象,他們是一群“活”的、有思想的群體,同時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各具特色,甚至每個同學之間的差異大相徑庭(沒有對比性)。教師在備對每一個學生的教授方法時不可單一,必要時要為每一個學生量身定做只屬於、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通常教法應符合以下四個原則:

1

accessible (易)

教法,首先一定要簡易。教師要有一種能力,就是化繁為簡,將複雜、拗口的表述簡潔化、將晦澀的知識形象化、將枯燥的方式趣味化是教師值得研究和修煉的基本功。但簡約而不簡單,能將最簡單的東西講的與眾不同,講的別出心裁,往往是一件更難做的事兒。教師大可不必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教學手段,有時“易”、“細”、“凡”的教學方法反而效果更佳。

2

fresh (新)

現如今,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完全被學生所接受,甚至是與時代脫軌。教師就要根據自己的教授對象,儘快地研究出適合於學生自身發展的方式和方法。而最基本的要做到:理念創新,觀念更新,方法革新。就像“新”這個漢字的書寫,由“親”和“斤”構成。只有方法新穎了,學生才願意與教師親近;只有頭腦新穎了,教師才能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斤兩。親其師,信其道;信其師,愛其道。教師的“新”會促進學生的“新”,教師的創造理念會促進學生的創造力。近幾年呈現的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不同風格與形式的授課方法,教師不防靈活一試。

3

flexible (活)

沒有一個公式是萬能的,就像沒有一個方法是完美的一樣。視聽說、暗示教學、全身反應、認知法、交際法、任務型、情景教學、直接法等等,教師可以將這些不同的方法與不同情況的學生相匹配。俗話說:最適合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最適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甚至教師在針對同一個學生處於不同時期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都不應相同。教師一定要事先將學生的情況摸清,做到胸中有數,這樣教與學才能高效結合,有時會超額完成任務,達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4

practical (實)

即實用,有實際意義。教師在沒接觸實際的教學之前往往會儲備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和理論方法,但教師從教後會發現,理論的方法與實際學生的表現並不能完全對應,更有甚時會出現嚴重的脫節。我們常說理論指導實踐,但理論也往往從實踐中總結、吸取而來。具有實踐性的理論才是真正的、科學的理論。一切從教學實踐出發,一切從學生出發,這樣的理論方法才具有指導意義。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教師不斷探究,勇於實踐就一定能找到適合學生的最佳的實踐方法。

綜上所述,備課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對於年輕教師(新教師)尤為重要。正所謂:課上一刻鐘,備課做足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掌握備課“16”字,並將其做好,會讓你的課堂上一個更高的檔次。只有在備課上下足功夫,課堂這出戏才會唱的韻味十足,回味無限。

全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進修於北京大學和英國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特邀學術交流教師;遼寧省英語名師工作室成員;瀋陽市高中英語學科命題組成員;瀋陽市研究型教師;新疆塔城市榮譽教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