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多少用胰岛素?

zh周晶


(医患家特与回答:全科陈医生)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胰岛素的使用人数也在逐步上升,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到多少的时候就需要打胰岛素呢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以临床上多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举例,一般而言没有用过口服药的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应该先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血糖水平决定下一步用药方案。对于正在用口服药的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0,就应该考虑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外,临床上还有以下几个胰岛素的适应症.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即1型糖尿病,由于先天自身胰岛功能障碍,不能分泌胰岛素,这类患者就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


2. 妊娠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妇女,妊娠期、分娩前后、哺乳期,如血糖不能单用生活方式控制达到目标值时,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慢性重症感染、手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时应暂时或阶段性改用胰岛素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4.糖尿病人合并任何原因的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


5. 有明显消瘦的2型糖尿病人,或者像上述提到的没有用口服药物进行过治疗,血红蛋白大于9.0的患者,需要临时使用胰岛素改善糖毒性症状。


6. 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仍大于7.0,且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很低,这通常提示自身胰岛功能衰竭,就必须加用或者改用胰岛素治疗。


7. 继发性糖尿病患者,比如垂体肿瘤、胰腺癌等疾病导致的血糖异常,这类患者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胰岛素治疗并不可怕,也不是一旦用了胰岛素就必须终生使用,所以当体检发现血糖升高时,应及时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生的发生发展、


医患家


单从字面上回答的话。糖化血红蛋白9.0,空腹血糖超过11.1就需要使用胰岛素,不过有几种特殊的情况。

1.初发糖尿病。

对于初发糖尿病患者,因为胰腺功能受某些因素影响,比如代谢紊乱,病毒感染,暴饮暴食,情绪大幅度波动等,造成我们胰腺功能在短时间内处于休眠,或者失活状态。

这时候使用胰岛素就不看我们的空腹血糖和我们的糖化了,比上面介绍的那几个标准还要低的话,也要使用胰岛素,目的的就是纠正我们的体内代谢紊乱,使处于休眠或失活状态的胰岛细胞,经过充分休息重新焕发活力,强化以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维持一个较长时间蜜月期,这个蜜月期指的就是:短时内可以使用极少量的胰岛素或简单的几种口服药,甚至单靠饮食运动即可把血糖控制良好。

2.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有几个原因,首先妊娠期间其他的一些药物对胎儿都会产生影响,目前研究只有胰岛素对胎儿副作用最小。

再一个,血糖高的话,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们的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因为母体的高血糖会通过胎盘直接把能量运输给胎儿,造成胎儿体内高血糖,过高的能量会导致巨大儿,发育不完全,甚至胎死腹中。

胎儿体内过高的血糖会导致胎儿自身分泌大量胰岛素,因为母体的血糖能够通过胎盘,而胰岛素是大分子,不能通过胎盘,孩子只能靠自己,旺盛胰岛素分泌在胎儿娩出后没有停止,停止营养供应会导致胎儿娩出后,发生严重低血糖。所以有时候说新生儿科的患儿太多,是因为内分泌医生工作没有做到位所致。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糖尿病的酸中毒和高渗昏迷都属于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中的急症,需要在短期内纠正,时间过长会导致严重后果。

而我们的口服药,双瓜类促泌剂阿卡波糖等,每一个药物降糖的范围有限,在糖化大于10的时候,把这几种常用的口服药全用上,也不会在短期内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只有胰岛素是分解血糖的,只有胰岛素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把血糖控制问题,这时候只有胰岛素才是我们的救命稻草。

4.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因为是某些因素影响导致我们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因为没有其他的药物可以分解血糖,口服药无效,而且1型糖尿病患者缺乏足够的自身调理功能,没有胰腺的缓冲,往往对外来胰岛素相当敏感,需要胰岛素泵或者三短一长的强化治疗方案

以上几种是我们最常见的必须使用胰岛素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状况,比如糖尿病严合并严重并发症,也是需要使用胰岛素的,就不一一列举。

我是梁老师,能书写善感悟,希望能帮到被糖尿病所困扰的你,欢迎关注。


Bentham


糖尿病常规治疗一般分为这几个阶段,一空腹6.1~7.1,餐后血糖7.8以内在这个阶段多注意饮食控制多运动,这两项就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糖的发展,有的控制好的人甚至可以逆转,二,空腹血糖7.1以上,餐后血糖,超过11.1以上此时也依然支持一控制和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多运动为主,血糖反复不平稳时可咨询自己的主治医师可以适当的服用一点,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类,或少量二甲双胍配合,继续以运动和控制饮食,三如果血糖含量再高,那就请主治医师考虑,晚上注射长效胰岛素,白天药物干预,加运动,调整饮食,或其他胰岛素中效,短效,具体用法和用量要根据医生诊断结合自己发病情况有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任何高明的医生在没有确切的诊断情况下,都不会直接通过网络咨询告诉你使用什么胰岛素,注射多少单位的,因为医生用药是按患者个体差异而定的,但我可以准确的告诉题主,调节饮食,均衡营养,适当运动,及时检测血糖变化,这切是始终贯穿整个糖尿病治疗的全部过程的,这切项目适合任何阶段的糖友,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糖尿病能通过药物,或细袍,或基因,等等一切其他科学手段彻底治愈任何阶段,任何型糖尿病的,这一天不会太远了,糖友们,放松心情,珍惜生活,一句老话迈开腿,管住嘴,耐心等待美好的未来吧。



长江68416935


ll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峰值多少才釆用注射外来胰岛素?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其实很多糖友认为一旦注射外来胰岛素了就是糖尿病加重了或者是终身需要注射离不开也甩不掉了;还是有的患者认为注射外来胰岛素太麻烦,每天打针会很痛,自己动手注射下不了手等。其实以上的想法有的很不科学,有的则只是还没有习惯而已。

注射外来胰岛素没有明确的药典规定糖尿病患者血糖达到什么峰值以上用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或什么峰值以下用降糖药物来控制。

注射外来胰岛素,首先在ll糖初期保护你的胰脏使其不受损伤;

二来是在你的胰脏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下得到相应的䃼充,从而帮助你很好的控制血糖;

第三当你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时候还可以釆用降糖药物帮助你控制,那么空腹血糖居高不下时怎么办呢?只能用胰岛素来解决这个难题了;

四,一旦注射外来胰岛素后,不建议你中途自行停用,当你保持饮食与运动相结合的良好习惯而同时较为频繁的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那么请你去找你的专科医生,让医生帮你来减少注射量。一旦你自行停用,血糖反复,再想控制就比较麻烦了;

第五说的是注射外来胰岛素多为皮下脂肪内注射(采用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的比较少),刚刚开始会有一点点不适应,习惯了之后就驾轻就熟了,一点也不痛。

最后,胰岛素几乎无毒副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其见效快,价格也不是很高(注射用笔另算)一般来说患者可以接受。如果你有意选择外来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请找糖尿病专科医生去诊疗,用什么类型的外来胰岛素,先期注射多少量以及注射的时间,注射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等,他(她)都会给你详细的解答。





鲍尔金vs巴特尔


胰岛素降血糖: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

一,一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绝对不足,所以必须使用胰岛素,保持胰岛素敏感细胞有足够血糖摄取。保持血糖水平稳定,不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于二型糖尿病,则是否需要胰岛素、怎么使用完全与一型不同。

1,绝大多数初期糖尿病根本不需要胰岛素

这个时候,血糖升高是来自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正常甚至更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是个体正在遭受应激刺激伤害。

在这个阶段,清除刺激,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关键。

甚至药物降糖都可以不要考虑。认为血糖有毒有害的观念是害死人的落后观念了,必须摒弃。

2,在药物控制血糖非常有效的时候,结合生活方式改变,是解决二型糖尿病的贯彻始终的方法。

3,只有在并发症出现,血糖急骤升高,有高渗状态特征时,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

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糖尿病非常严重的状态,胰岛分泌已经严重不足。

所以,不是血糖水平决定是否使用胰岛素,而是胰岛分泌是否正常。

只要分泌没有问题,任何血糖水平都不能使用胰岛素!

这个时候,解除应激刺激,辅助降糖药物就可以了。


春雷滚滚2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胰岛素是降糖最快、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药物,胰岛素做为糖尿病的替代或补充治疗,一般来说,没有绝对的血糖数值要求,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

1、1型糖尿病,不论血糖高低,都需要胰岛素治疗。

2、处于应激状态者当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时,例如重症感染(肺炎等)、骨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3、妊娠期糖尿病,只要血糖超过正常,就需要胰岛素治疗。

4、消瘦的糖尿病难以明确分型者。

5、初发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的高血糖,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明显消瘦者、或口服药物失效者(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或衰竭者。

6、某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线粒体糖尿病等)。

7、伴发其他严重疾病者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或同时有其他较严重疾病时,应当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的病情是否严重,不在于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而在于是否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使用胰岛素治疗能够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三诺讲糖


段医生答疑在线🌂胰岛素的正确使用🌂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物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不管血糖多少,必须终身依赖胰岛素;2型糖尿病决定是否使用胰岛素,除了要看血糖外,更重要是看——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各自的意义

血糖反映的是测血糖当时的血糖水平,也就是一个时间点。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平均3个月的血糖水平,也就是一个时间段。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更能说明血糖的真实情况,受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更小。

根据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决定是否使用胰岛素。

(1)当测得空腹血糖≥1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9.0%,首先应该考虑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至少3个月以上),若血糖仍未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0%),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除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外,当出现下列情况下,也应该考虑胰岛素治疗。

(1)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2)1型糖尿病,或者1型和2型糖尿病分辨不清时。

(3)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

(4)合并外伤、手术、严重感染、严重心肝疾病时。

段医生特别提醒:

(1)不管用不用胰岛素,都应该勤查血糖,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待血糖平稳后,可以延长至6个月一次。

(2)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也许是最终的手段。但也并不能说明只有在口服药不能控制了才考虑胰岛素。首次检查血糖过高,首选短期应用使用胰岛素,有利于胰岛的恢复。

(3)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是血糖控制的基础,必须自始至终的坚持。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答疑在线


胰岛素是I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和控制血糖所必须的药物。II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是多数患者在糖尿病的晚期却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并监测病情,按治疗反应情况和治疗需要做适当调整。

(1)T1DM;(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3)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4)因存在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5)妊娠和分娩;(6)T2DM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7)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并不是参考血糖值,而是看其是否符合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百姓体育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人用不用胰岛素,并不是看你的血糖高到多少,而是看你的病情类型和病情情况来决定的。

1.看病情类型,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视具体病情决定是否用胰岛素。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妇女妊娠期间,也是建议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还有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1.5型,也可能是胰岛素和降糖药联合使用。

2.看肝肾功能是否健全。大多数药物都需要在肝肾中代谢,因而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时,不建议使用降糖药,而建议使用胰岛素的。胰岛素作为人体内本身就存在的一种激素,对身体的副作用也是最小的。

3.看并发症及特殊情况。当糖友们存在较严重的并发症时,如心血管病、肾病等,或处于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下,也是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的。

4.看病情所处的时期。糖尿病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分期,有些患者在初次发现糖尿病后就打上了胰岛素,这个属于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期是可以视恢复情况停掉或改用降糖药的。而有的2型患者,在疾病后期,胰岛功能完全损坏的情况下,吃降糖药已经不管用了,这时候也不得不打胰岛素。

当然,使用胰岛素还有其他的一些复杂情况,这里举例的是四个常见情况。希望小糖的回答对糖友们有所启发,觉得有用的话,那就动下手指点个赞吧!


糖人健康网


一型糖尿病,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或者因为妊娠期、酮症酸中毒特殊状况需要紧急调控,必须通过打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但是对于二型糖尿病,如果因为药物降糖效果不理想,就鼓励患者长期打胰岛素,未免有点草率。

让我们了解一下血糖高的几种情况。

糖尿病有四种类型:一型,二型,应激性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种。相信你一定知道有一型和二型糖尿病,这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最容易被误判的,就是应激性糖尿病,又称作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前仅特指少量烧伤病人等情况,但是现在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应激反应。必须引起重视。

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饮食不及时、频繁低血糖都是常见的应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老糖友都知道苏木杰反应,是指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有时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这是因为身体为了规避低血糖伤害,体内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均显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后会出现高血糖。

当前,医院确诊糖尿病的检查主要有:生化检查(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实验。

通常只要血糖超过标准值(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医学检查认定:只要你血糖高,就是胰岛素出问题,无论胰腺功能是否受损,无论胰岛素分泌是否减少,然后一般都会按照二型糖尿病即胰岛素缺乏来降糖治疗。

只看血糖指标无法判定糖尿病类型!

医院几乎从不检查肾上腺皮质激素(GC)、胰高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因素引发血糖高的情况。又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由于应激刺激引起的血糖高?是不是继发性糖尿病呢?

应激性糖尿病是指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暂时性糖尿病。

应激性糖尿病是暂时性糖尿病,只需要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避免应激伤害,血糖自然会平稳。新糖友必须注意,如果日常触发了大量压力紧张等应激因素,很可能就属于应激性糖尿病,不要被错误治疗耽误康复!说糖尿病无法治愈的人,多了解一下应激性糖尿病。

当前,由于压力、高负荷工作等应激导致的血糖高情况异常普遍,去年,全国医院中的护士由于熬夜加班,新增一万多例糖尿病,这一类大多应该属于应激性糖尿病,而不是二型糖尿病。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经揭示,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苏木杰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紧急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拥有最强的升糖作用),持续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来规避低血糖风险,(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会有致命损害)血糖居高不下。而且,每一次的低血糖都会加重应激反应,每一次应激反应出现,都会使下一次应激反应更容易发生,造成恶性循环,并不断升高身体血糖储备。

如何自我识别出应激导致的血糖高呢?

先反思有没有过度熬夜、压力、紧张、悲痛等情况,然后要看有没有饥饿、头晕、易怒等低血糖反应,或者有没有血糖无端的异常升高,进一步可以去检测胰高糖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GC)的含量。

从诊断到治疗,医疗和医生都刻意忽略了这一大类应激性升糖的状况。这应该是医疗体制僵化造成的盲区。从药物治疗到胰岛素治疗,不理解身体的主动调节机制,不识别并消除应激反应,血糖很难稳定。

不论是二型还是应激,作为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得了糖尿病,你的生活习惯需要全面改善,医疗作用只影响8%,更需要在识别清楚类别之后,通过饮食、运动、呼吸、放松训练等多方面调理方可。

医生调理不好你的血糖,又不帮你排查应激反应和其它升糖因素,就不应该要你为胰岛素买单!二型糖尿病大多并不是胰岛素缺乏的问题,能好好走路干嘛要坐轮椅呢?

至于有人说胰岛素副作用小,对并发症控制好,那是不懂糖尿病调理的人说的话,宋美龄活过一百多岁也没有并发症,难道不比打胰岛素的好?

顺便说一句,胰岛素十来年上涨了800%,那帮家伙是何居心?

胰脏分泌胰液,胰液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如果胰腺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无法足够地分泌,那么这个病人食用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淀粉、脂肪,都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反而会造成负担。

那些注射胰岛素的人,你们或许以为这样可以控制血糖,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一定会影响胰腺本身的功能,而导致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这是内分泌医生都知道的事实。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或者说,他们并未做出更进一步的思考,那就是胰腺功能一旦受到抑制或者损害,就将连带引起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的分泌缺乏,这样就会令身体从那一刻开始,体内蛋白质不断缺乏、脂肪代谢异常,这就必定导致患者只有肚子变大而身体更消瘦,同时,身体内部细胞死亡速度加快,身体堆积大量由死细胞所释放出来的蛋白质碎片和脂肪,这些属于机体的老旧材料变成身体的负担,引起尿蛋白升高、血脂升高,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医生威胁糖尿病患者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而他们所采取的方法,却大大加速了并发症。

但凡有办法,不要轻易用胰岛素。如果不是一型糖尿病,即使使用胰岛素,也尽可能短暂使用。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糖尿病精细调理,生酮饮食,应激反应等可搜索我的问答。有问题评论区留言。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