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是欧洲中世纪的“金瓶梅”,还是“人曲”?


十日谈的背景也是在疫情——欧洲黑死病大爆发期间,十个贵族青年,7个女孩3个男孩,在一个教堂偶遇,决定外出,离开城市逃难(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腐败的逃难,有车有马有吃有喝还有佣人的逃难!这明明是春游好吗!?),在某个地方自我隔离。当时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电视和pad,所以既不能打游戏,也没有连续剧和电影可看,他们辗转各个别墅,各种吃喝玩乐之后实在无聊了,于是这十个男女就举办了一个小型故事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这样,十天就有了一百个故事。

《十日谈》是欧洲中世纪的“金瓶梅”,还是“人曲”?


书中的很多故事都很值得玩味,就是尺度有点大。但是你可以看到一个正常的人在欧洲中世纪是怎么生活的,像极了《金瓶梅》描述的明朝生活。所以好多人就把它看成是欧洲中世纪版的《金瓶梅》。故事中大量描绘了欧洲中世纪的风土人情,怎么打官司,怎么吃饭,怎么做生意,怎么养小三。全书一百个故事,思想境界不能说都达到了同一水准,其间有一些高低参差之分,大多数故事有一定的警世意义,但不免搀杂少数比较粗野的世俗笑谑,并无多少思想意义可言。我快速浏览了一下,觉得很多故事甚是无聊,有不少故事甚至不能称之为故事(个人观点),而仅仅是一盆倒给教会的污水。但这些故事抨击了教会的虚伪和龌龊,歌颂了人的自由和情欲,在当时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看看创作背景。薄伽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商人的私生子,早年学过法律、商业,但都没什么兴趣。自学诗学,热爱民俗,潜心文艺。后来偶然机会下进了宫廷发展,自此大为受用。这与中国古代的稗官一职有异曲同工之妙。再看当时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是什么情况呢,教廷日益衰落,城市中产阶级崛起,与此同时,神学的教条主义也开始受到人们唾弃,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要求精神解放。薄伽丘在这之间,本来也是受到身份、规则、教条所累,天性崇尚自由和积极反抗的他不论写什么,大多都在赞颂爱情力量的伟大、教廷统治的虚伪。在这种背景下,一切反抗都是美德,一切故事只要体现了自由的精神、解放的渴望,都是有某种程度的寄托和愿景的。故事本身的优劣反而居于次位。《十日谈》成书时间早,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而且成书于文艺复兴的关键时刻,思想性上有着革命性的意义。意大利近代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中世纪的薄伽丘突出重围,带头大声赞美这纷纷的情欲,不简单。“愿主保佑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享受爱情的快乐”,每个的故事后面老薄都来这么一句。所以称其为《人曲》也是实至名归。此外,由于薄伽丘的《十日谈》揭露了罗马教会的丑行,惹怒了当时整个西方的教会组织,让道学家们十分恼火,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与宗教的崇高,祭起“神圣”的权力对薄伽丘进行猛烈的攻击与疯狂的咒骂,《十日谈》被列为淫秽作品,亵渎了神明,遭到查禁,被列为禁书长达几个世纪——这点和《金瓶梅》的遭遇也有几分相似——以至于薄伽丘逝世后,天主教会对他的迫害仍未停止,不仅将《十日谈》付之一炬,甚至挖掉并毁弃薄伽丘在契塔尔特教堂的坟墓和墓碑。但历史终究会荡涤一切尘埃,《十日谈》这颗明珠依然在世界文学宝库里熠熠生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