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心動念,即乖法體

《傳心法要》雲:佛與眾生更無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可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緣即施,緣息即寂。若不決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相,與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此心明淨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本來沒有事,只因眾生著相外求,越求離佛越遠,盡恆河沙劫,終不可得。只要我們息念忘慮,截斷妄想分別之連續,當體即空,我們的本性佛自然現前。此時,佛與眾生有何分別?佛即是眾生,眾生即是佛。所以,我們不要在那裡迷惑了,分別善惡好壞皆是情見,當下無心,即是佛。

我們的真心本來如此,在眾生時沒有減掉什麼;為諸佛時也沒有增添什麼,一切功德本自具足、本自圓滿,不是什麼所謂修行修來的。緣來不隨,境來不遷。境界來了,隨緣應事,境界過了,當體即空,隨緣應事,無所粘滯。

前些天,有人問我:安住空性好理解,隨緣應事用的什麼心?我們應該明白:妄心本是真心的作用處,沒有真心,哪來妄心?這就像水和波的關係,沒有水,哪來的波?如果把波壓死,不讓它升起,水也不得起用。因此,我們學佛,不是強壓念頭,念頭都壓死了,還怎麼起用?安住空性不是這個意思,不是壓著念頭不起,而是念頭儘管起,我自如如不動。

隨緣做事也是這樣,事情來了,專心做事,不要做著這個事想著那個事。患得患失,不但事情做不好,我們這個心早被事情做去了。我們要事情儘管做,做完即了,像沒做過一樣。因此,做事就是真心的妙用,都是真心的顯現。所以,黃檗禪師才說“遇緣即施,緣息即寂”。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這一段,很多人就迷惑了。怎麼上面說念頭儘管來,這裡又說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呢?這裡所說舉心動念是跟著境界跑,被境界牽著鼻子走而不能做主,這就是著相。假如我們能夠時時處處安住空性不忘失,怎麼會跟著境界翻雲覆雨呢?所以我們常說:安住空性不忘失才是入門第一要務。

我們說的是無上頓悟法門,這裡沒有次第之說。認識本性後安住於此,時時不忘失,靈覺獨耀,遍照一切,還有什麼次第?因此,黃檗禪師進一步說:“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但悟一心”就是識得真心;但能無心就是“更無少法可得”。這就是佛,是真佛。

“佛與眾生一心無異,猶如虛空無雜無壞,如大日輪照四天下,日升之時明遍天下,虛空不曾明;日沒之時暗遍天下,虛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奪,虛空之性廓然不變。佛即眾生,心亦如此。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闇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為著相故。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即心是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